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2021-09-14张林杨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心理学人才培养

张林 杨娇

摘 要:从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工匠精神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表现,以及工匠精神心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工匠精神的心理机制要从增强理性认知,引发情感认同,强化心理调适,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四个方面入手。立足于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厚植工匠文化沃土,深耕工匠体制设计,细作匠人匠心培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心理学;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是人们在工作中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品质。工匠精神不但是从业者共有的职业监制关和工作伦理,而且涉及我国的工业品质量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工匠精神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很少有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的文献,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切入研究工匠精神。

1 工匠精神的心理结构是其理论基础

1.1 工匠精神的认知层面

个人对工匠精神意义和概念的理解属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层面。个人对工匠精神有着朴素的认识,其是一种通过实践对工匠精神分析、整理和认可的过程。技法和其他心理结构构成了工匠精神认知的基础。工匠精神认知的基础属于个人技法转化为内在心理结构的一个部分。工匠精神认知的基础是意志层面和感情层面产生的依据,同时也是技法创造的基础。例如,个人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层面会有这样一些表述。某人的采取的行动是不是满足工匠精神要求?这种行为反应的精神品质属于工匠精神吗?个人具有工匠精神的品质能不能为自己谋利益?具有工匠精神能不能获得工作同事的支持?工匠精神能不能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在工作中要追求尽善尽美等。这些个人对工匠精神产生的疑问中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意义和概念的理解,而这些正是工匠精神认知层面上的内容。

1.2 工匠精神的情感层面

工匠精神知识引起的情绪体验和感情属于工匠精神的情绪层面,而个体的态度体验则是工匠精神能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从业者具有坚强的工匠精神意志后,可以积极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不断实践。相反,如果没有匠人的精神认识,在工作中很难将自己的认识转变为具体的行为,即使换成行动也很难忍受。

1.3 工匠精神的意志層面

工匠精神的意志层面是以从业人员毫不疏忽、坚持不懈、实践工匠精神为自己的工作要求,克服自己的困难和外部环境的诱惑力,主动调节和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其身心一致的心理过程。“艺痴者技必良”“铁人精神”“钉子精神”“胡杨精神”等,都体现了从业者在意志层对工匠精神的简单认识。在一些结构性因素中,工匠精神的意志层面起到了从上层和下部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从业者具有坚强的工匠精神意志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不断实践。相反,如果没有匠人的精神认识,在工作中很难将自己的认识转变为具体的行为,即使换成行动也很难忍受。

1.4 工匠精神的行为表现

个人在知识、感情以及意志的引导下实践工匠精神的过程是工匠精神的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行为表现出技艺出众、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和开拓革新等。匠人的行为水平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标准之一。认知层面的因素和感情层面的附和会深刻地影响到工匠精神的行为表现。在意志的控制下,认知层面的因素在感情层面上容易被驱动、附和,从而影响到工匠精神的行为表现,从而使得工匠精神的行为表现在意志的调节下获得更好的工匠精神行为表现。

1.5 工匠精神心理结构中的内部联系

认知水平的发展是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感情和意志水平是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而工匠精神的目的和着眼点则是行为水平。很多时候,这几个层次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是极不协调的。例如,个体即使有着较高的认知水平,丰富的感情体验和坚强的意志,而且努力的实践,也未必能够达到较高的职业水平。因此,工匠精神心理结构中的各个因素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它们是一个紧密的整体。

2 心理学视野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心理机制

2.1 提高理性认知

加强个体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首先,要让个体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技艺增强的获得感。要让个体在烦琐的思考过程中形成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刻认识。此外,教育者要做好对学生的隐性和显性教育的互补工作。显性教育主要是指系统地向个人传播工匠精神理论和教学内容,以帮助个人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隐性教育是以某种方式影响人,受到他人的熏陶和影响,在尊重劳动、创造劳动,营造珍惜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中不断提升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实践。

2.2 引发情感认同

工匠精神的感情认可是指从业者自发接受,以及在情感认同和情感理解上采取相同表现的意愿。情感同一性是指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前与后的相互关系。它是对工匠理性认识的深化,是活的工匠情感基础。情感认同成为一种坚实的潜在力量。创造教育场景有利于增强从业者的感情认同感,从而让个体在实际情况中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通过借助社会热点以及重大事件的影响力,培养个体亲和力,培养个人道德感情。

2.3 强化心理调适

随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而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在生活和价值的歪曲上存在着很多矛盾。如果工匠精神和个体的价值观相符和,这样个体就可以用工匠精神的精髓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认识。如果与个体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就会做出艰难的选择。为了意识到工匠精神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积极作用,个人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使个体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生活,从而明确个体的人生目标。

2.4 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自觉锻炼是个体的集中表现,它可以内化工匠精神的意义,实践中国和外国的化工精神。这是指个体在理性阶段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时,具有崇高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感情,从而使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实践。工匠精神实践会受到社会氛围的影响,或者是通过心理因素对工匠精神进行调节,从而使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个体只有自觉地践行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植入每个从业者的心底。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应当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属于自主决定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从优柔寡断到坚定的过程。内化工匠精神知识和增进工匠感情的具体行动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关键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培育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心理学人才培养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