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山东烟台为例
2021-09-15马钰莹
马钰莹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2021年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解决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工具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烟台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8.71万人,占18.1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67%。该组数据表明,烟台市老龄人口的占比数已经超过了世界规定的老龄化标准。
商业养老保险事业在城市发展迅速,但由于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及保险产品宣传不到位、价格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导致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不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截至2020年,烟台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比2019年增长了5.1%。这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基础。
1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的供不应求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Shi L指出,中国政府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紧迫问题,保险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Eben stein、Leung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居民受到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很深,农民家庭中子女的性别与数量都会影响其购买意愿,且子女越多居民表现出的购买意愿越弱[3]。任菁菁、王志坤指出,山东省各市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整体表现为沿海地区发展潜力较高[4]。张强、杨宜勇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影响个体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10个自变量,包括个人收入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财产、子女人数、医疗保险参保行为、职业属性、年龄等[5]。
2 数据收集
为了调查影响烟台市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的因素,本研究根据烟台市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福山区、蓬莱市、栖霞市3个区域的农村居民,主要通过微信线上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83份,收回有效问卷435份,有效问卷率为90.06%。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供给特征、外部特征5个方面。问卷设计包括非量表式问题和量表式问题,量表式问题有8个。
3 实证分析
3.1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也称为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越大,越接近1,说明数据的可信度越高。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其进行测量,结果显示,8个问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0,在0.8以上,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为有效的实证依据。
3.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主要使用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KMO值越接近于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说明各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2项均符合标准,问卷才能通过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25,>0.5,且Bartlett球体检验概率P<0.05,问卷通过效度检验,证明该问卷有效。
3.3 回归分析
为了调查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把是否已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 25.0的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显示,在个人特征层面,年龄、性别、是否参加新农保这3个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这2个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显著性sig系数<0.01,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民年龄越大,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越多。这也反映出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养老的紧迫感,养老观念越强,越容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性别因素通过著性检验,显著性sig为0.008,反映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参与商业养老保险。是否参加新农保这一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在0.01~0.05,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购买了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不倾向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新农保与商业养老保险之间存在替代作用。
在家庭层面中,子女数量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0.01,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子女越多越不倾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极为深刻,子女数量越多,对子女的依靠越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可能性越小。家庭年收入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正。这一结果反映出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度越高,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决定是否参与商业养老保险重要的因素[6]。婚姻状况这一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测,sig系数>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认知特征中,传统养老方式认可度、老年经济状况预期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均<0.01,且回归系数为负。传统养老方式认可度和老年经济状况的预期与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对传统养老方式越认可的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度越低,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更愿意通过子女养老或者土地养老等传统的养老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同样,认为自己老年经济状况较好的居民其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自我养老,所以不倾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这一因素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sig系数<0.01,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越了解,越能认识到保险的作用,购买力越强。
在以保险公司为主的供给特征中,保险公司的产品宣传程度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0.01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保险公司对产品宣传的影响程度与人们对保险的参与度呈正相关关系。保险公司加大产品的宣传可以打开农村市场,拓宽产品的知名度,让人们更加了解产品,并参与其中。而保险价格满意度及保险公司保障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0.05,这可能是由于保险公司的宣传不到位,人们对各类养老保险产品的价格标准不明确,并且在以往的认知里,被调查者对保险公司的保障水平表现出极度不信任。
在外部特征中,周围好友影响程度这一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周围的亲戚朋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基本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政府宣传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sig系数<0.01,相关性为正,说明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宣传人们更愿意参与其中,政府通过在农村地区推广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充分反映了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推广的重视,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对保险的信任程度,所以政府对产品进行宣传的程度越强烈,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度越高。
4 研究对策
4.1 加强农村经济教育建设
从居民对传统养老方式的态度来看,养老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教育的形式,帮助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居民风险意识教育,在青壮年时期为未来养老做打算,改变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固有印象,进而将商业养老保险这种养老方式传递给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也是制约人们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可以通过经济补贴、投资和建厂等方式,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经济来源,使农民有充足的资金参与到商业养老保险中。
4.2 完善保险公司产品质量与宣传
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及保险公司对产品宣传的满意度这2个因素对保险参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保险公司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应依据各地区经济状况,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研发出差异性险种,给需求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并且在进行宣传前,对代理等宣传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拓宽产品宣传渠道,规范销售方式,简化理赔程序,全面介绍商业养老保险带来的益处,建立起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建设农村保险服务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完整的咨询、投诉、回访等服务体系,加强与居民的有效沟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保险的参与度。
4.3 加强政府支持
根据对保险参与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政府对保险进行宣传的影响程度与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呈正比。为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从制度建设、提高宣传影响力2方面入手,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在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收入水平为标准,实行地区差异化政策;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保险市场行为,保证农村居民的利益;当前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宣传渠道并不多,可以通过当地电视新闻、网络多种渠道加以宣传,借助官方宣传增加民众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可,增加参与度,进而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保证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