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销悲剧不断需提高警惕
2021-09-14胡云
文/ 胡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传销已成为近几年最常见的犯罪形式之一,尤其传销对大学生群体的戕害,开始呈上升趋势。此外,愈加多样的传销手段让当代大学生防不胜防,网恋、介绍工作、投资、创业等等,都可能成为传销组织诱惑大学生的手段。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传销悲剧时有发生?又该如何规避传销陷阱呢?
大学生身陷“情网”实为误入传销陷阱
在校大学生李磊(化名)QQ 聊天时,收到昵称为“浅笑心柔”(性别女)的好友申请,因为是女生主动加好友,李磊没想太多便通过了申请。此后,经过几次交流,两人相谈甚欢,李磊对“浅笑心柔”的好感度激增,陷入爱河,更产生了在现实生活中与她相见的想法。
2020 年11 月,李磊按照“浅笑心柔”提供的地址来到江苏省扬中市见面。见面后,“浅笑心柔”便将他带到一小区民房内一起吃饭。一进房间,李磊便被美女网友的朋友们团团围住,向他讲解“合作销售”“三级营销”等迅速暴富方法。一来二去,李磊便被他们的说辞洗脑,缴纳2 800 元加入“天津天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按照主管要求,通过QQ 发展了他的同学、朋友、亲戚一同加入该公司。
2021 年1 月,当公安民警在乱糟糟的“公司寝室”内找到李磊,并告诉他一直和他聊天的“美女”其实是一名袁姓男子,所谓的“公司”实质是传销组织时,他才大梦初醒,表示自己不应该加入该组织,害人害己。
“90 后”小伙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被判刑
类似遭遇的大学生不止李磊一人,该传销组织被扬中警方破获时,人数多达40 余人。其中,大部分人的被骗经历与李磊相似,是被“发展男女朋友”“找工作”等理由被骗加入,并被洗脑。有的成员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仍执迷不悟,为其上线、同伙开脱罪行。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该传销组织在扬中的“小老总”袁某。
经扬中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袁某出生于1991年,曾从事厨师职业,后因女网友介绍,于2018年在江苏省宜兴市加入“天津天狮传销组织”。期间,袁某曾因生活窘迫,伙同他人盗窃电动车电瓶,也曾因从事传销活动被公安机关处理,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想过退出,而是用尽各种花样发展下线,积极组织传销活动。
此后,袁某因业绩突出,其上线方某将他提升为“小老总”,并安排他带领部分骨干成员,转移至扬中市从事传销活动,名义上是自立门户,实则是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在袁某的组织领导下,该传销组织大肆发展下线成员,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吸收了大量成员加入。袁某等人不断地给这些成员洗脑,灌输多种“三级营销”精神追求等。
该案在移送扬中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案件承办人仔细核实各方证据,最终锁定袁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事实。目前,袁某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被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11 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 000 元。
传销组织为何会盯上大学生
传销是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缴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组织常利用招聘、社交等平台,吸引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上钩,大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缺少分辨经验,容易被洗脑、控制,这才成为众多传销组织发展下线的目标。
传销组织的洗脑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李磊同学的情况属于利用大学生情感缺失特点进行诈骗,通过营造的“完美”人物形象,给予受害者一定程度的关心,并使其产生共鸣,使其逐渐信赖这个人,甚至产生依赖。即使受害者没有被传销组织的说辞洗脑,往往也会因为感情因素,帮助自己的“恋人”摆脱传销组织而反被操控。
其次,创业、招聘等能产生财富的诱因,也是传销中常见的洗脑套路。反传销人士表示,在传销组织眼中,大学生比普通人群更有利可图,同学、好友可以借钱,亲戚、家人也会给予支持,甚至有不少家长在得知孩子身陷传销组织后,会给其打款,以求“破财免灾”。
此外,大学生社会关系简单,平时长期住校、假期偶尔兼职打工,能与亲朋好友减少不必要的联系,这一特性也有助于传销组织对其实施控制。当受害者意识到可能上当受骗时,手机等通信设备早已被各种理由收走,无法与外界联系,亦无能为力与之对抗,往往这样的双重压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
须提高防范意识 坚定求生信念
无论是交友,还是找兼职、应聘,如果收到了以发展会员、加盟等名义缴纳资金、购买产品,甚至提出发展下线、拉熟人入伙的要求,均属于传销行为,必须提高警惕。切不可因为贪图一时红利,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如果误入传销组织,首先,要记住身处的地址,伺机报警;其次,如果能获取其成员信任,或是通过装病等手段,也可寻找机会逃离控制;最后,遇到外出机会,一定要想方设法求救,纸条或钞票都可用于伪装信息。只要坚定信念,不放弃逃脱控制,即使身陷囹圄,终能看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