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交站设计与应用
2021-09-14刘胜超
■刘胜超
(天津生态城绿色交通有限公司,天津 300467)
公交站是公共交通系统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同时是信息发布的窗口和平台,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公交系统被广泛应用。 传统公交站大多由橱窗支撑结构、座椅、公交信息牌等组成,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候车乘坐、遮风避雨、查阅站点信息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公交站在地方文化元素、智能化、生态化、信息交互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指引下, 未来公交站作为最直接的公共出行设施,其功能性多元化、设计智能化和体验科学化等方面成为发展共识,需建立一个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公交站,提高公交站建设科技含量,改善乘客候车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 国内外智慧公交站研究现状
1.1 国外现状
法国巴黎的公交站牌为乘客呈现了清晰的公交线路情况,对不同线路的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进行了计算和预测,使乘客能够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到站时间,进而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公交线路和相应的候车时间, 方便了市民出行。 德国的KVB 公司在德国的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科隆市开展系列项目,充分利用车载定位系统可以实时定位城市公交车辆的特性,公交控制中心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计算结果,合理调度车辆始发,并对每辆车的到站时间进行计算和预测,最终通过各个公交站的LED 显示屏将相应的公交线路信息、到站时间和公共信息等实时显示出来,促进了公交运营效率,也提升了智能公交的服务水平[1]。 韩国首尔利用车载GPS 模块采集公交车辆的移动速度、所在位置的经纬度等信息,公交控制中心在接收到这些数据信息后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并及时调整当前的调度措施,实时公交运营信息也会发布在目标电子显示站牌,乘客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阅,安排自己的出行方式和候车时间[2]。
1.2 国内现状
为了实现公交服务水平最优化,太原市重点建设智能公交综合体系,在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基础上,实现对全市公交运行网络的科学规划与设计[3]。 杭州作为我国智能公交系统最早投入建设的城市之一,其智能公交管理信息系统可从多个层面实现人机互联,以达到系统性管控的目的,可通过电子站牌、车内自动报站装置及电子线路导向牌等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公交到站信息[4]。但目前城市公交候车亭在提供用户出行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到站提醒不及时、灯光昏暗、多辆车同时进站时观望不清、站牌字模糊太小等[5]。
2 传统公交站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与集散功能欠佳
由于公交站点位设计受规模限制,在乘客上下车、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以及车辆和乘客快速进出等问题上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这就会导致公交站的拥堵与混乱[6]。
2.2 乘车购票设施缺失
在以无人售票、 城市一卡通及手机支付为主流的情况下, 缺乏公交卡充值设备及不同乘车方式的引导与提示, 对乘客购票乘车造成一定的时间浪费。
2.3 公交信息不全面
乘车信息牌所提供的公共交通信息较少,大多被简单的线路站点和宣传广告占用, 车辆行驶状况、到站时间及其他交通信息等均没有涉及。
2.4 无障碍设计设施不足
国外大部分公交车可以调节车身高度,在残障人士乘车时可降低车身, 通过连接板与站台相连接,方便其上下车。 但目前我国站台台阶高度缺乏统一标准,座椅的高度、宽度和形状等设计不利于老、幼、病、残、孕等群体安全使用,应在设计之初优先考虑不同人群对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状况[7]。同时,大部分公交站亭缺少无障碍设施,无法保证有障碍人士能够安全便捷地出行。
2.5 设计风格单一
公共交通设施应体现城市精神面貌,与城市文化相呼应,凸显当地文化特色。 而大部分地区的公交站点采用统一化、标准化的设计原则,缺乏特色。
3 智慧公交站发展趋势
(1)坚持节能环保设计理念。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智慧公交站设计应符合绿色设计原则,在公交站结构选材、生产工艺、电源供给上都应考虑资源再生、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等特点。
(2)集成城市管理数据信息,将智慧公交站作为智慧城市信息中转站。 在出现突发性灾害天气和突发性疫情等紧急事件时,智慧公交站交互显示屏将成为有效的紧急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增加“群载波”紧急广播功能,将应急信息及时发布。 这2 个功能可使公交站成为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组成之一。
(3)加强乘客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研究。 在以GPS 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技术的智能公交系统应用基础上,收集并上传乘客属性与动向数据,对客流量发展趋势进行人群聚集分析预测;对人流量大的区域及时进行交通指挥调度规划管理,满足乘客乘车需求,保证城市交通安全有效运转[8]。
