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具韵味的课堂源自“生成”

2021-09-14王凯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韵味课堂

王凯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等方面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这种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仅仅靠课前“预设”是行不通的,许多个性化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生成”的出现,会使得课堂别具韵味。实践证明,“生成”在“放手”中,“生成”在“即兴”中,“生成”在“错误”中,“生成”在“预料”外,“生成”成为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生成”,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洞察力、思辨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以“一变”应万变的调控能力等教学智慧,教师应敢于正视“生成”、创造性地运用“生成”,才能使课堂张弛有度、个性张扬、韵味十足。

【关键词】生成;韵味;课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这种新理念为指导的课堂将会是一个热情洋溢、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堂。我们将改变以往按照教师提前预想的思路按部就班教学的模式,个性化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生成”频繁出现,课堂就因这“生成”而别具韵味。

韵味一 :生成在“放手”中,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标指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合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堂上我改变以往“牵着学生走”的方式,一味死板地将学生拉到自己的预定轨道,而代之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闯”,给他们以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提问,让“问题”真正发生,让课堂充满“生成”,这样课堂在“放手”中而精彩。

在执教鲁教版《小学英语》3B “A toy monkey ”一课时,我让一名学生带着木偶面具,其他学生来摸其五官,依次练习五官单词,学生们练得津津乐道,这时一个学生故意把木偶的鼻子藏起来了,一时间愣住的我灵机一动,“What's missing?”的游戏就产生了。

“放手”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定式的东西自然就少了,学生随机生成的部分必然就多了。还是以鲁教版3B “A toy monkey ”一课教学为例,在操练“It has...”时,我让学生运用这一句型随意描述某一动物的特征,其他学生来猜动物名称。正当操练环节有序进行时,一名学生特意描述起同桌来:“It has big eyes, it has fat legs and it has big shoes,it has orange coat and black trousers...”学生们大笑:“It's  ZhangLei.”原本是猜动物,而学生用于人身上,这可是我备课中没有想到的环节,但学生的搞笑给了我灵感,使我面对听课的老师从容地将人称“It”改成“He”,从而由动物到人,从而掀起一个小高潮。

韵味二:生成在“即兴”中,课堂“妙”不可言

我校英语一直在倡导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我总是用一些道具、头饰、手偶等来创设某一情境,学生们对此可谓乐此不疲。記得一次刚上课,我正准备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一组衣服头饰来导入,并为接下来的给衣服涂色作铺垫,谁知就在这时外面轰轰的飞机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甚至跑到窗口惊奇地尖叫“好大的飞机啊”,顿时我火上心头。正在我要发火的瞬间,我转念一想,新鲜事物使学生视线转移,也在情理之中,于是我即兴改变授课内容(低年级是校本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方便临时调整),在黑板上画了飞机。“Do you know how to read ‘飞机?”“Follow me, plane.”随之而来的是交通工具词汇汇集:car、bus、ship、train、taxi。正是由学生感兴趣的“飞机”做引子,使得他们学会了与之相关的交通工具词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研版三年级Module 5 Unit 1 “She goes to school on Mondays”一课的教学,导入环节如下:T:I like football,  I play football on Mondays. 问学生:Do you play football on Mondays?  引出And what about this dog ?

Does the dog like football ? Does he play football on Mondays? Do you know?Let's watch the video. 看完视频后,看到学生兴趣正浓,我急中生智戴上头饰自己来扮演狗,让学生来做猫,T: Can you ask me?

S1:Do you like football?S2:Do you play football on Mondays?

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学会了自主提问并且学以致用了。

外研版四上M5U2 “Can Sam play football?”一课的教学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讲市级公开课,借班上课。当讲到“She's our star.”的时候,我预先设计了我们学校同年龄段学生眼中的“stars”,但是课中,当我即兴问起“Can you remember your favorite stars?”的时候,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交流起吴京、成龙、TFboys等人来。即兴的生成,确有一番风味,触发了学生兴趣的“闸门”,他们便会脑洞大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了。

韵味三:生成在“错误”中,课堂其“乐”融融

周恩来曾说过,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错误也是财富。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错误”资源,使之取之于师生,服务于师生。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我执教鲁教版5B Unit 6 “smells”一课,授课过程中电脑出现了小故障,就在我不知所措时,一位年轻的电脑教师上前帮我解了围,这时我突发灵感,将胸前评价学生用的卡通标记奖了他两个,并以拥抱感谢他。这时引起全场听课教师的掌声,学生的热情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师生配合更加默契,这节课高潮迭起。非人为错误偶尔出现,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以免影响情绪。有时,人为性错误也会时有发生,比如教师笔下的单词拼写错误,学生提出来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Yes, you're so clever ,can you help me ?”甚至教师要经常有意识犯错,让学生来认真观察并改正错误。写作中,语法错误是件很令人头痛的事,我所教的班级里都设有一个“Article clinic(文章诊所)”,学生把所写的英语日记、小故事、作文都放在里面,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互相帮忙找错误,找出错误并能改正的就可以把自己的英文名字写在错误旁边,学生们都喜欢称自己是“啄木鸟”医生……

不论是人为的还是非人为的错误,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所犯的错误,只要教师独具匠心地去利用它,那么这种教育资源将带来无尽的乐趣。

韵味四:生成在“预料”外,教师随“机”万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进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意外发生。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果所有的成果都能预料,教学也就不成为一门艺术了。”2010年4月的市级英语教材培训课上,我执教外研社三年级起点第二册教材Module 5 Unit 1 “I get up at seven o'clock. ”,在看完課文录像后,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组,一个学生迅速站起来抢答“看TV”,我顿时一愣,全场笑声一片,此时我急中生智:“Wow,clever girl! Can you tell me which word is ‘看?See?look?or watch?”哪个学生想了想,自信地回答“Watch TV”。紧接着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特邀听课的青岛市英语教研员孙泓老师点评时说:“这是本节课由意外的‘生成引发的‘精彩。” 面对生成,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有以“一变”应万变的调控能力……教师的教学智慧,将会使得教师在课堂“生成”中随“机”万变。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反思。许多精彩的“生成”,可能会因我们的不在意而失去了宝贵价值。如果我们多一双发现的眼睛,那么许许多多零散的“生成”就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我们用心地将其串成串,就会变成美丽而珍贵的“项链”了。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应该敢于期待“生成”,创造性应对“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独具韵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韵味课堂
欢乐的课堂
走遍万水千山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以画为诗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名人读《意林》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