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卓越农林人才双创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初探
2021-09-14王玉玉范凡李静石承民张金林王黎明
王玉玉 范凡 李静 石承民 张金林 王黎明
摘 要: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为了更好地践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专门为卓越农林班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综合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参与度低。为此,课程组在课程设计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趣味知识点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创新创业、以赛促学、改变考核方式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普教育,让科普实践反哺课堂学习。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卓业农林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教学改革;双创;培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188-04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Taking the Course of Professional Skills Develop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as an Example
WANG Yuyu et al.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Skills Develop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outstanding student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lass in order to better practic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State Forestry and the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for Excell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However, we found that students lacked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the participation was very low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refore, the course team deep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nteresting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 the course design. The flipped classroom, combined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to promote learning, and changes in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used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was carried out, so tha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ractice can feed back classroom learning. The purpose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xplore a new mode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Plant Prote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w training mode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提出“把工作重心重新恢复到本科生教学中”,“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可见国家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18年,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金课”,要求对大学生有效“增负”。同年8月,“金课”被写入教育部文件《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并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那么何为金课,如何建设金课就成为每一位高校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味严管学生,学生被动听课,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则成了他们发呆、玩游戏、睡觉的第二场所。只有通过课程改革,使课程具有趣味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调动其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毕竟“捆绑”解决不了问题,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程组对“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昆虫学专业技能拓展”部分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现“参与式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等问题。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1],加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和產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于2014年共同组织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需求,培养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在2017级学生中选拔出来部分优秀代表成立了第一个卓越农林班,并且专门为卓越农林班同学开设了一门必修课程——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
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是大四第一学期针对卓越农林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是深化与拓展植物保护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创业思维,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卓越农林班大四的本科生,学生群体有着先天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在于他们的基本素质较高,都是择优选拔出来的;不足之处在于这学期正是处于考研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思都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不在课程上。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双创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课程组以“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的“昆虫学专业技能拓展”为切入点,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自主学习热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 教学中的“痛点”问题
1.1 昆虫体型较小,不容易观察,且容易混淆 昆虫历史悠久,早在4亿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有100多万种,占到地球上所有动物种类的2/3,生物多样性的1/2以上,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类群[2]。昆虫的体型较小,而有关昆虫的知识点多且繁杂,包括一些概念、具体的特征等,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无实物标本对照观察,学生们经常听的云里雾里,昏昏欲睡,不知道老师在讲啥。
1.2 学生对传统实验操作缺乏兴趣 传统的昆虫学实验包括标本观察、科学绘图、检索表编制、饲料配置等,形式单一,内容固化,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付了事、参与度不高,实验报告草草了结,而课堂成了他们玩游戏、谈恋爱的第二场所。
1.3 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双创思维的开发 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活动单调,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本该是课堂的主角,却没有充分加入课堂中来。有的学生人坐在教室里,心可能早已跑远。还有一些同学虽然在认真听、记笔记,却仅仅是强迫自己记住,不动脑,不问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双创思维的开发和双创能力的培养。
1.4 考核形式单一,忽略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考核形式以试卷答题为主,多为传统闭卷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课上所学的知识,高分低能,不认识昆虫,更不用说实际应用。在这样的考核形式下,学生创新意识薄弱,思路闭塞,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与热情。
2 教学改革目标
通过以“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的“昆虫学专业技能拓展”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真正学有所得,从而建立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模式。教学目标如下:(1)实现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2)培养出一批懂理论,会技术,能实干的复合型人才;(3)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与双创能力,获得表达与展示自己的能力,释放科普教育宣传能力。
3 教学改革措施
课程组针对以上“痛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行让学生“变被动灌输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学习”的方式,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昆虫文化、科普教育、创新创业等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采用“小班式”教学,这是我国20世纪80—90年代高等精英教育曾经采用的方式[2]。卓业农林班总共22人,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和互动率可以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有助于教师设计出符合个性需求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的双向互动,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极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差异需求和个体性学习特征,有效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增强独立思维能力,提升双创实践水平。具体途径如下:
