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1-09-15姜圣男李香营陈建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参数设置急性期检出率

姜圣男,李香营,陈建强

(1海口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海南 海口 570208)(2海口市人民医院放射诊断科 海南 海口 570208)

急性期脑梗死指发生于3 d内的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引发的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血栓是引发急性期脑梗死的主要因素,部分患者受到肿瘤及细菌感染而引发脑梗死[1]。依据脑梗死面积,可分为大面积脑梗死及小面积脑梗死,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头晕等是脑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丘脑、侧脑室体旁、基底核区等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部位[2]。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具有扫描速度快、对急性期梗死部位敏感性较高的特点;核磁共振(MRI)扫描中采用的常规T1WI及T2WI序列,能够有效清除骨质伪影的干扰,明确病灶位置、范围、边界等,对病情严重程度做到准确的评估[3-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MRI联合CT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旨在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50例(梗死病灶168处)。其中男101例,女4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83±3.61)岁;发病时间<6 h者检出梗死病灶46处,6~24 h者检出梗死病灶84处,1~3 d者检出梗死病灶38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入院时已出现四肢无力、语言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脑血管重大手术史者;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1)CT检查:采用CT扫描仪(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 256排),采用头颅平扫,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电压为120 kV,电流为150 mA,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对头颅行轴位断层逐层扫描。(2)MRI检查:采用MRI扫描仪(西门子公司,Skyra 3.0T),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5 mm,层距为1.5 mm,FOV为220 mm。T1WI FLAIR序列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为2000 ms,TE为18 ms,矩阵为320×190;T2WI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为6000 ms,TE为99 ms,矩阵为384×278;T2 FLAIR序列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为9000 ms,TE为97 ms,矩阵为256×210;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为5000 ms,TE为64 ms,矩阵为160×160,b值为0、100、500。所有检查结束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若诊断意见不统一,则经讨论后获得统一意见。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在不同发病时间下的病灶检出数,以及各类脑梗死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150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确定出血性脑栓塞39例,缺血性脑梗死50例,腔隙性脑梗死61例。

2.2 病灶检出数

联合检查对发病时间<6 h、6~24 h及总检出病灶数均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及联合检查对发病时间1~3 d的病灶检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时间下梗死病灶检出数的比较[n(%)]

2.3 不同类型脑梗死检出率

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出率均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脑梗死检出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有数据显示[5-6],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发病率占50%~80%,易阻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脑组织局部出现不可逆损伤,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以溶栓为主,最佳治疗时间为3~6 h,故早期有效地鉴别脑梗死类型、提高病灶检出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CT是应用于脑部检查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排除类似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表现的疾病。急性脑出血患者红细胞膜较为完整,处于氧合血红蛋白阶段,当患者病情发展至亚急性脑出血或慢性脑出血时,红细胞膜破裂,能够有效提高病变检出率。但CT检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易受病灶密度的影响,部分面积较大的病灶组织密度较低,行CT检查无法准确检出[7-8]。脑组织水肿、占位效应等因素亦会影响CT检查效果,在检查发病24 h内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假阴性,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本研究结果显示,15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可见出血性脑栓塞39例,缺血性脑梗死50例,腔隙性脑梗死61例;发病时间<6h、6~24 h及总检出病灶数均高于CT、MRI检查,联合检查在不同类型脑梗死检出率中显著高于CT、MRI检查,表明采用MRI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及时明确病灶位置及病灶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及时展开治疗。MRI检查对水存在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测量病灶位置的含水量,提高病变诊断准确度,有助于早期发现梗死病灶[9]。MRI还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直径1~5 mm的微小病灶能够准确检出,且MRI可多角度成像,不受骨性伪影影响,能够全方位地对病变组织进行观察。MRI与CT检查联合进行,可互相补充,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更好地明确病灶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MRI联合CT检查,可及时确定病灶数量、明确病灶位置,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参数设置急性期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逃生疏散模拟软件应用
蚁群算法求解TSP中的参数设置
RTK技术在放线测量中的应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基于STM32处理器的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