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植物在徽州大道带状游园绿化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4杨玲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乡土植物植物景观

杨玲玲

摘 要:带状游园是城市绿地中重要的生态廊道,串联起城市各类型绿地,将城市破碎的绿地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乡土植物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能够很好地抵御当地的极端天气,有利于稳定当地生态系统和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同时,乡土植物对水肥的要求低,可降低绿化种植和维护成本。该文以滨湖新区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项目的徽州大道建设为例,阐述了乡土植物在徽州大道(锦绣大道—珠江路段)两侧带状游园中的运用,以期在工程建设中减少工程损耗、增加绿地生物多样性、稳定当地生态系统,为城市带状游园及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带状游园;乡土植物;植物景观;徽州大道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092-04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Native Plants in Improving the Greening Quality of Ribbon Garden in Huizhou Avenue

YANG Lingling

(Hefei Binhu New Area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Ribbon garden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corridor in urban green space, connecting various types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series, connecting urban broken green space to form an ecological network of urban green space, providing habitat for living things; Native plants adapt to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resist the local extreme weather, stabilize the local ecosystem and highlight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native plants have low requirements on water and fertilizer, which can reduce the cost of greening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izhou Avenue, a road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in Binhu New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native plants in the strip gardens on both sides of Huizhou Avenue (Jinxiu Avenue-Zhujiang Roa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gineering loss, increase the biodiversity of green space, benefit the stability of local ecosyste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trip gardens and parks.

Key words: Ribbon garden; Native plants; Plant landscape; Huizhou Avenue

《城市綠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将原标准中沿水滨、道路、古城墙等建设的“带状公园”取消,新设“游园”,根据其功能将具备游憩功能的绿地归入“游园”,不具备游憩功能的绿地归入“防护绿地”,基于生态廊道效应和游园的景观及服务功能,明确带状游园的宽度宜不小于12m。带状游园是城市重要的线性生态廊道,串联起城市各地不同类型绿地,将城市破碎的绿地相互连接,形成巨大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对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带状游园是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逐渐成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2]。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且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的总称[3]。乡土植物历经长期的优胜劣汰和自然选择留存下来,不管是从结构还是外貌来看,均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能够很好地抵御当地极端天气和气候,有着稳定的生态结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两侧带状公园的植物设计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以期提高乡土植物在城市各类型绿地中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植物景观。

1 研究地概况

滨湖新区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徽州大道段位于合肥滨湖科学城中心,徽州大道(锦绣大道——珠江路)是南北贯穿的城市快速路,是进入滨湖科学城的门户道路,是城市主干道,连接老城区到滨湖科学城的快速通道,南端为巢湖,全长7.1km,绿线宽度两侧各50m,景观面积约71万m2(图1)。锦绣大道至紫云路段两侧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紫云路至方兴大道北段以商业用地为主,南段为居住用地和公园绿地;方兴大道至珠江路段两侧以金融银行用地为主,道路两侧绿地较宽、整体绿量充足。

2 现状绿化存在的问题

因道路建设之初道路两侧还是农田,徽州大道两侧绿地按“防护绿地”要求进行建设,为确保两侧绿地快速成景并形成障景,乔木种植密度大,种类较为单一,虽起到了隔绝噪声、防尘、防污染的重要作用,但建成20年后问题逐渐显现:两侧绿地宽度较大,可作为带状游园利用,但未充分挖掘;建设后期,道路两侧建筑林立,商业、办公、居住集中,两侧绿量虽充足,但林带中林木过密,导致林下活动空间丧失,且阻碍了周边建筑与道路景观的交流;局部片林密闭,隔绝了与塘西河河道、塘西河公园景观的衔接和融合;绿量充足,但选用植物单调,以杨树、法国梧桐、雪松、香樟为主,乡土植物比例低、地域特色不明显(图2)。

3 绿化品质提升植物设计

3.1 设计理念 据调查,合肥城市绿化乔木中乡土树种占41.38%,而徽州大道两侧绿化乔木中乡土树种的占比远低于这一比例,乡土树种未得到充分利用。基于该现状,徽州大道两侧带状游园的绿化设计理念为: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尤其是色叶和开花乡土树种,打造以合肥本土植物为特色的城市景观大道。营造林下空间舒朗通透、季相变化明显的带状游园植物景观,根据道路两侧现有绿化条件、周边用地性质及自然环境条件,将全段绿化划分为探绿、争艳、溢彩3段植物主题段,分别凸现春、夏、秋3季景观。徽州大道两侧带状游园的植物设计中运用的乡土树种主要有女贞(Ligustrum lucidum)、垂柳(Salix babylonica)、河柳(Salix chaenomeloides)、榆树(Ulmus pumila)、榉树(Zelkova serrata)、朴树(Celtis sinensis)、豆梨(Pyrus calleryana)、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国槐(Sophora japonica)、乌桕(Sapium sebiferum)、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梓树(Catalpa ovata)、楸树(Catalpa bungei)、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桃花(Amygdalus persica)[4]。

