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
2021-09-13敖久瑜
敖久瑜
摘要: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單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有了方向性要求。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日益凸显,使会计核算结果更加准确。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其使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阐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在内涵、应用领域、输入输出方式上的不同,明确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所起的重要作用,剖析了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改进策略
近年来,会计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推进会计体系改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迅速发展,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优化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管理决策能力,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风险。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一)内涵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模拟手工的工作方式,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模式;而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代替手工模式的问题,而是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的创新思维。
(二)应用领域不同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领域、地位层面方面是有区别的。会计电算化单纯在会计部门运用,而会计信息化可以在单位各个部门整体应用。
(三)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方式不同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在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上存在着区别。会计电算化由财务工作人员手工录入,而会计信息化借助于网络,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系统传输获取信息;会计电算化通过打印及移动优盘等方式输出,而会计信息化既可以打印输出或移动优盘输出,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方式还停留于单纯的电算化阶段,思维模式也是传统的事后核算,仅在事后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整理。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改善了会计人员工作环境,融合了网络技术,实现各部门的信息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会计人员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为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带来可能。
(二)有助于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如果会计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共享,有可能影响到单位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内容失真,导致单位领导部门的决策丧失科学性,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单位、各部门之间会计信息数据的快速共享,可以整合各部门的会计信息数据,利用互联网,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快速做出数据的对比分析,能够方便进行趋势预测,提高领导部门的决策准确性。
(三)有助于实现业财一体化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前,企业财务管理重核算、轻预算,不重视资金管控,大部分为事后管理,忽略了事前、事中管理;重财务,轻业务,业务、财务分离,不能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重数据、轻信息,仅强调数据集中、数据准确,而忽略了分析数据所反映的问题;重报告、轻分析,分析仅停留在财务层面,解决不了具体业务问题。经过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改革,企业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会计处理和信息报告者,而且是风险的管控者,更是业务的支持者、指导者。会计信息化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工作结构的改变,由仅进行事后监督核算,转为事前计划、预算、审核,事中控制、监督,事后监督和核算,融合了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业务模式,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
(四)有助于内部业务革新
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效率,降低运营和建设成本,有助于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互融合,会计信息化处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如对差旅费报销,可通过集中采购和优化酒店、机票供应链等方式实现成本的节约,将预定和报销流程由线下转到线上,释放了行政、财务等各部门员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旅业务的综合成本。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会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关键作用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数据的体量增加、业务的分支流程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管控。然而,很多事业单位认为设置监督控制部门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管理成本,因此没有针对各个财务业务环节来设置监督控制制度;此外,部分单位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制度管理时流于形式,制度之间衔接不紧密,管理缺乏针对性,各项业务流程的衔接和管控不够科学合理,比如,授权审批会出现越级审批、不相容职务实质上由一人担任等现象。
(二)缺少复合型会计人才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既精通会计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财务人员。现有的财务人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熟练,缺乏计算机信息安全处理方法、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大数据挖掘和财务云处理的相关技能。同时,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不重视,使得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思想意识提升缓慢。
(三)“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各单位向上级部门或政府报告信息时,只能逐层传递和汇总。信息碎片化严重,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和有效性。横向上,本单位无法与相关业务单位、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共享信息资源,会存在重复提供数据的问题;纵向上,由于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和科学的会计信息工作流程,单位内部业务部门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连接,部门之间没有有效沟通。会计人员不调查研究业务流程,不能建立关联,不能及时高效沟通,导致业务和财务不能融合,不能围绕单位的总体目标实现财务和业务的融合。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以会计信息化引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财政部于2015年12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中提到,应“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
根据此目标,行政事业单位要把各种经济业务的环节和流程梳理出来,固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业务管理制度更加严格,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流程有据可查。比如在会计制度上,要审查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核定的定额和支出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是否按规定及时向会计部门提供收入的相关凭据,是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支出事项发生时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查;增值税要素是否齐全,与纳税规模是否一致;差旅费标准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是否有正式的审批程序,请柬、住宿等发票应注明入住/离店时间、标准、人数,以会计信息化引领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
财务部门人员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要相互渗透,相互协调配合。财务部门要在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情况,对系统和流程进行设计和规划,并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咨询和培训,积极及时地反馈业务部门的问题,使业务部门掌握必要的会计信息化知识。其次,其他部门要理解和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由于业务涉及整个单位工作的各个部门,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改革的思路要传达给各部门、各人员,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三)引进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培训力度,使会计人员能树立学习意识,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引进优质高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建立全员考核评价机制,以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提高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财务会计部门能够融入经济活动过程,实现经济活动前、中、后的全过程管理。它能有效解决金融软件与业务软件相互独立的问题,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业务与金融的融合,使原始数据采集保持一致。通过跨级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只需输入一次原始数据即可共享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无需重复输入,大大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使数据审核监督工作高效、客观、准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首先,单位领导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把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其次,要讨论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软件和软件功能模块,确定合适的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系统管理权限、监管权限等。最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各部门和员工必须严格执行规定,以确保信息化计划的有效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办公效率,而且使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能得以实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优化财务内部管理环境,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系统质量和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许长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國市场,2019(18):193-194.
[2]夏峰.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纳税,2019,13(25):104+107.
[3]高鑫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纳税,2019,13(19):128+130.
[4]马晓娟.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发展举措[J].财会学习,2019(24):98+100.
[5]罗国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分析[J].经济师,2019(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