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儿童浅部真菌病病种与病原菌分析
2021-09-14王惠雅孙瑞丽付旭晖耿庆娜
王惠雅,孙瑞丽,付旭晖,耿庆娜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浅部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儿童因年龄较小,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儿童浅部真菌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笔者通过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病感染特点,对感染类型分布、致病菌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118例儿童浅部真菌病患儿,年龄小于12岁。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0~2)岁组、(3~6)岁组与(7~12)岁组,其中,(0~2)岁组患儿12例,男、女分别为8例、4例,平均年龄(1.35±0.06)岁,病程(3~16)d,平均病程(8.64±0.41)d;(3~6)岁组患儿38例,男、女分别为26例、12例,平均年龄(5.28±0.11)岁,病程(2~15)d,平均病程(8.57±0.38)d;(7~12)岁组患儿68例,男、女分别为44例、22例,平均年龄(9.31±0.12)岁,病程(3~15)d,平均病程(8.61±0.40)d。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培养 用75%乙醇对患儿皮损处消毒后,刮取皮屑置于玻片上与培养基中,使用10%
氢氧化钾溶解玻片上的皮屑直接镜检,另一部分接种于沙堡弱斜面培养,若考虑马拉色菌感染,则接种于含有橄榄油的培养基,2周后观察结果。
1.2.2 标本培养与鉴定 根据菌落颜色、生长速度、形态以及显微镜下产孢方式或菌丝特征对培养菌种进行鉴定。对培养考虑念珠菌属进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显色,其中白念珠菌呈现翠绿色,热带念珠菌呈现灰蓝色,克柔念珠菌呈现粉色,平滑念珠菌呈现紫色,其余念珠菌显色培养均呈现白色。
2 结果
2.1 病种分布 不同年龄患儿病种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其中(0~2)岁组头癣、念珠菌性间擦皮炎及花斑糠疹发生率高,(3~6)岁组发生头癣、体癣、足癣比例较高,(7~12)岁组则以头癣、甲真菌病、足癣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浅部真菌病,详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瘙痒 红斑 麻木治疗前 治疗7d 治疗前 治疗7d 治疗前 治疗7d联合组 43 3.18±1.01 1.24±0.31 3.37±0.74 1.08±0.41 4.84±0.75 1.33±0.24常规组 43 3.03±1.07 2.47±0.43 3.14±0.86 2.43±0.62 4.67±0.72 2.69±0.45 t 0.669 15.216 1.329 11.910 1.072 17.487 P 0.506 0.000 0.187 0.000 0.287 0.000
表1 118例儿童浅部真菌病年龄与病种分布
2.2 致病菌构成 致病菌在不同疾病间的构成存在较大差异,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是前三位的致病菌,分别占致病菌的29.66%、29.66%、17.80%,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全结痂、皮损愈合、止痛、止疱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全结痂、皮损愈合、止痛、止疱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完全结痂时间 皮损愈合时间 止疱时间 止痛时间联合组 43 5.82±1.09 10.62±1.77 3.37±0.82 4.54±1.15常规组 43 8.05±1.23 15.83±1.62 4.81±1.36 6.82±1.06 t 8.898 14.238 5.946 9.559 P 0.000 0.000 0.000 0.779
表2 118例儿童浅部真菌病病种与病原菌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儿童浅部真菌病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升高,但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2-3]。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儿童浅部真菌病原菌感染以头癣、体癣为主要类型,其主要致病菌种为犬小孢子菌[4-5]。我院收治的118例儿童浅部真菌病患儿年龄不同,感染类型存在差异,其中,(0~2)岁组主要以头癣、念珠菌性间擦皮炎及花斑糠疹为主要类型,(3~6)岁组以头癣、体癣及足癣为主,(7~12)岁组则头癣、甲真菌病与足癣较多。致病菌以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为主。本地区头癣的病原菌除了犬小孢子菌(24/45),石膏样小孢子菌(21/45)的感染率也很高,与犬小孢子菌感染率十分接近,与其他地区报道不同[6]。念珠菌在本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比例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