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教学质效
2021-09-15李金东
李金东
“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教育改革多年了,积累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嘴上喊着与时俱进,手里举着“生本教育”“学的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大旗,但思维方式没有改变,依然在课堂中因循守旧,每天重复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思维方式若不改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能得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
一、将点状式思维转换为整体式思维
在几何学中,有点、线、面、体,与其相仿,人的思维方式也分为点状思维、线性思维、结构思维与系统思维。大多数人的思维属于点状式思维,即喜欢从某些细节方面去分析问题,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局部特征。而整体式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强调从整体框架中去考虑,将各部分进行融通。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如果采取点状式思维,只从某一视角、某个细节去关注对象,忽视对整体的观照,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学会把点状式思维转换为整体式思维,先运用整体式思维去审视,把某个知识点置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去考虑,把握好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与价值,统筹兼顾设计教学。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可以实施点状式分析,处理好重点教学环节的设计。例如,笔者在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案时,就采取了整体式思维,剖析了该内容的教学背景,对其教学基础与后续衔接内容的关联进行分析,把握住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如果把点状式思维比作独立的一颗颗珍珠,那么,整体式思维则是用线串联起来的珍珠项链,能把各个知识点、思维点有机联系起来,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二、将割裂式思维转变为关系式思维
割裂式思维就是将某个事物的整体一分为二,把原本具有紧密联系的要素分割开来,使之成为两个互不关联的分支。割裂式思维也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对事物进行非对即错的判断,或展开非此即彼的分析,把本来有机联系的二元对象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一元个体。
比如,在对待师生关系的问题上,割裂式思维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割裂,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割裂式思维的弊端,那就是关系式思维,即从事物的内外结构、联系、系统等来理解事物的存在形态,从存在方式的意义上做出诠释。在关系式思维视域下,师生关系就是“学习共同体”,师生地位同等重要,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是师生合作共学的过程。
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善于将割裂式思维转变为关系式思维,学会用关系式思维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例如,在看待“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问题上,笔者就用关系式思维去考虑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處理书本教材与生活教材的关系,将数学生活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要素,使之成为活教材。
三、将结果式思维转化为过程式思维
我们常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这部分教师的思维属于结果式思维,他们只关注教学的结果,只看重分数的多少,结果是他们的教学起点,也成了他们的教学终点。结果式思维是应试教育思潮下的产物,教师关注的是知识教学,追求的是考试成绩,该思维方式下的教学,暂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持续发展。
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一蹴而就的结果式思维,需要拥有过程式思维,把过程作为思考支点,重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既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既要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又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还要关注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地操心学生的计算,因为笔者知道计算器的使用操作简单,只要掌握了方法,计算就没有问题。因此,笔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思维的活跃度上,合作意识与能力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