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门课的讲稿到一本书
2021-09-15吴亚军
文|吴亚军
编辑重构稿件的“七板斧”——删减、增加、整合、拆解、保留、替换、调整位置。
2020 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无疑是中国大陆企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数量达到124 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 家企业上榜,而1997 年中国大陆只有4 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 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
中国企业规模和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也带来了企业对管理精英的大量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受邀到不同高校做讲座,有的甚至还完整地开设了一门课。这些企业家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为年青一代插上了前行的路标。然而,既能做好企业又能讲好课的企业家已然不多,进而又能写好书的则少之又少。如何将这些企业家一门课的讲稿打造成一本书,让更多的读者受益,就成为出版社和编辑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企业家讲稿的特点
本文探讨的企业家讲稿,指的是企业家为高校开设一门完整的课程而讲授的内容。企业家平时十分繁忙,他们讲课常让高校又喜又忧。喜的是企业家带来了企业一线难得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忧的是让企业家单独讲授一门完整的课程,并非易事,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讲稿等都会让高校颇费心思。
通常,企业家在课堂上擅长讲故事,尤其是自己所经历的、真实的企业实践故事,既包括成功的企业实践经历,也包括失败的企业实践教训。以事说理是企业家的讲课风格,观点中有故事,故事有观点,极具实践性。
多数企业家是实战家,往往不太重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若企业家讲稿不能通过理论提炼出一般性的管理实践,由于管理模式个案的形成受到企业情境要素的影响,则很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企业家的经历和企业实践经验,都是有限的,因而,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经营管理思想也是有限的。同一位企业家即使在不同高校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在讲课中难免会出现相似甚至相同的企业实践故事和经营管理思想。
企业家讲稿重构的为与不为
如何从一门课的讲稿到一本书呢?这就不能局限于文字、标点符号、出版规范等方面的修改,而是要在作者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内容性修改,如观点表述的润饰或重新提炼、内容的精练、逻辑结构的调整,甚至是更具创造性的稿件局部或整体重构。
重构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通过趋同和求异的思维过程,改变稿件的已有逻辑结构和形态,以达到破旧立新的整体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著作权人拥有“修改权,即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第三十六条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由此可见,重构需要把握好度,即平衡好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在重构企业家讲稿时,编辑不能做的是歪曲、篡改作者的观点、写作风格;编辑能做的是文字性差错的改正、标点符号差错的修正、出版规范的修改等,尤其是在得到作者许可的情况下的重构,即替换和增加作者新近的企业实践与洞见,对现有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拆解、调整位置等,需要保留的内容还要进行表述转换,力求全书各章之间及其内部的标题和内容更加符合逻辑、顺畅、严谨。
编辑重构稿件的“七板斧”
实际上,编辑重构稿件的“七板斧”,就是根据读者需求对稿件内容所做的删减、增加、整合、拆解、保留、替换、调整位置。这样的重构技能可以在编辑的日常工作中习得,不断积累和迭代。在选题立项阶段,编辑一般会根据读者的细分需求辅助作者完善编写大纲和样章;在作者交稿阶段,先快速浏览整本书稿,编辑会重点辅助作者进一步完善各章间和每章内不同层次标题间的内在逻辑、编写体例,以及确认时效性内容等;在进入初审前,重点关注内容的呈现形式,辅助作者优化章内不同层次标题内容呈现的节奏性;在初审阶段,辅助作者逐字逐句地加工、润饰,力求整本书稿行文的严谨性、可读性、流畅性等。在不同阶段,编辑可以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反复练习删减、增加等技能,长此以往,编辑就可以重构一章、几章,甚至是全稿内容。
接下来,将以某本书稿的重构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1.删减——删节冗余的内容,删掉不同标题下的重复内容。企业家讲课有时会列举一连串的例子阐释同一观点,就可以做适当的删节;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和洞见都是有限的,有时会在不同标题下列举同一个例子,为避免前后重复,就要对相应内容做删减或转换表述。
2.增加——增加在不同话题下作者新近的企业实践和洞见,以及根据稿件的内容逻辑需要做相应的补充。这需要得到作者的支持,因为作者最近有哪些新的企业实践和洞见,以及需要补充的内容如何撰写,只有他自己更清楚。针对需要增加部分的内容,编辑需要提出相对明确的建议,主要由作者提供相应的内容素材。
3.整合——对不同标题下的同一话题内容进行合并与优化。内容整合既可以是不同级别标题下的同一话题内容,也可以是同一级别不同标题下的同一话题内容,力求标题名称与相应内容更加契合,系统地体现作者的鲜明观点、企业的痛点等。
4.拆解——将同一标题下的非相关且重要话题内容拆解出来,必要时设立新的标题。将二级或三级标题下不太相关且重要的内容,拆解到相契合的标题下,力求各级标题下的内容更加贴切,符合一定的逻辑。
5.保留——保留同一话题的经典且适合的内容,也就是说,并不是讲稿中的内容都需要大幅度的修改,有些内容只要对行文表述、用词等进行适当的润饰或优化即可。
6.替换——替换同一话题的陈旧或不适合的内容,以及同一话题内容的形式替换。同一话题所列举的例子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作者对同一话题有了新的思考和洞见,这些都需要给出编辑的建议,主要由作者提供相应内容素材。同一话题内容存在不同的表述形式,如文字、图表、音视频等,通过选择合适的表述形式,可以让整本书的内容有节奏地呈现。有些文字阐述需要很大的篇幅,而图或表的呈现更加清晰、简洁,这时就可将相应的文字转换成图或表;针对整段中含有简短分项要点陈述的内容,转换成分项叙述的形式;短句单独成行,更清晰、醒目一些。
7.调整位置——对不同级别标题下的内容进行位置上的调整,力求各级标题下的内容更加贴切,符合一定的逻辑,有节奏地呈现出来。讲稿是根据教学需求来组织内容的,是一种教师与学员之间实时互动的学习场景,而看书更多的是单向、个人的学习场景。由于学习场景的不同,整门课的讲稿及每次课的讲稿都要按书的内容呈现逻辑来调整,这就要对讲稿内容进行位置上的调整,既包括不同次课讲稿内容之间的位置调整,也包括同一次课中不同话题甚至同一话题内容的位置调整。
删减、增加、整合、拆解、替换、保留和调整位置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它们对稿件重构都有重要的作用。当然,并非所有稿件的重构都要用到这七个基本动作。
笔者曾收到一份源于讲稿的书稿,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将重构后的全稿发给作者做最后的确认,尽管其间基本上是每周发一章重构后的稿件给作者。接下来,作者又进行长达4 个月的修改讨论,最终定稿。经过反复的重构和修改确认,整本书稿Word 字数从初稿的17万到编辑重构后的13 万,再到作者最终修改优化后的17 万。无论是笔者本人,还是笔者所在的出版社,都因这样的重构工作而获得了作者的高度肯定。这本书出版后不到两个月,销售就突破了两万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