“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1-09-15邓国亮胡菲莉
邓国亮 胡菲莉
编者按:研究性学习将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接触课本、课堂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打破生活与学习的二元对立壁垒,是一种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生成的学习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观察、合作、质疑、辨别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在自主选题、计划、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处于“隐身”状态,离开传统的主导地位,转而以辅导者、引路人的身份陪伴学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为促进小学研究性学习深入有效的开展,江西省教学团队围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策略、教学实施、活动案例等方面展开了丰富而深刻的专题研究,以期给关注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些许启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借助方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探求真实问题为根本特征。三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主动探索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路径,形成了实施路径的“七部曲”。
一、联系生活,确定课题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并大力倡导在生活中学习。研究性学习正是如此,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课题,让学生以双重身份(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学生的早餐情况、家庭劳动情况、近视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亲子阅读情况等,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生活情境下的话题就可转化为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把日常生活的关注点与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和生长点链接,形成驱动学生研究的课题,既有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体现研究的实际价值。
二、根据需求,选择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常有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参观法和体验法七种。其中,调查法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它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两种方式。
我们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中,为了实现活动目标、完成活动任务,往往是根据研究需求来选择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研究方法的选择、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豫章小学教育集团紫金校区的“关于小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五(6)班学生为例]”、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关于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六(2)班学生为例]”和城北学校的“关于小学生亲子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四(3)班学生为例]”这样三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被调查者(学生)在早餐方面、近视方面和亲子阅读方面的相关数据,经过商议,学生选择使用调查法(问卷)进行研究。因为它能同时对多个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能及时、高效地完成数据收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研究方法时,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可做必要的释疑、引导。
三、研制工具,助力研究
有了方法的指引,接下来我们就应引导学生按需研制工具——调查问卷,助力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制本研究性学习中的调查问卷,要以研究课题为指引,分析课题所包含的问题,厘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内容,并由此展开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问卷的主体,设计要科学严谨,要简洁明了可操作,要综合考量课题的研究需求、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时间和实践经验。实际研究进程中,我们通常是先提供7~9个问题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自主选择4~6个合适的问题组成调查问卷的问题链,最后加上问卷的标题、卷首语和结束语形成一张结构完整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研制是一个工具研制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临很多开放的生活性问题,这就需要学习伙伴的主动参与,通过头脑风暴、协作交流来达成共识。我们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中,适当淡化了调查问卷的方法性指导,是因为我们后续将单列课时深入学习。
四、依托工具,获取数据
问卷调查是一種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卷调查活动中,学生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获取研究的原始数据,增加研究的可信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们在“关于小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五(6)班学生为例]”的实施进程中,注重问卷调查的意义解析,力求学生热心参与、诚信至上;更注重问卷填答的解释说明,以规范学生的填答方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确保问卷的填答有效。在问卷调查的填答阶段,我们采取独立思考、独立填答的方式,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在数据的收集、整理阶段,我们先采取组内举手表决、组员相互监督的方式收集小组数据,再通过小组汇报,教师同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Excel的图表功能)即时呈现调查数据的动态变化情况,得到问卷调查的班级数据。这样的活动进程既有助于增强研究活动的亲历性、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又为后续研究活动提供了可信的原始数据。
五、结合数据,提出解释
要实现问题的解析,就应对所收集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数据情况的结论,对问题提出合理解释。
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淡化学科划分的人为界限,借助学科融合,有序推进研究。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根据研究需求确定了融合点,以研究课题为统领,选择能为其服务的、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践、运用,使之形成合力为“得出结论”服务、为“提出解释”服务。如在“关于小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五(6)班学生为例]”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实现了问卷数据统计的动态化、问卷数据呈现的图表化;我们还运用数学学科知识——百分数,实现了问卷结论表述的科学化、标准化。
师:全班同学的数据已经在PPT上了,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交流。
生:大部分同学有吃早餐的习惯。
生:参与调查的40个同学,大部分同学有吃早餐的习惯。
师:非常棒!这个“大部分”用得好!你们在表达结果的时候,都知道要将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不过,咱们今天调查的是40人中的36人,可以说是大部分;如果是60人中的36人,还能说大部分吗,怎么表示才科学呢?
师:为了更加准确、合理,我们需要用百分比来表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小学研究性学习中,多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使用,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活动体系,也有助于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交流评价,探究成果
研究提出的解释和得到的结论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应通过活动使其服务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際活动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分组创作、探究活动成果,教师适时进行动态评价。
在“关于小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五(6)班学生为例]”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有意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一是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儿童膳食营养科普活动,促进学生对膳食营养的认知,为后续活动提供知识储备。二是发挥主人翁意识,结合实际探究活动成果。如开展“营养早餐我倡议”活动,给家庭长辈提建议;开展“合理膳食我倡议”活动,给胖瘦伙伴提建议;开展“卫生膳食我倡议”活动,给早餐店主提建议。把研究性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三是发挥团队精神,交流活动成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使其在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中学会展示自我、学会倾听别人。
七、反思改进,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交流学习体验,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适时进行多元评价,并通过课外活动等形式将研究活动引向深入。这里的“交流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在同学们面前倾诉,比如小组合作的体验、困难克服的体验等。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分享,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内向、羞于交际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说多辩。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成绩,切忌以学业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小组成员的实践、研究能力,来确定小组成员的话语权。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视角对研究活动进行反思与交流。在“关于小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五(6)班学生为例]”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抓住某些小组活动的“欠成功现象”进行交流,剖析其中的缘由。我们结合“挑食现象”交流餐饮浪费的问题,将个人行为和社会准则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还结合“一次性餐盒”交流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改进不足,服务社会,敬畏自然。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