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处理方式对川芎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1-09-15陈云飞任启飞刘芳欧明烛马菁华
陈云飞 任启飞 刘芳 欧明烛 马菁华
(贵州省植物园,贵州 贵阳 550004)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为伞形科的多年生草本,其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川芎入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对川芎的药理药效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日益得以体现,对川芎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是在川芎的生产上一般采用茎节(芎苓子)作种[2],利用茎节作种不仅成本投入高,而且长期进行无性繁殖会引起种质退化[3],利用种子繁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尚未见到使用川芎种子作为繁殖材料的报道,也未见到川芎种子萌发方面的研究,推测可能是由于川芎种子发芽力不强。本文拟采用2种处理方式,即采用不同超声时长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川芎种子进行处理,探讨其对川芎种子发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的川芎种子由千惠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在贵州省植物园内开展。
1.2 研究方法
1.2.1 川芎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将所有川芎种子剔除杂质和残缺的坏种子,保留外观完整、颗粒饱满的种子,过8目筛(直径≥3mm)和10目筛(直径≥2mm),得到Ⅰ级种和Ⅱ级种,2个级别各按照每份1000粒,重复3次,用电子天平称重,取平均值,得到千粒重。
1.2.2 川芎种子吸水量测定
采用浸种法测定吸水量,Ⅰ级种和Ⅱ级种分别取3份1000粒种子,称取初始重量。因川芎种子坚硬,种皮厚且蜡质化,故设定较长浸泡时间,分别为12h、24h、48h,取出用滤纸吸干水分,分别称取重量,取平均值。
吸水量(%)=(吸水后重量-吸水前重量)÷吸水前重量×100%
1.2.3 川芎种子活力和坏种率的测定
分别取Ⅰ级种和Ⅱ级种置于纯水中,在35℃条件下浸泡24h,之后取出浸泡好的种子,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的水分,分别选取外观完整、颗粒饱满的Ⅰ级种和Ⅱ级种各50粒,重复3次,用解剖刀将种子沿种脐纵切,以不损伤胚为佳,选取保留胚的1/2种子,置于培养皿内备用。同时取Ⅰ级种和Ⅱ级种50粒种子置于100℃的沸水中煮20min,作为染色的对照组。利用1%的TTC溶液进行染色,将TTC倒入相应培养皿中,以刚好淹没种子为宜,在35℃条件放置3h,后取出种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的水分,观察胚和胚乳的染色效果,并记录染色情况。
种子活力(%)=染色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分别取外观完整、颗粒饱满的Ⅰ级种和Ⅱ级种各100粒,重复3次,用解剖刀将种子沿种脐纵切,观察种子,若胚和胚乳变黑坏死则定为坏种子。
坏种率(%)=坏种数÷供试种子数×100%
1.2.4 川芎种子的超声波处理
将川芎种子用纯水泡发24h后进行消毒,利用10%次氯酸浸泡消毒10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10遍,再用酒精浸泡消毒2min,无菌水冲洗10遍。利用超声清洗机(频率为40kHz)对川芎种子进行处理,设置超声波时间为0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 6个时间梯度,每个处理100粒种子,重复3次。发芽盘、镊子等用75%酒精擦拭,后用无菌水冲洗3遍,铺上无菌滤纸,放在紫外下杀菌30min。发芽试验采用纸床法,在消毒完毕的发芽盘内放上处理好的种子,保持合适间距和湿度,置于25℃恒温弱光培养箱内培养。
1.2.5 川芎种子的赤霉素(GA3)处理
将川芎种子和所用器具消毒,方法同上。设置赤霉素浓度为0mg·L-1、100mg·L-1、200mg·L-1、300mg·L-1、400mg·L-15个浓度梯度,每个处理100粒种子,重复3次,分别浸泡24h。发芽试验采用纸床法,在消毒完毕的发芽盘内放上处理好的种子,保持合适间距和湿度,置于25℃恒温弱光培养箱内培养。
1.2.6 川芎种子发芽势以及发芽率的测定
以胚根伸出2mm为标准统计发芽势,以长出叶子为标准,连续3d不再发芽来统计发芽率。
发芽势=发芽初期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率=发芽末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川芎种子千粒重
