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2021-09-15周媛

江西教育C 2021年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阶段

周媛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告诫训导,以至于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无聊乏味,久而久之都抗拒上道德与法治课。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入手,以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科学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以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各个学科的综合学习。

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思维

根据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无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及公正阶段。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正处于自律和公正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认知的冲突,而这种道德与法治认知的冲突正是基于学生现有道德与法治思维水平之上的。比如,在教学《我很诚实》一课时,笔者通过故事讲述、情境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诚实的内涵,认识说谎的危害。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种教学情境:某人的父亲得了癌症,家人知道后都向父亲隐瞒了真相,这时候的说谎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并展开积极的思辨与交流。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能在教學中迁就学生的已有认知,也不能“以己之见”压制学生,让学生盲目地听从、奉行,而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学情。

二、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发展为现实认知水平。以《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是让学生学会沟通。在教学中,笔者将教师的“不完美”作为思辨、研讨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是学生对教师作为“道德权威”的超越,让学生认识到“老师首先是一个人”,而“人无完人”。笔者通过出示教师因为误会而批评学生,让学生感到受委屈、被冤枉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怎样对待老师的这些‘蛮不讲理?”在思辨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老师也是被简单现象给迷惑了,所以我们不应该怨恨老师。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说明缘由,下一次老师就会主动地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也是普通人,我们不应该苛责老师。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我们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就会对我们产生意见,我们也会对老师产生意见,等等。通过辨析,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三、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融入、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在新时代背景下,容易出现一种“怎么都可以”的道德相对主义,因而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进行优化引导尤为重要,它是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比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学生对“助人为乐”这一社会主义美德提出疑问:路人骑车跌倒是否要帮助扶起来?如果骑车人诬陷做好事的人怎么办?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辨、研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新的《民法典》深化学生的认知,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坚定“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的信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思维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同时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启发、引领,让学生的学习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基于学生的思维起点、水平,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优化、提升,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