(4)加强公交站设施状态智能监测。 在智慧公交站设计阶段,增加对主体结构、各功能区设施监测要点分析,增设状态监测传感器,对智慧公交站设施进行智能监测,发生故障及时上报,保证设施正常服务,减少安全隐患。
4 智慧公交站设计
4.1 功能需求分析
智慧公交站设计需求应体现整体性、 功能性、人性化特征,从乘客的需求出发,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整体外观形态和结构设计应与城市文化元素相吻合。 功能方面应满足人们的候车需求,包括遮阳、避雨、休息、照明等基础设施。 针对不同年龄人群,考虑信息交互方式,如年轻人对公交候车需求期间的无线网线使用,智能化功能兼备趣味性和高科技性;而对老年人则需提供智能化语音站点查询、公交位置播报等功能,让老年人也能体验智能出行。 智慧公交站还可增设一些便民设施,如免费WiFi 热点、手机充电设施、无人售货机等。 同时,为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应科学布置智慧公交站站点位置,增强附近居民可达性,在公交站周边,提供自行车停放区域,方便市民多种方式换乘,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市民便捷到家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4.2 设计方案
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公交站项目为例,在学习国内外先进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功能需求和工艺创新,确定以“绿色出行、智慧体验”为整体设计方针,优化站亭设计方案、配色及布置。 为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形成设计方案,包括电子信息屏、照明灯、候车座椅、自动售货机、自行车棚等多个模块,如图1 所示。
图1 智慧公交站设计示意图
公交站亭样式结合中新生态城未来智慧城市的城市特色及定位进行优化, 采用更加现代化、富有科技感、未来感的外观设计;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丰富便民功能,体现未来公交站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能够为乘客提供更为全面的公共交通出行信息的同时, 通过整合各项政务及生活服务,让市民乘客在公交站即可体验浏览新闻、借阅电子书、查询生活服务、无人售货机购物等功能。 这些交通及生活信息通过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管理后台进行发布与管理,由高清LCD 触摸屏显示。 信息管理人员可从后台信息管理页面看见当前系统所有已发布的项目信息,如旅游项,可显示景区名称、景区景点、发布排列顺序、显示发布状态、修改编辑操作等,由此对已发布信息或新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修改或调整。
5 智慧公交站实施
5.1 公交候车亭功能区
本区域包括造型新颖的候车亭、 功能丰富的65 寸和55 寸交互式触摸查询系统、 到站信息显示屏、座椅、自动售货机等,提供了更全面的出行信息,改善了乘客候车环境。
(1)候车亭
候车亭设计以黑色为主色,搭配生态红、白色,整体造型突显科技、未来感,顺应未来智慧公交站的特点(图2),颜色搭配与外观设计更符合中新生态城的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活力。
图2 候车亭实景图
(2)交互式触摸屏查询系统
2 个交互式触摸屏查询系统(图3)在满足基本路线查询功能的同时,融入大数据,集成了交通查询、旅游、酒店、美食、购物、生态教育、便民服务、电子书等功能,给乘客以丰富的功能体验,为游客出行查询相关旅游信息、了解中新生态城文化提供了便利,使乘客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
图3 触摸屏查询系统
(3)到站信息显示屏
站亭两端65 寸触摸信息显示屏能够准确显示途经当前站点的公交到站情况,便于乘客掌握公交车位置,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及换乘路线,同时增加了乘客人机的互动性,提升用户体验。
(4)其他特色功能
候车亭采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照明,广告信息设置于候车亭侧面,改善了传统公交候车亭商业广告面积过大的情况。 带加热功能的候车座椅在寒冷的天气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换乘环境。 候车亭设置自动售货机,支持微信、支付宝、京东等支付方式,方便乘客候车期间购买商品; 配备免费无线WiFi 和共享充电宝点位,满足乘客在候车期间的充电需求及网络需求。
5.2 现代化造型自行车棚区
自行车棚(图4)外型采用和候车厅相同的设计,车棚顶部装有led 节能照明灯具, 电源使用太阳能蓄电池供应,整体外轮廓由不锈钢板包裹,车棚可容纳自行车20 辆,方便乘客存放自行车,骑行往返公交站,有效地改善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增加出行便利性。
图4 自行车棚区实景图
6 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公交站的不足,初步探索了未来智慧公交站发展趋势、设计需求要点,包括基础功能、信息交互、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因素,提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公交站设计方案并应用于实际。 智慧公交站不仅可以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也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及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智慧公交站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有力提升城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