不同大小的种子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其在发育过程中积累的物质多少存在差异,大粒种子营养物质积累多,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小粒种子营养物质积累少,相对处于劣势。有研究表明,种子大小能够影响种子的萌发能力,直接影响幼苗的建成,最终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4]。经测定,得出川芎种子千粒重和平均直径如表1所示,Ⅰ级种平均千粒重为15.89g,Ⅱ级种平均千粒重为9.81g,Ⅰ级种较Ⅱ级种重了61.98%,Ⅰ级种较Ⅱ级种平均直径多出1mm。故而推测Ⅰ级种较Ⅱ级种在发芽率、种子活力及出苗率上有更好的表现。
表1 川芎种子千粒重及平均直径
2.2 川芎种子吸水量
种子的萌发是从吸水开始的,处于短暂休眠状态的种子只有在有足够的水分条件下才能萌发,经试验得出结果如图1所示。Ⅰ级种和Ⅱ级种在12h内快速吸水,两者均表现为在24h后和48h后的吸水量相差不超过1%,说明Ⅰ级种和Ⅱ级种在24h内就达到最大吸收值。种子的吸水量与种皮透性有关,而种皮的通透性控制着种胚与外界环境间水分、气体和养分的交换,对种子的萌发、休眠和贮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5],川芎Ⅰ级种的最大吸水量为44.66%,Ⅱ级种最大吸水量为40.82%,相较于其它研究中其它物种的种子吸水量来说,川芎种子的吸水量较小,可能与其种皮厚且蜡质化有关,说明其种皮的通透性较低。
图1 川芎种子吸水情况
2.3 川芎种子活力及坏种率
经测定,本批次川芎种子的坏种率及种子活力如表2所示。虽然选择的种子均为外观完成饱满的种子,但是其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坏种率,Ⅰ级种的坏种率38.98%,较Ⅱ级种的坏种率30.17%多出了8.81%,同时,Ⅰ级种和Ⅱ级种表现出来的活力均不强,分别为42.67%和40.67%,Ⅰ级种的活力略微高于Ⅱ级种,对照组的种子着色率均为0,说明此方法是具参考价值的。
表2 川芎种子活力及坏种率
2.4 不同超声时长处理下的川芎种子萌发情况
经测定,在不同时长的超声波处理下,川芎种子的发芽势如表3所示,发芽势在发芽培养的第15天进行统计。结果显示,Ⅰ级种和Ⅱ级种的发芽势均不高,但是可以很明显看到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Ⅰ级种和Ⅱ级种的发芽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Ⅰ级种的发芽势在0~10min处理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在10min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3%;15~25min时间段呈现先下降后又略微上升的趋势;Ⅱ级种在0~5min时间段势呈现上升的趋势,在5min达到最大,为14%;10~25min处理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不大。
表3 不同超声时长处理下的川芎种子发芽势
川芎种子的发芽率如表4所示,发芽率在发芽培养的第35天进行统计,此时川芎种子已连续3d基本不再发芽。结果显示,Ⅰ级种和Ⅱ级种的发芽率均不高,但是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依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Ⅰ级种的发芽势在0~10min处理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在10min达到最大,为38%;15~25min处理下呈现先下降后又略微上升的趋势;Ⅱ级种在在0~5min处理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在5min达到峰顶,为14%;10~25min处理下呈现一个先下降再略微上升,又下降再略微上升的趋势,各处理下变化幅度不大。
表4 不同超声时长处理下的川芎种子发芽率
总的看来,Ⅰ级种在超声10min处理下发芽势最大,为13.00%,发芽率也最大,为38.00%,说明10min的超声对Ⅰ级种作用较为明显。Ⅱ级种在超声5min处理下作用明显,发芽势最大,为14.00%,发芽率也最大,为30.00%。说明合适的超声处理有助于种子萌发,过长的超声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反而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可以看到,在超声的处理下,Ⅰ级种的最大发芽势较Ⅱ级种的最大发芽势略低,说明Ⅱ级种的发芽速度较快,但发芽结束后Ⅰ级种的最大发芽率却明显高于Ⅱ级种,说明Ⅰ级种出苗率更高,推测原因可能是Ⅰ级种质量和体积较大,能为发芽提供的能量物质更为充足。
2.5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的川芎种子萌发情况
经测定,在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川芎种子的发芽势如表5所示,发芽势在发芽培养的第15天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Ⅰ级种和Ⅱ级种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Ⅰ级种总体呈现出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发芽势逐渐上升,在浓度为200mg·L-1的处理下Ⅰ级种的发芽势最高,为23%,较对照组高出9%,随后又呈下降和略微上升的趋势。Ⅱ级种和Ⅰ级种趋势有较大差异,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其发芽势逐渐上升,在400mg·L-1出现峰值,为29.00%,较对照组高出13%。
