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苓补气滴丸的制备工艺探讨
2021-09-15张松玲何威李胜男刘伟路小玉白中文秦玲张智泳
张松玲何威李胜男刘伟路小玉白中文秦玲张智泳
(1.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市中医院内二科,吉林 长春 130000)
中药制剂红苓补气滴丸以临床上应用的中医验方为基础,由出产于长白山区的红景天、西洋参、茯苓、白术、陈皮、三七6味中药材组成,经科学提取,研发的一种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滴丸制剂。
该制剂主要功能为补气、渗湿、行气、活血。用于气虚所致的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汗出恶风,胸闷气短,乏力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肠胃炎、心功能不全、贫血、呕吐、下痢、老人虚弱、脱肛、半身不遂、遗尿症等症。本品具有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起效时间短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1]。本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影响红苓补气滴丸形成的各个因素,从而确定该制剂的最佳生产工艺,为该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剂
1.1 药品与试剂
红景天、西洋参、茯苓、白术、陈皮、三七6味中药材购自吉林省北药药材加工有限公司;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0)、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购自天津百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甲基硅油购自于山东大易化工有限公司。
1.2 仪器
DWJ-2000S-D多功能滴丸机,烟台百药泰中药科技有限公司;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PG-9240A型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C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UPH-IV-20TNP型超纯水机,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的提取
按处方比例精密称取红景天、西洋参适量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70%乙醇,在沸水浴中加热进行回流提取2次,每次0.5h,收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A;按处方比例精密称取茯苓、白术、陈皮、三七适量置于烧杯中,分别加入10倍量水和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0.5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B。合并浓缩液A、B,减压浓缩至适量,得到浓缩液C。
2.2 红苓补气滴丸的制备工艺[2-8]
2.2.1 基质比例的考察
本试验采取复合基质的方法制备滴丸,在其它滴制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分别以PEG4000与PEG6000的质量比为3∶1、2∶1、1∶1、1∶2、1∶3作为复合基质,混合熔融后,以浓缩液C与复合基质1∶4的比例加入浓缩液C,以80℃的药液温度滴入二甲基硅油冷凝剂中,制备红苓补气滴丸,以滴丸的硬度、外观圆整度、是否拖尾以及有无气泡作为滴丸的成型评价标准,结果见表1。
表1 基质比例考察
从表1可以看出,当PEG4000与PEG6000的比例大于3∶2时,滴丸硬度及圆整度开始变差,出现拖尾现象,并且滴丸中开始产生气泡,因此选择3∶2的比例作为复合基质的比例。
2.2.2 主药与复合基质的配比
试验选用PEG4000∶PEG6000以3∶2比例混匀后作为复合基质,将药物与复合基质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制备滴丸,其它条件固定(冷凝液8℃,滴距10cm,油浴温度85℃,滴速10滴·min-1),以滴丸的圆整度和溶散时限作为考察指标,采用5分评分制(按硬度大小、圆整度好坏,由不圆至圆整分别记为1~5分),结果见表2。
表2 药物与复合基质配比考察结果
由表2可知,随着药物与基质比例的减小,载药量增加,溶散时限逐渐减少。通过对比圆整度发现,不同基质比的滴丸差异不大。药物与复合基质比为1∶4时圆整度稍差,考虑到载药量和服用量的问题,故选择1∶1作为药物与基质配比。
2.2.3 滴速对滴丸成型的影响
滴速是影响滴丸成型的重要因素。在本试验中,中药材经提取浓缩后,药液比较粘稠,选择滴丸剂最大滴速为25滴·min-1时产生粘连现象。因此选择10滴·min-1、15滴·min-1、20滴·min-1的滴速进行试验,其它条件固定,以圆整度、溶解时限作为评价指标,制备滴丸。
由表3可知,滴速在15滴·min-1时滴丸的圆整度最佳;滴速在20滴·min-1时,溶解时限最短,可能是因为直径较小,崩解较快,但由于圆整度较差,故滴速选择为15滴·min-1。
表3 滴速对滴丸质量的影响
2.2.4 滴距对滴丸成型的影响
滴距对滴丸的圆整度影响较大,因此选择5cm、10cm、15cm 3个水平以圆整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考察。
由表4可知,滴距在10cm时,滴丸圆整度最好。
表4 滴距对滴丸圆整度的影响
2.3 滴丸制备工艺正交试验条件优化[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滴丸质量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基质比例(A)、主药与复合基质的配比(B)、滴速(C)、滴距(D),设计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红苓补气滴丸的成型工艺。以滴丸的丸重差异,外观(滴丸完整性、硬度、拖尾等综合外观)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滴丸质量与综合评分成反比。因素水平见表5,正交试验结果见表6。
表5 因素水平表
表6 正交试验结果
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可知,4种因素对红苓补气滴丸的影响大小依次为B>A>C>D。可以得出,药物与复合基质的比例对红苓补气滴丸影响最为显著,滴距对红苓补气滴丸影响最小。由正交试验结果和单因素分析可得,制备红苓补气滴丸的最佳工艺为A1B3C2D2,即PEG4000与PEG6000的比例为3∶2,药物与复合基质的比例为1∶1,滴速为15滴·min-1,滴距为10cm。
2.4 验证试验
按上述最佳工艺条件重复制备3批滴丸,并对其溶散时限、丸重差异、圆整度进行评测,结果见表7。
表7 验证试验
结果表明,该制备工艺圆整度好、大小均匀、重现性好。
3 讨论
本试验以硬度、圆整度、拖尾情况和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通过单个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各个影响因素中最合适的水平区间,缩小研究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滴丸的成型工艺条件,全面评价红苓补气滴丸的成型情况。结果表明,复合基质中,PEG4000的比例对滴丸硬度影响较大,PEG6000对滴丸成型影响较大。红苓补气滴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EG4000与PEG6000的比例为3∶2,药物与复合基质的比例为1∶1,滴速15滴·min-1,滴距10cm。本品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药物在基质中稳定性高,应用前景广阔,可为今后红苓补气滴丸的制备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