3.1 课程思政引领课堂 深入挖掘昆虫世界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感。昆虫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远在恐龙出现之前昆虫已经出现。小小的昆虫世界蕴含着大大的人生哲学,比如蜜蜂蛰人时,它的消化系统(肠道等)会随着螫针全部被牵扯出来,很快便会死去,但是当它们的家园受到威胁时,它们却义无反顾地去蛰退入侵者(偷蜂蜜的熊等)。由此想到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革命先烈,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逸(缅怀先烈,向军人致敬)。通过案例的推广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英雄的敬重,将英雄精神传达给每一个年轻人,树立向英雄学习、捍卫祖国的决心。比如蜉蝣,朝生暮死说的是蜉蝣的成虫期,自清晨羽化为成虫起至黄昏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最终死亡,它们不进食。与人类相比,小蜉蝣成虫仅有的一天生命是那么短暂。但是,它们并不会自暴自弃,相反它们会好好把握这一天,努力生存、寻求爱情、完成繁衍后代的责任。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人的一生并不漫长,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尤其是同学们正处在青年时期,人生的关键时期。如今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也属于青年,同学们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人生问题,要站在时代的背景下,站在国家和未来的角度上,提升思想站位,树立远大理想。
3.2 被动变主动,翻转课堂 鼓励学生变学为教,让学生讲课,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热情。授课老师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深入沟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活动、查阅资料准备授课内容、制作PPT,课上讲解、分享与总结,老师只需对重点、难点、注意事项进行点播,实现了学生“参与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每一次课程都会有新的面孔、新的风格、新的内容,给听课的学生新鲜感,也督促准备的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锻炼表达能力,一举多得。鼓励学生提问、互相讨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3.3 活虫、标本进课堂,增设综合性试验,提升学生的双创思维与动手能力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把昆虫的标本、饲养的活体昆虫带入课堂,在介绍昆虫知识时,学生可以亲身接触到昆虫,近距离观察昆虫的特征,加深印象,提升学习热情与实际感受效果。比如,“昆虫琥珀标本制作”“热缩片昆虫工艺品制作”“活体昆虫领养”等活动在理论课开始后学生就可以申请了,老师会把制作方法和实验流程等内容全部发给学生,让他们学习并练习操作,摸索实验流程和方法。最后加入一个综合性实验“昆虫标本制作与微景观设计”,让学生自由发挥、头脑风暴,鼓励其利用课上所学,深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及生活特征,把标本制作与微景观紧密联系,开发其双创思维与设计灵感,培养学生成为案例主体部分。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对昆虫学研究技术有了深入了解,通過亲自动手、个人总结等方式,真正做到了“我做过,我知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对每一项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实训,双创能力得到锻炼,实践技能得到加强。
(1)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验鼓励学生到野外采集昆虫标本,并选取自己喜欢的标本进行整姿、展翅、烘干等工序,获得一个完美的昆虫标本,然后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将制作好的标本做成昆虫琥珀。(2)昆虫绘图技术实验对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解剖构造、细胞组织特点等绘制,将艺术的美感与科学的特征相结合,采用热缩片技术将作品制成昆虫饰品(包括头饰、胸针等)。(3) 昆虫饲养实验改为同学们认领活体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与天敌昆虫),如“独角仙”“蚕宝宝”“草蛉宝宝”等,让学生带回去饲养,并观察和记录,与科研有效结合,使学生对昆虫的生物和生态学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昆虫饲养并不仅是考虑温湿度和光照那么简单,还要考虑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保证昆虫健康生长等,并据此提交一篇“昆虫观察日记”。
3.4 推广微信公众号,知识出课堂,师生齐分享 课程组成员以学生为主体创立了HOI昆虫之家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撰写推广微文介绍昆虫知识,宣传昆虫文化,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与热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利用课上所学知识,鼓励其积极开展课外探索、总结,将课上所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撰写昆虫知识或文化科普文章,发到HOI昆虫之家微信公众号加以宣传,既可以巩固课上所学、激发其自主学习热情,又做到了昆虫科普,宣传昆虫知识与文化。
3.5 开展科普教育,助力知识获取 以幼儿园、小学等为基地,让学生加入昆虫科普工作中来,去给小朋友们介绍昆虫知识,学有所用,实践反哺教学。课程组结合在河北农业大学幼儿园建立的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普教育中来,定期到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让知识出课堂,让学生变身成为老师,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课外知识的查阅、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收获知识,真正做到“我学到了、我宣传了、我记住了”。
3.6 结合创新创业,形式多样化考核 课程组针对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双创意识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可以制作1个昆虫微景观、昆虫标本、昆虫饰品、昆虫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开放式的考核评价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助力创新创业!这样既避免了实验考核方式的单调性,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新奇与快乐,让学生感觉有收获。
建立评比奖励机制,在实验课最后对所有昆虫作品进行展示评比,设立一、二、三等奖项。同时,在河北农业大学创立“昆虫文化集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既能宣传昆虫文化,又能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加深了其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所有作品均可以在集市上出售,调查市场认可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础。这种形式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懂理论、会技术、能实干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昆虫作品通过“昆虫文化集市”的方式推广创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素材;活体昆虫的领养与观察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科普工作,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传播昆虫文化。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予学于乐,学有所得。
4 教学改革成效
为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建议等方面开展调查。总共不记名随机抽取1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100份。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们对“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以上的改革措施也比较认可。其中,76%的学生支持翻转课堂,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分享;94%的学生支持活虫、标本入课堂,近距离观察昆虫;85%的学生支持开放性作业、微信公众号发推文;82%的学生支持科普教育宣传,去幼儿园或小学讲解昆虫知识;89%的学生支持采用开源化的考核方式,自己选择考核形式;88%的学生支持课程与创新创业结合,将作品进行展示和售卖;92%的学生支持创立“昆虫文化集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体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近3年来课程组获得河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河北农业大学痛客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河北农业大学幼儿园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并举办了第一届“昆虫嘉年华文化周”活动,受到了广大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自开创HOI昆虫之家公众微信号以来,进行了昆虫文化、知识的传播,学以致用,累计发文21篇,累计阅读量4000余次。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才有趣,有的同学为了准备讲授内容,晚上12时还在改PPT。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把专业知识记住了,而且拓展了知识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老师也有新的收获,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5 结语
当今社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日益凸显,国家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组以植物保护专业技能拓展的“昆虫学专业技能拓展”部分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现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且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EB/OL].[2015-08-1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29351.htm.
[2]刘启红,肖孟夏.“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