表5 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的川芎种子发芽势
赤霉素处理下的发芽率在发芽培养的第22天进行统计,此时川芎种子已连续3d基本不再发芽,发芽率如表6所示,可以看到Ⅰ级种和Ⅱ级种所呈现的规律同发芽势一致,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Ⅰ级种发芽率逐渐上升,在浓度为200mg·L-1的处理下Ⅰ级种的发芽率最高,为40%,较对照组高出10%,随后又呈下降和略微上升的趋势。Ⅱ级种和Ⅰ级种趋势有较大差异,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其发芽率逐渐上升,在400mg·L-1出现最大值,为40%,较对照组高出8%。
总体看来,Ⅰ级种的在200mg·L-1的赤霉素浓度作用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最高,说明该浓度有助于提升Ⅰ级种的发芽力,对Ⅱ级种来说,400mg·L-1的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其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最高,由于没有设定比该浓度更大的梯度,故而不确定其是否为峰值,有待进一步探讨,但通过趋势也可发现,赤霉素的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Ⅱ级种子的发芽力。由表6显示,赤霉素处理下的Ⅱ级种最大发芽势较Ⅰ级种高,说明Ⅱ级种发芽速度更快,但最终的发芽率呈现一样的水平。
表6 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的川芎种子发芽率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的萌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有可能受自身活力及品质的影响。经吸水量测定,川芎Ⅰ级种的最大吸水量为44.66%,Ⅱ级种最大吸水量为40.82%,吸水量较小,说明其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差,种子萌发机械阻碍大,可能与其种皮厚且蜡质化有关。
种子活力是评价种子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次试验虽然选择的种子均为外观完整饱满的种子,但是试验显示Ⅰ级种和Ⅱ级种表现出来的种子活力均不强,分别为42.67%和40.67%,Ⅰ级种的活力略微高于Ⅱ级种,种子的活力较低,说明其出苗率不会很高。且有一定程度的坏种率,Ⅰ级种的坏种率38.98%,Ⅱ级种的坏种率30.17%,坏种率过大会造成生产上的欠收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说明本批次的川芎种子本身品质较差。综合吸水性、种子活力以及坏种率来看,本批次川芎种子在发芽率上表现欠佳。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波,能量高,对生物体活组织具有较强的穿透力[6]。研究发现,适当条件下的超声波处理植物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活力,增加种子的抗逆能力及产量[7],本批次川芎种子在一定时长的超声波作用下发芽率有所提升,Ⅰ级种在超声10min处理下作用较为明显,发芽率最大,为38.00%,较对照提升9%。Ⅱ级种在超声5min处理下作用明显,发芽率最大,为30.00%,较对照提升5%,说明合适的超声处理有助于种子萌发。
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激素,生理活性大,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解除种子休眠,并能刺激已结束休眠种胚的生长[8],本研究中,川芎种在赤霉素处理下发芽率有所提升,Ⅰ级种的在200mg·L-1的赤霉素浓度作用下发芽率较对照提升10%,Ⅱ级种在400mg·L-1的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发芽率较对照提升11%,说明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有助于提升川芎种子发芽力。对照超声和赤霉素的处理,发现赤霉素处理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较超声处理的高,而且赤霉素处理下的发芽结束的时间也较超声处理的提前了13d,说明赤霉素能更好提升川芎种子的发芽力和缩短发芽时间。
总的来说,本次研究表明川芎虽然结实量大,但是种子本身质量不高、吸水性弱、活力差、发芽率低,超声和赤霉素处理下的发芽力也未得到显著提升,说明川芎的种子繁殖损耗大,应用于生产上收效不好,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