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1-09-15郭楚娴杨龙霍照美杨英赵义冬何炯红田野田龙海
郭楚娴 杨龙 霍照美 杨英 赵义冬 何炯红 田野 田龙海
卒中防治是心房颤动(房颤)管理的重中之重。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原性卒中90%以上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1-3]。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众多,但饮酒是否会促进左心耳血栓形成,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在CHA2DS2-VASc评分为低危的房颤患者中,饮酒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显著相关,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是否饮酒无关,该结果提示,饮酒可能增加左心耳血栓形成[4]。本研究旨在探讨NVAF患者饮酒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连续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因房颤拟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导管射频消融的436例NVAF患者。纳入标准:经常规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房颤,并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Heart Rhythm Society,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1]房颤导管消融术治疗推荐级别为Ⅱb、Ⅱa或Ⅰ类。排除标准:瓣膜性房颤,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有出血性卒中病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对比剂过敏等。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结果,判断有无左心耳血栓形成,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55例)和无血栓组(381例)。
1. 2 临床资料
通过我院病历系统录取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入院前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期间的血压情况,既往有无吸烟、饮酒史,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或主动脉斑块)、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血栓栓塞史,有无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记录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测的空腹血糖、血尿酸、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据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结果。据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有无脑梗死,X线胸片或胸部CT判断有无主动脉硬化,冠状动脉CT成像或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辅助冠心病诊断。
1. 3 各项指标的界定标准
房颤分类:参照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2]。为便于分析,本研究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包括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和非阵发性房颤(包括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两大类。
饮酒的界定:饮酒史5年以上且目前未戒酒,平均每天的乙醇摄入量≥12 g(1 g乙醇等于白酒2~3 ml、葡萄酒5~10 ml、啤酒25~40 ml)者被界定为饮酒者[5]。
有效抗凝的界定:TEE检查前口服华法林者血浆INR值≥2.0至少3周,或服推荐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至少3周[2]。
CHA2DS2-VASc评分模型:CHA2DS2-VASc评分[2]共包含性别、年龄、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或TIA或血栓栓塞和血管疾病等8项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5岁、既往卒中或TIA或血栓栓塞每项评分为2分,(65~75)岁和其余危险因素每项评分为1分。
1. 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每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436例NVAF患者中,55例(12.6%)存在左心耳血栓。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患者的房颤病程长[36(12,84)个月比12(3,36)个月],LAD[(36.80±7.15)mm比(33.57±6.31)mm]、BNP[279.90(90.70~478.60)pg/ml比93.40(41.80~181.70)pg/ml]、血尿酸[(416.27±103.17)μmol/L比(380.88±102.35)μmol/L]、CHA2DS2-VASc评分[4(2,6)分比2(1,3)分]均较高(均P<0.05),而LVEF[(57.42±10.21)%比(60.41±7.00)%,P=0.006]较低。血栓组患者饮酒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01)。相比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糖尿病(23.6%比11.5%)、冠心病(30.9%比15.7%)、慢性心力衰竭(38.2%比4.7%)、卒中或TIA或血栓栓塞史(23.6%比10.2%)及血管疾病(72.7%比44.1%)的患病率更高(均P<0.05)。在房颤类型上,血栓组非阵发性房颤比例显著高于无血栓组(72.7%比18.4%,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Fbg浓度和有效抗凝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 2 左心耳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
将表1中危险因素列为自变量,以左心耳是否存在血栓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年龄、房颤病程、饮酒、非阵发性房颤、有效抗凝及CHA2DS2-VASc评分为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表2)。
表2 左心耳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进一步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3),校正混杂因素之后,年龄、房颤病程、饮酒、非阵发性房颤及CHA2DS2-VASc评分为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饮酒为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4.673,95%CI 6.021~35.759,P<0.001)。
表3 左心耳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文献报道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率多在4.9%~6.4%[6-8],个别报道达12.1%[9]。本研究显示,436例NVAF患者中,12.6%存在左心耳血栓者,远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发生率[6-8],但具体原因不明。可能的原因有几点:(1)本地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病率高;(2)入选患者皆为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即入选时除了左心耳是否存在血栓外,不存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其他禁忌证,如此即导致房颤人群的抽样误差;(3)仅入选436例,样本量小,难以避免存在偏倚。
本研究对潜在的20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心耳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饮酒、房颤病程、非阵发性房颤、LAD、LVEF、BNP、血尿酸、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卒中或TIA或血栓栓塞史、血管疾病及CHA2DS2-VA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浆Fbg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病程、饮酒、非阵发性房颤、有效抗凝治疗和CHA2DS2-VASc评分与左心耳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之后,年龄、房颤病程、饮酒、非阵发性房颤及CHA2DS2-VASc评分为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各项独立危险因素中,饮酒与左心耳血栓的危险相关性最强(OR 14.673,95%CI 6.021~35.759,P<0.001),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
既往研究中,饮酒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存在一定争议。多数报道认为,即便是适量饮酒,亦能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并且房颤发生率与乙醇摄入量存在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5,10-12]。但亦有个别研究显示,适量饮酒不增加房颤的发病率[13]。在房颤患者中,与不饮酒者相比,长期饮酒被认为与左心房扩大及心房舒缩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较严重的心房机械功能障碍往往与较高的乙醇摄入量有关;长期饮酒,即使是轻度饮酒,也是左心房排空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14]。乙醇可导致心房重构,而心房重构后又可继发左心房扩大及房颤的发生;饮酒可作为左心房扩大和随后发生房颤的预测因子,而左心房扩大可能是饮酒导致房颤的一种中间表型。此外,乙醇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15-16],可能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发现血栓组患者饮酒比例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01),且饮酒还是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关于饮酒导致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饮酒是所有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还是本地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特有的危险因素?尚需更多的研究明确。饮酒导致左心耳血栓的机制尚不明确,基于上述乙醇与房颤发生及机制的研究推测,可能与乙醇相关的氧化应激造成内皮损伤有关,而内皮受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对心肌有毒性作用,可造成心脏重构、心脏扩大,并增加房颤、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这些疾病亦可与饮酒共同促进左心耳血栓生成。
本次研究发现,血栓组患者的房颤病程明显长于无血栓组(P<0.001),非阵发性房颤比例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01),且二者均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17-20]。年龄为CHA2DS2-VASc评分体系中重要的因素,并且有研究显示年龄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21-22]。本研究结果虽然显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CHA2DS2-VASc评分是当前指南推荐的卒中风险评测量表,已成为房颤患者启动抗凝的重要依据。本次调查显示在CHA2DS2-VASc评分的比较中,无血栓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有血栓组(P<0.001),且CHA2DS2-VASc评分为左心耳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与Wang等[8]和Yoon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左心耳血栓形成和超声自发显像无相关性[19]。还需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非阵发性房颤、饮酒、房颤病程和CHA2DS2-VASc评分,其中饮酒是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