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2021-09-13陈瀚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

陈瀚

摘要:瑞幸咖啡事件引起资本市场对于中概股公司财务舞弊的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受到投资者的质疑。本文基于GONE理论从贪婪、机会、需求、暴露四因子层面剖析其财务舞弊的动因,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瑞幸咖啡;财务造假;GONE理论

一、引言

瑞幸咖啡仅仅历时两年就完成了6.95亿美元融资规模,开设了4500多家门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然而,2020年1月31日,著名做空机构浑水通过其官方发布了一份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2020年4月2日,随着瑞幸22亿元财务造假被证实,瑞幸股价一泻千里,疯狂的瑞幸跌下神坛。本文以瑞幸财务舞弊动因为切入点,通过GONE理论从贪婪、机会、需求、暴露四个维度剖析瑞幸事件,找出其财务造假的动因。

二、瑞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一)GONE理论概述

GONE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O、N、E这4个因子组成,G为Greed意为贪婪;O为Opportunity意为机会;N为Need意为需求;E为Exposure意为暴露,上述4个因子构成了舞弊产生的4个条件。

(二)贪婪维度分析

分析瑞幸财务舞弊案例,瑞幸的整个发展背后都有着“神州系”的身影,瑞幸的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曾担任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的首席运营官。瑞幸初始的个人借款、无息贷款都来自陆正耀旗下公司,A、B轮参投公司中的大钲资本控制人黎辉和愉悦资本控制人刘二海也曾经历过神州系的辉煌。2014年神州租车在港交所上市,黎辉、刘二海所控制的资本均在高位套现,赚得盆满钵满。2020年同样的剧情也发生在神州优车上,相关资本又一次高位套现走人,而公司业绩不断下滑,最终停牌退市。当下瑞幸又发生财务舞弊问题,据公告显示,2020年1月8日,大钲资本减持了瑞幸咖啡3840万股,套现2.3亿美元,减持后已收回当初对瑞幸资本的投资,随后大钲资本继续“逃跑”,持股比例已下降到8.59%。瑞幸的管理层希望将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的成功模式复制到瑞幸,有理由相信,管理层的贪婪、对利润的攫取是瑞幸财务舞弊的一大动因。

(三)机会维度分析

就瑞幸案例而言,浑水公司在2020年1月31日发布关于瑞幸咖啡财务舞弊的匿名做空报告,社会监管层面发挥了其监督作用,在该层面瑞幸并没有财务舞弊的机会。行业监管层面,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当时尚未发布瑞幸咖啡2019年的审计报告,无法肯定瑞幸在该层面获得了财务舞弊的机会。政府监管层面,由于美国公司上市制度采用注册制,一方面注册制审核程序很简单,公司上市的门槛降低很多,类如瑞幸这种亏损的公司也能依据流程完成上市。但另一方面,在注册制下,将会过度依赖信息披露制度,如果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可靠,投资人便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瑞幸上市时间不长,政府没有足够的时间加强监管深度和广度,注册制信息披露的过度依赖性,这些都为瑞幸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四)需求维度分析

需求是行动的来源,在瑞幸快速疯狂扩张的过程中,融资需求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高额的广告代言费、大量的优惠券补贴、急速地扩增门店,为了竞争市场份额,瑞幸从成立之初就开启了“烧钱”模式,这背后是瑞幸巨额资金的支撑。为了满足资金需求,瑞幸从个人借款、免息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转变向融资租赁、信托融资等创新性金融工具融资,再到VC、PE融资直至上市。多样化的融资并未使得瑞幸走出财务困境,商业模式的缺陷使得瑞幸很难实现盈利。瑞幸通过“烧钱”模式获得的客户是不持久的,一旦补贴不复存在,那些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客户便会流失,补贴融资的长期循环模式在融资渠道枯竭之时便崩塌。瑞幸的模式缺陷使其收入无法有效覆盖高额的成本,门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业绩指标无法好转,为了使公司继续发展下去,瑞幸管理层产生了财务舞弊的动机。

(五)暴露维度分析

暴露因子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舞弊行为被发现并对外披露的概率,另一方面是对舞弊行为人惩罚的性质和程度。就第二方面而言,美国法律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进行严惩,一旦舞弊公司受到诉讼,需要承担巨额的赔偿,瑞幸的管理层对于美国证券法律法规必然是悉知的,在高压线下瑞幸产生财务舞弊动机的可能性不大。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在美国做空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著名的做空机构如香橼、浑水通过做空上市公司来获得盈利,但做空机构整个做空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做空機构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广泛地调研上市公司,相对较低的被暴露可能性使得心存侥幸的管理层产生财务舞弊的念头。除此之外,虽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被揭露的案例都曾轰动一时,但并不是所有的做空报告获得了成功,在以往的做空案例中如分众传媒、辉山乳业、新东方等中概股凭借过硬的自身实力反驳了做空报告。基于以上几点,瑞幸管理层通过隐蔽的方法美化自身的财务报表,其财务舞弊行为被发现并披露的概率相对较低,这也推动了其财务舞弊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2012,{4}(08):84-90+97.

[2]姚正海,张琳若.基于GONE理论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以獐子岛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1,{4}(02):29-34.

[3]黄世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八因八策[J].财务与会计,2019,{4}(16):4-11.

[4]刘予琦,康小兰,江雨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4}(13):125-127.

猜你喜欢

财务造假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基于财务舞弊GONE理论的新大地财务造假动机案例分析及审计启示
商业伦理与经济利益博弈的案例解析及建议
浅析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