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千里螺钿漆器艺术对当代漆器艺术的启示

2021-09-15王薇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螺钿漆器图案

王薇

(武汉市木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68)

江千里,字秋水,明末清初扬州漆器名工,最擅软螺钿镶嵌技艺,传世作品以杯、盘、盒、壶等小件酒、食器为主,能在方寸空间中制出纤毫毕现的精微图案,极耐品赏把玩。嘉庆十五年重修本《扬州府志》卷七十二载:“江秋水,以螺钿器皿最为精工细巧,席间无不用之。时有一联云: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形象地说明了江千里漆器是时人生活中显示雅致品味的标志性物品,可与名家书画并列。

一、江千里款螺钿漆器的基本工艺特征

受制于材料加工工艺的限制,在宋代之前,中国传统的螺钿漆器工艺都属于厚螺钿的范畴,厚度约在1-0.5 毫米左右,无法制作十分精细的图案装饰。据南宋苏汉臣绘画《秋庭婴戏图》对螺钿工艺的描绘来分析,约在南宋时期,薄螺钿漆器工艺开始出现。从考古发现及中外文物典藏来看,薄螺钿漆器在元代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并在明清之交,于江千里的大量日用品创作中走向鼎盛。

薄螺钿工艺又称软螺钿、点螺,是通过煮贝法将珍珠贝、鲍贝、夜光贝等肌理细腻的高档贝类浸泡煮制后,经自然分层剥离得到的薄贝片,厚度通常在0.2-0.1 毫米左右。成片的软螺材料比传统的磨制厚螺钿细小得多,因此最适合用来镶嵌制作精细的图案。江千里的作品多为小件的夹苎脱胎器,成器之后,质坚而轻便,图案细密微妙,极耐日用品玩,兼具实用与艺术两重品质需求。

江千里生活所处的明代晚期,市民经济发达,促生了繁盛的市民文艺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艺术深入人心,也成为了江千里的主要图案创作题材来源。“江千里式”螺钿漆器的主要作品特征,是精工嵌钿、华丽雅致,它的图案内容,多取层叠繁丽的楼阁园林景致,其间的点景人物、蛱蝶花鸟细仅毫厘,令人叹赏。

江千里生活在明清之交,此时的艺术审美观点,由宋代的质朴优雅、元的浑朴厚重,渐趋于纤细、繁华、秀丽的表达,在工艺审美取向上,螺钿漆器采用的贝片多用色泽多变的鲍贝,青、紫、绿、黄、蓝、红、白等多种色泽偏向的贝片经过精心的分类择取和设计,应用在图案相应所需的部位,能使得镶嵌工艺产生类似工笔绘画的表现力,同时由于螺钿对光的反射效应,随着明暗光线、观察角度的不同,炫彩耀目、五色斑斓,还能获得不同于绘画的神秘莫测的特殊美感。明末清初之前,薄螺钿漆器的技法发展尚不成熟,装饰方面也多以传统装饰图案为主,至江千里将戏曲中的经典场景、情节、人物形象加以精心再设计,使他的作品在单纯工艺性的基础上,又具有他人所不具备的艺术修养,尤其得到知识阶层的喜爱。

二、传世江千里款漆器文物赏析

《扬州漆艺》一书指出:“用一句夸张的话来说,以江千里为代表的螺钿风格,直接影响了晚明时期及清代螺钿漆器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今天。”[1]入清以后,江千里所创的点螺漆器形成一种流派,传世的江千里本人及江千里派的点螺作品,大都在底部以细螺丝嵌为“江千里”“千里”印款,至今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千里款螺钿器藏品之精微巧致的艺术水平受到世人瞩目。

(一)安徽博物院藏黑漆嵌螺钿《牡丹亭》人物圆盘

《牡丹亭》在明代晚期是戏曲中的明星作品,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几乎家喻户晓,口口相传。江千里以此为题材制作的此套圆盘一套四件,盘心部位表现的是莺莺游园之景,题材、人物相互呼应,又以相异的景色与人物姿态,来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第一只盘心内,以远山、近草、柳荫、坡石、水波等物象勾勒出池亭野趣,杜丽娘立于、春香抬手指物,表现着《游园》一则中闺中女子对自然美好的向往之情。第二只盘心中,主景仍描绘池亭景色,但在盘左嵌饰的假山前,以细钿勾勒一桌,丽娘坐于前方的一只鼓墩上,沉吟左望,春香随待,二人一脉默默无语、若有所思之态,似为《寻梦》一则中的场景。第三只盘的主体画面,则为院落内景,盘右为一近景房屋,室内堂上摆放一张官帽椅,房屋的门扇上部的花格子部分,以细螺钿拼嵌出皮球花的造型,极其工致,柳梦梅手拿书信,站于堂前,手执一纸正在展读,书僮伴坐于庭前地上,左侧及下方山石间都有梅枝斜出,姿态艳美,正是表现《言怀》一则柳梦梅对杜丽娘梦中之姿的回忆。第四只盘描绘在园栅围起的庭院内,假山掩映、树影扶疏、细草茵然,柳梦梅在左后方展阅杜丽娘生前小像,而杜丽娘则倚于前方树干。画面以超自然的梦幻手法,表现《拾画》一则中柳梦梅对杜丽娘的爱慕追忆之情。

