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021-09-14黄彤李晨泽

河南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后浇带控制要点施工质量

黄彤 李晨泽

摘 要:后浇带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关乎着建筑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后浇带施工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后浇带的重要作用和后浇带施工技术,并重点分析了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11-0098-03

Analysis 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of Post Cast Strip Construction

HUANG Tong LI Chenz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Post pouring bel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 cast strip.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post cast strip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st cast strip, and analyzed the quality control points of post cast strip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ost cast strip;construc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on quality;control points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总体建设水平大幅提高,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也不断增加。作为住建项目必不可少的部分,后浇带技术直接关乎建筑项目的质量,因此,该项工艺需要引起建筑人员的特别关注。通常情况下,地理条件不同,建筑物项目区域温度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后浇带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进行适当改进。只有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项目整体质量,进一步推动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

1 后浇带概述及其主要作用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昼夜温差及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变形。而通过利用后浇带法,即先把建筑物分段施工,中间留出约2 m的后浇板带位置及连接钢筋,待各分段结构封顶并达到基本沉降量后再浇筑中间的后浇板带部分,以避免不均匀沉降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确保建筑物建成之后的裂缝修复能力。

在建筑物建设项目中,后浇带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稳定因沉降差异而造成的房屋结构变形。在建筑物建设工程中,当将建筑物的结构规划成整体时,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凝固情况。具体而言,在混凝土混合物固化过程中,部分物质的密度较高,从而形成沉降问题,进而造成浇筑凝固之后位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的密度也不相同,而后浇带施工可以较好地处理沉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将地基和建筑结构分开,在完成主体施工之后再采取浇筑施工方法将地基和建筑结构连接为整体[1]。

第二,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温差过大引起的结构收缩应力等相关问题。建筑项目规模一般较大,施工耗费时间长,存在跨季节的特点,易受温差影响,并且在浇筑混凝土后约300 d内,混凝土易出现硬化和收缩的现象。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 m设宽度为700~1 000 mm的缝,缝内鋼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小了收缩应力。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 技术分类

后浇带技术通常可以划分成以下几类:①沉降后浇带,主要用来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等问题;②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防止因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壁缝问题;③收缩后浇带,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而设置。

2.2 后浇带设置的要求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后浇带的布设间距应确保处于30~40 m,宽度宜为800~1 000 mm,这有利于工程的后续施工。设计图纸时,必须根据墙板厚度设置后浇带的接缝宽度:当墙板厚度大于200 mm时,接缝宽度可以设置为800~1 000 mm;当墙板厚度小于200 mm时,将接缝宽度设为800 mm[2]。在地下室地板上安装后浇带时,当地板厚度为1 000~1 500 mm时,接缝宽度需要设置为1 000 mm;当地板厚度大于1 500 mm时,接缝宽度设置为1 200 mm。

按照允许断面百分比的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应最少在2个横截面上布设后浇带,且需要将其安装在结构内力较小的地方,保障结构整体的可靠性。此外,不同位置上的后浇带在布设时需要连通[3]。与此同时,应根据所连接的墙板的特定厚度来考虑连接处后浇带的断面形状。通常情况下,断面形状包含3类:一是直缝,二是凹形或多边凹形,三是垂直对称的槽形或阶梯形。根据墙板厚度的差异,需要把断面设计成对应的形状。具体来说,若墙板厚度超过600 mm时,可以制成凹形或多边凹形;若墙板厚度处于300~600 mm,可以制成上下对称的槽形或阶梯形;当墙板厚度小于300 mm,可以制成直缝形式。此外,当选择不同的后浇带类型时,则所对应的钢筋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主要有2种钢筋处理的方法:断开连接或渗透。选择沉降后浇筑带时,钢筋会被贯穿[4];选择伸缩式后浇带时,断开钢筋。若钢筋在断裂过程中没有断裂,则极易使钢筋旁边的混凝土收缩并且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进而形成拉伸应力和裂缝,最终会使结构的拉伸承载能力有所下降

