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5张丽娟
张丽娟
(无锡凯宜医院超声科 江苏 无锡 214028)
子宫肌瘤是女性特有的疾病,属于常见妇科疾病。作为良性肿瘤虽然进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极低,但会导致患者月经失调、腹痛、白带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体积较大或增长较快的子宫肌瘤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血管介入治疗等,传统开放式手术由于创伤大目前使用较少[2]。近年来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可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手术的精确度,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次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超声引导改良射频消融术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5月—11月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45岁,平均(36.46±5.82)岁;肌瘤位置:黏膜下29例,肌壁间22例;数量:单发19例,多发32例;肌瘤最大直径2.1~6.5 cm,平均(3.92±1.10)cm。观察组:患者年龄29~46岁,平均(36.56±5.88)岁;肌瘤位置:黏膜下30例,肌壁间21例;数量:单发22例,多发29例;肌瘤最大直径2.1~6.4 cm,平均(3.82±1.13)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超声等影像学诊断证实为子宫肌瘤者;②术后病理检测证实为子宫肌瘤者;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射频消融术禁忌证者;②合并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存在子宫内膜或宫颈恶性病变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完善检查,经超声确认患者子宫肌瘤的具体分布、数量、位置等。手术前充盈膀胱,患者取仰卧位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并进行扩宫。在超声的引导下将射频治疗仪(美国威力Cool-tip13)的电极经阴道、宫颈置入至肌瘤处,观察电极是否到位,设置射频能量输出功率为25~40 W(肌瘤大小确定具体值)进行消融治疗。依据患者肌瘤最大直径按照操作指南要求进刀完成消融治疗。在消融治疗后经超声确认肌瘤的情况,拔出电极。术后予以患者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29),剂量25mg/次,每天一次,口服,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 使用仪器与对照组相同,术前准备与对照组一致。在射频消融治疗时,常规操作基础上增加消融穿刺次数,进针次数提升至原有操作的1~2倍,具体增加量依据患者的肌瘤体积而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在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后评价。显效:子宫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超过3/4,同时月经不调、下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子宫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1/4~3/4,同时月经不调、下腹痛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效果,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通过超声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并对比。术后检查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③统计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 2007整理数据,再导入数据至SPSS 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pearson卡方或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4.3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最大直径相较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子宫肌瘤最大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对比(±s)
组别 例数 子宫肌瘤最大直径/cm t P术前 术后观察组 513.82±1.130.86±0.3517.8690.000对照组 513.92±1.101.29±0.3616.2280.000 t 0.4536.1160.6520.000 P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腹痛、阴道排液、发热、胃肠道反应等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高发疾病,但大部分患者不会表现出相关症状,因此子宫肌瘤的检出率较低。有研究估算超过20%的女性曾发生子宫肌瘤,但由于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3]。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可引发下腹痛、月经量增多且周期紊乱、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并对其生殖健康产生影响。对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无直接有效缩小肌瘤体积的药物,因此主要予以患者调节性激素、缓解症状的药物控制肌瘤进展。手术治疗指征主要以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评估,其次增长速率较快的患者也需要接受手术治疗[4]。
关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射频消融术、介入手术等。其中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势,因而近年来逐步得到推广。射频消融利用局部“热沉效应”作用于子宫肌瘤,利用热能在高温状态下促使子宫肌瘤组织细胞的坏死、凋亡,并且经射频治疗后可使肌瘤周边血管闭塞,使其整体坏死,体积缩小[5]。基于射频消融治疗的机制原理,可知是否准确地将电极置入至子宫肌瘤内部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利用超声提供的术野,可降低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操作难度,并提升手术精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子宫肌瘤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为改良射频消融治疗,其特点是在常规穿刺基础上增加消融密度,以促进肌瘤组织的萎缩而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相较于通过增加穿刺精度而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该方式的操作难度相对更高,对获得更高的疗效的作用更为直接。本次研究中为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完成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应用效果,以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增加消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频消融治疗强度,能够有效促进肌瘤的萎缩、坏死。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直径缩短情况相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原因是消融密度的增加,能够释放更多能量使肌瘤脱水、失活、坏死。而在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对比中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采用增加射频消融密度,其风险可控,但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患者的肌瘤体积选择穿刺次数,避免增加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增加射频消融密度治疗子宫肌瘤,应用疗效较好,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治疗疗效,并且其安全性能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