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3D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临床诊断的应用
2021-09-15刘中棋黄春东杨水贤
刘中棋,黄春东,杨水贤
(高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高州 525200)
颌面部骨折多由突发意外事故造成,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以及颧骨/颧弓骨折等不同适应证[1]。经临床实践发现,颌面部血运丰富,受伤后一般出血较多,且组织水肿程度一般较为严重[2],当软组织水肿程度大时,常压迫患者呼吸道,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3]。既往,临床常采用X射线或常规CT对颌面部外伤进行诊断,但其却存在分辨率低、放射性高、影像重叠、失真等一系列缺陷[4],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受益于计算机图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锥形线束CT三维成像技术(CBC3T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因其具备操作简单、辐射剂量低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并基于多年颌面部外伤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使用CBCT3D成像技术对颌面部外伤进行诊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颌面部外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6~65岁,平均年龄(23.8±7.8)岁。在26例纳入对象中,上颌骨骨折10例、下颌骨骨折12例、颧骨/颧弓骨折4例。所有纳入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颌面部外伤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随访数据全面的患者;③依从性较好,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③中途退出的患者;④依从性差,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CT检查 本研究使用进行常规CT扫描(型号:Phil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扫描过程中所有患者取仰卧位,以听眦线或听眶线为基准线,由此线平行向下,直至颌下区(一般至下颌下缘下方2 cm)。以5 mm层厚和间距进行连续扫描,必要时可行层厚在3 mm以下的薄层连续扫描。扫描过程中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设置为350 mA。
1.3.2 CBCT3D检查[5]本研究使用锥形束CT机进行扫描(型号:卡瓦KaVo OP300)。在扫描过程中,曝光时间设置为0.15 s,电压设置为60 kV,电流7 mA。本研究所使用专门为口腔医学CBCT3D诊断所专门研发的一款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软件,该软件通过锥形束CT机,可清晰呈现患者颌面部骨密度、骨折情况等基本信息。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间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以及颧骨/颧弓骨折等不同适应证诊断结果差异,以期系统评估CBCT3D成像技术用于颌面部外伤临床诊断的临床应用潜力。
临床诊断准确率=(上颌骨骨折确诊人数+下颌骨骨折确诊人数+颧骨/颧弓骨折确诊人数)/患者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代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测方法颌面部骨折情况诊断
本研究共纳入26例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复合骨折的患者13例,发现骨折处47处,其中上颌骨骨折数23处,下颌骨骨折数17例,颧骨/颧弓骨折数7例,平均每例骨折数1.8例。其中常规CT共诊断骨折处32例,其中上颌骨骨折数16处,下颌骨骨折数12处,颧骨/颧弓骨折数4处;CBCT3D检查共诊断骨折数44例,其中上颌骨骨折数21处,下颌骨骨折数16处,颧骨/颧弓骨折数7处(表1)。CBCT3D颌面部骨折数量检出率与手术结果差异不显著(χ2=3.0989,P=0.0783>0.05),与传统CT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47,P=0.0017<0.05)。
表1 两组检测方法颌面部骨折数量情况统计(处)
另一方面,从临床诊断准确率分析,CBCT3D成像技术对于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以及颧骨/颧弓骨折等不同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准确率为92.3%(24/26),常规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65.4%(17/26),CBCT3D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P<0.05)(表2)。相关研究结果提示,CBCT3D检查对于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以及颧骨/颧弓骨折等不同适应证颌面部外伤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CT。
表2 两组检测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比[%(n/m)]
3 讨论
近年来,颌面部外伤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一旦发生强度较大的碰触,极容易引发颌面部骨折。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颌面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2%以上[6]。因此,探讨科学、高效、准确的颌面部外伤诊断手段对于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临床诊疗意义重大。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系统对比常规CT及CBCT3D检查手段对于诊断颌面部不同部位骨折的临床应用潜力,以期为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及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借鉴。
研究结果发现,CBCT3D成像技术能极大程度上弥补常规CT图像呈现的不足,其通过三维立体成像使得医生能更直观、准确地评估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以及颧骨/颧弓骨折等不同颌面部外伤患者的骨折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往临床常采用二维CT对颌面部外伤进行诊断,但鉴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存在的腔隙较多,故常导致图像重叠[7],很难全面反映患者的骨折情况。其次,不同人之间颌面部内部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常规CT因其图像分辨率有限,会出现颈椎与下切牙区域的白色致密重叠等图像模糊的现象,不利于医生诊断[8]。CBCT3D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因其具备三维成像功能,克服重叠感染等优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CBCT3D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边界、与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病变中心的密度特征,从而解决二维成像影像重叠、失真等问题,进而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9]。既往,曾有研究使用CBCT3D成像技术的诊断方法来对口腔患者进行诊断,临床诊断效果较为明显,相关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类似[10]。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较之于常规CT技术,CBCT3D成像技术对于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最后,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因随访时间短期,病例数局限等不足,本研究结果严谨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后续建议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并建立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以期为研究结果的推广提供更为坚实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