2.3 后浇带的施工要求

第一,后浇带混凝土需要采用无收缩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灌实,最好再掺入有早强减水作用的外加剂。非收缩混凝土通常与膨胀水泥混合,它还能与具备膨胀效果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按相应比例混合,这样混合后的混凝土不会收缩,并且强度等级超过之前的混凝土[5]。

第二,在现场施工之前,必须先对混凝土进行试配,以找到合适的配合比,并对其效果进行测试。在混合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并且浇筑时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在施工时还要检验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第三,在开始浇筑之前,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时间,通常应结合所使用的后浇筑带的类型来充分考虑浇筑时间。水泥的类型、水灰比以及特定的施工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浇筑时间,因此,浇筑时间应结合完成相应混凝土收缩所需的时间来确定,通常在浇筑施工完成2个月后再开展后浇筑混凝土施工。若工期较紧,应在浇筑完成后1个月进行浇筑。对于先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完工之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例如,覆盖顶部,用砖石或临时栏杆保护周围环境,以尽可能避免钢筋因践踏污染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也可以较好地防止后浇带中出现一些垃圾。

第四,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考虑到结构稳定性与应力情况,通常不能拆除跨度内相应梁和板的支撑结构和模板。在后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后,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可以将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应该先拆上面再拆下面。

第五,浇筑完成后,应在规范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观察及监测,同时还要对有关数据和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记录,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养护时,需要结合季节情况来具体操作,冬季温度较低,最少需要养护一个月,主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冻融;夏季气温较高,需要的养护时间比较短,但要需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及时进行湿润,确保项目施工质量。

3 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要点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为科学指导后浇带施工过程,保障施工质量,通常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以确保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每个施工环节均需要有细致的施工计划,以保证各个施工阶段能有效连接,同时明确施工内容和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水平[6]。

3.2 选用质量达标的防水材料

后浇带大多处于建筑物的连接位置,因此必须保障后浇带的防水性。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质量要求选择防水材料。例如,选择的橡胶止水带、复合防水卷材等材料要求质量达标,且要求满足具体的设计尺寸。

3.3 制作适宜的模板

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在模板预设置时,有必要认真分析刚度情况及整体稳定性,改善钢支撑的性能[7]。只有如此,才能在住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较好地解决荷载问题,并为后浇带施工提供有利的环境。通常来说,对于后浇带模板的制作通常需要依据接口进行现场操作。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后浇带上钢筋的尺寸、间距。模板上要求开2个加强孔,以利于钢筋的固定以及穿透。同时,要考虑模板安装的位置及设计要求,防止模板连接发生缝隙问题。木模板的内部应该打磨光滑,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洒水,使其保持湿润,同时使用适量的脱模剂,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

3.4 注重后浇带的防护工作

为了尽可能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增强后浇带使用效果,施工人员要注重做好后浇带的防护工作。首先,在后浇带缝的两侧或者两端设定挡水砖,或者在其内壁上用防水砂浆涂抹,以实现防护的目标。其次,采用性能好的砂浆,在后浇带附近规范有效地安装防水带,并且认真剖析附近环境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后浇带防护的正常有序开展。

3.5 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后浇带施工质量,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可成立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后浇带现场的各个施工工序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操作不规范,要及时纠正,确保施工质量[8]。

4 结语

随着建筑领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大众对建筑项目的质量及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后浇带施工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够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裂缝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能够对工程整体结构安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明确该技术的内容及分类,并根据后浇带的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类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及工艺进行精细化施工,同时要加强对后浇带施工过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质量。

參考文献:

[1]张庆,胡培,郭羽佳.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建筑知识,2017(13):86.

[2]贾冬梅.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94-95.

[3]张永军,郑兵.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安徽建筑,2014(3):64-65.

[4]刘立臣.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994-995.

[5]刘义,李鹏,李灿峰.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145-146.

[6]曹军.地下室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182.

[7]贾勇.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7(1):73.

[8]黄武云.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5(增刊1):50.

猜你喜欢

后浇带控制要点施工质量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分析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