3.2 分段设计

3.2.1 徽州大道北段(锦绣大道—紫云路) 周边主要为商住及办公,如金融港、要素大市场、酒店等,人流集中,方案设计考虑以休闲、活力都市为主线,通过设计激活城市街道与商业、办公的公共空间参与性与连接性。该段植物设计主题为探绿。设计通过调整常绿、落叶乔木比例,梳理下层灌木,营造通透的行政办公区域以及疏朗、通透的林荫空间,炎炎夏日提供绿荫,同时丰富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图3~5)。以福州路至紫云路为例,该路段原有乔木主要为雪松(Cedrus deoda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以常绿乔木为主,落叶与常绿乔木比例为1∶4。设计过程中增加了落叶乡土树种的种植,如合欢、无患子、栾树、梅花(Armeniaca mume)、山樱花,群落改造后落叶与常绿乔木比例约为1∶2,季相变化更加明显。

3.2.2 徽州大道中段(紫云路—方兴大道) 道路西侧绿地紧邻塘西河,东侧有塘西河公园,周边用地为居住区、医院、学校等,以休闲、通行人群为主,交通便利。方案设计把路侧绿地塑造为可亲、可游、可赏的高品质城市带状游园,结合水系,强化特色水岸空间。该段植物设计主题为争艳。设计通过调整春季开花植物与其他喬木的比例,抽疏香樟、桂花片林,主要种植冬春季节开花的乔木,冬春时节观满树繁花,花瓣飘落,营造落英缤纷的城市花林景观(图6~8)。以中山路至方兴大道为例,该路段道路两侧场地内现有植物群落主要为香樟、桂花片植成林,前期种植密度大,导致下层开敞的空间紧缺,活动空间极为有限。道路西侧绿地紧邻塘西河,但由于种植密度过大,行人无法亲近塘西河,导致塘西河自然景观无法很好地融入带状游园景观中。原有绿化乔木中春季开花乔木与其他乔木的比例为1∶10。设计通过梳理上层乔木,留出下层活动空间,增加春季开花的乡土树种,如山樱花、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海棠花、白花泡桐、毛泡桐等,群落改造后春季开花乔木与其他乔木比例约为1∶3,春季开花植物比例大大增加,同时抽疏原有密林,实现通透、疏朗的林下空间,塘西河尽收眼底,植物与水结合,营造滨水区春花烂漫之感。

3.2.3 徽州大道南段(方兴大道—珠江路) 道路两侧以金融办公、高品质住宅空间为主,如四大银行以及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具有典型的CBD城市发展形态。方案设计主要考虑未来高频率使用的白领人群,以释压、商务交流、休闲漫游、快速通行为导向,营造高品质商务休闲空间。该段植物设计主题为溢彩。植物群落以密林为主,乔木长势好坏不一,景观较单一,设计通过增加秋色叶类的乡土树种,改变整体植物群落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华中地区的气候条件,加强植物秋季色彩的表达(图9、10)。以遵义路至珠江路为例,路段内有较多待建设地块,该路段道路两侧现有乔木主要为杨树(Populus spp.)、雪松、香樟等,片植成林,以防护功能为主,原有乔木中秋色叶乔木与其他乔木比例为1∶3。通过改造,增加具有秋叶景观的乡土植物如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三角枫、无患子、乌桕、黄连木、榉树,下层则以草地为主,改造后色叶乔木与其他乔木比例约为1∶1,实现场地空间开阔通透,营造秋季流光溢彩的植物景观,打造商务休闲区树林草地空间,既可作为休闲漫游场地,也是一个快速通行的通道空间。

4 结语

植物设计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特性,营造当地特色植物景观,在徽州大道带状游园的植物设计过程中,增加榉树、海棠、山樱花、合欢、乌桕、黄连木、三角枫、无患子、栾树、毛泡桐、白花泡桐的运用,丰富植物景观的同时,也是一次乡土植物运用的具体案例。本研究仅为方案设计及扩初阶段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准确地将各类型植物的比例关系落到实处,将乡土植物在城市带状游园中的运用推广落到实处等,有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的落实,实际景观效果有待项目建成后进行详细比较。

参考文献

[1]朱竹,吴素琴.北京市街头绿地调查[J].中国园林,1995,11(1):37-44.

[2]李晓琼.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9):347-348.

[3]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65.

[4]姚晓洁,黄成林,张路红.合肥市城市绿化乡土乔木树种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5):758-764.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乡土植物植物景观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当代道路绿化景观
乡土植物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