此套漆盘口直径12.7 厘米,盘边围以几何形边饰,在盘底直径仅9.4厘米的方寸之间,展现出连续的故事情节、人物画面,精细的螺钿于黑漆幽暗的底色中发出辉光,令人留连品赏,发思古之幽情。

(二)南京博物院收藏螺钿漆器《西厢记》人物圆盘

元代王实甫所著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在明代被戏曲家李日华改编为南曲《西厢记》后,成为昆曲的经典剧目,在明清时期进一步风靡。传世江千里款漆器文物中,留存有相当比重的《西厢记》主题创作。南京博物院收藏螺钿漆器西厢记人物圆盘,直径12.3 厘米,盘口部位外折较宽,带有三层细致的螺钿边饰,第二层为复杂的串枝莲花纹样,盘中心图案取自《琴心》一折曲目,描绘张生在书房院落中自弹自唱“凤求凰”,崔莺莺则在花石隔开的院落外站立,作侧首倾听状,红娘在其身旁陪侍。画面上方有一轮淡淡小月,恰好在黑漆与五光十色的图案相互配合,烘托出了夜景的幽深与浪漫色彩。在山石、春树、蕉叶的衬托之下,人物情态呼之欲出,比之工笔细描的图画更有精致的匠心写意。

三、国家博物馆收藏黑漆嵌螺钿花鸟纹执壶

在另一类更具写实风格的作品中,江千里综合运用嵌金片、螺钿和百宝嵌的工艺,使作品的主体在平嵌边饰的中央部位凸显立体感,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黑漆嵌螺钿花鸟纹执壶就是其典型代表。此壶属于江千里传世作品中罕见的较大型作品,通高约35 厘米,壶的颈部、执柄、流都造型细长婉转,方中带圆,立于桌面工整优雅。壶的手柄、细长的壶嘴,嵌有极细小的圆形、六瓣花形螺钿片,形成传统纹饰中的“锦地”风格图案。壶身各面四周以圆形螺钿片镶饰出条带状的围边,中部的壶腹部位,以红玛瑙、红珊瑚、绿松石等天然宝石预制成花枝、花叶、鸟雀的形态,运用漆地百宝嵌工艺拼镶出一幅花鸟图,壶颈则以白云母片制梅花瓣、鸡翅木制为树枝,用百宝嵌镶出小幅的白梅图。

四、江千里螺钿漆艺对当代漆器艺术创作的启示价值

(一)对艺术境界的追求能使工艺美术的价值得到升华

江千里善于将漆器的使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相结合,所留下的作品无不根植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作品的胎体多为夹苎脱胎,具有轻便、柔韧、耐用的特点,在满足人们日用需要的同时,通过高超的设计立意、装饰工艺手法,使作品不离于实用的同时,具备深厚的艺术欣赏价值。这种创作精神提示当代漆器艺术创作者,需要重新对漆器艺术建立价值认知,对漆的理解,不仅仅是一种天然涂料,更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潜在工艺附加值的工艺创作手段,漆器在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由于采用了深入人心的艺术主题、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装饰艺术创作,从而能够迎合人们对美的鉴赏需求,浅显者可以妆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深刻者可供人无限品赏,引人深思,在深层的艺术境界上触动我们的灵魂深处。

(二)顺应当下社会发展,漆艺术方能引起情感共鸣

江千里的漆器艺术创作之所以能取得“家家杯盘江千里”的历史成就,是由于江千里顺应了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市民社会对艺术创作反映人文情感主题的深刻需求,将《西厢记》《牡丹亭》等哙炙人口的文艺题材引入漆艺创作,从而顺应了时代主题,其中隐含的关怀自由情爱的社会情感主题,极大的引发了人们的共情与共鸣。在当下社会,创作者对漆艺术的研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而应关注对自身艺术修养的培育,使他们能够紧扣当下时代脉博,在艺术主题、器物造型、纹饰创作、表现风格上推陈出新,使漆艺术背负起承载当代器物功能属性和精神审美需求,从而使漆艺术在时代潮流冲击下屹立不倒,重寻其在当代工艺美术行业的存在价值。

(三)注重工艺创新精神,以工艺的精湛提升漆艺术价值

在宋元螺钿漆器工艺的基础之上加以精心研究,开创了软螺钿工艺流程和艺术风格的新局面,从而为明清螺钿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代漆艺传承发展中,我们既要注重传统基础工艺的传习,又要鼓励工艺创新精神,在工艺研习中大胆尝试新材料、新肌理效果,从而创作出别开生面的作品。江千里的螺钿漆器作品,其精细程度达到惊人的地步,人物、山石、花鸟乃至边饰,皆以细如发丝的螺钿片拼镶而成,再经层层髹饰、打磨、推光而成一器,对工艺的不懈追求和对品质的层层把关,才是其作品既能打动同时代人,又能经过数百年时间传世至今的终极原因。随着当下我们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品质的需求体现在物质材料和工艺水平等多个方面。漆艺术品既有着天然绿色环保的材料价值,又有着繁复的工序工艺附加值,只要从业者保持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漆工艺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工艺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螺钿漆器图案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