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高校周边城市摊贩治理问题探讨
2021-09-13谢兆林
谢兆林
摘要:以高校为中心的扇形不规则辐射周边区域内,人口聚集效应显著,流动摊贩的管理承载巨大压力。在当前经济时期地摊经济重拾“烟火气”的背景下,高校周边本就屡禁不止的摊贩经济更是呈现一派繁荣之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探究高校周边摊贩治理現状,并探讨此类地区当前经济时期摊贩治理存在的部分法律问题。例如,公共卫生事件反复问题、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问题以及监管体系冲突和责任分配问题等。在地摊经济实际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和难以完全正规化胶着的时代中,缓解尖锐矛盾冲突,以更加温和、科学的手段改善城市中高校周边摊贩治理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力求平衡多方利益,既为政府管理降压减负,又合理维护消费者与摊贩权益,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以此促进城市化管理与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殊时期;摊贩治理;特定区域
本文所述时段仅指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及以后局部地区零星反复时期至今。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内,不仅需遵循城市管理整体发展蓝图,接受政府的整体统筹管理规划,同时也涉及高校作为利益切实相关者、实际操作者如何合理进行具体安排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高校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具体管理职能分配的矛盾。摊贩经济之差异性具有其特殊的研究意义——各高校组织线上教学期间,主要消费群体并未聚集,造成原有摊贩市场空缺,被迫流动;而今又随消费群体的复位重聚,除产生管理问题外,衍生新问题亟待解决。在摊贩经济乘势而起的时代,研究新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摊经济作用及其特征
“地摊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为弱势群体提供生存空间与就业岗位的非正式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与改革开放过程中正式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按照场所标准,地摊经济可以划分为固定摊贩与流动摊贩。
一般来讲,流动摊贩经营时间更加灵活。其具有准入门槛更低、更加灵活自由、临时过渡性较强的特征。无需租赁店铺、购置固定资产,可节省高昂的租金和投资成本,仅需少量资金即可维持正常运转。且多以自营为主,规模较小,极少雇佣劳动力。无论是否存在注册批准程序、年龄性别、是否具有从业经验,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成为地摊经济经营者。摊贩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变更进货类型、贩卖地点、贩卖方式等,也可随意迎合市场调整自身价格,而几乎不受价格管控影响。摊贩通常大量出现在特殊时期、季节,并作为一种过渡性职业存在。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大多中国人趋向工作稳定,随着特殊时期结束,摊贩经济数量亦将逐渐走低。
二、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内原先存在的地摊经济
本文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内是指部分开放大学校园范围内及高校为轴心的扇形不规则辐射周边区域为界限,销售对象主要为高校师生的区域。
为响应政府城市治理规划管理蓝图,各大高校都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系列针对城市摊贩的具体管理政策。但庞大学生市场带来利润的吸引和绝大多数高校开放性难以管理,摊贩经济治理存在许多困难与漏洞。
作为地摊经济特殊地点,除摊贩经济总体特征外亦存在独特之处:
(一)销售对象具有依赖性及针对性
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销售对象以师生为主,群体基数庞大且不断更新,市场空缺需要填补。此外,周边仍存在部分居民区、交通中转点带来的潜在市场。
(二)价格变动整体性强
相较于其他地区,高校附近价格变动整体性极强,甚至带有垄断性质。价格呈整体性上涨或下降的趋势,个体对整体价格波动影响极大。需求与供应的矛盾,加之学生群体时间安排局限性,缺失频繁前往其他远距离市场的可能性,促使学生群体需要就近满足消费需求。商人的趋利性、学生群体缺乏合理市价认知使得整体性提价成为常态。
(三)摊贩类别集中
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内,餐饮所占比例尤其庞大,其次为日用品以及文具等贴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的物品。以成都理工大学成都校区为例,截至2021年3月14日,周边共有摊贩98家,其中涉及餐饮的有78家占据绝对优势。
(四)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内商贩的售卖时间具有明显时效性,其主要集中于行课期间。长假期师生群体的分散,摊贩会乘势变更经营地点。最为典型的是近期受到重大突发卫生安全影响线上授课期间,学生分散在各地,原先分布于高校周边的摊贩失去主要销售对象。一般来讲,摊贩经营时间多集中在11时至14时、16时至22时,多为学生课余时间,周末和短期节假日经营时间大幅度延长。
三、存在的问题
地摊经济特征决定其在发展中存在部分问题,研究特定地域范围则利于问题放大化、具体化发现与解决。
(一)具体管理法律制定存在阻力,责任推诿现象较严重
立法存在较大阻力,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平衡部门利益难以协调,责权分配存在现实冲突,自然人政府工作人员趋利,面对增加的责任势必产生推诿、逃避倾向。高校作为周边区域管控主体,制定内部规章极易形式复刻,学校管理与相应区域社区行政人员易叠加负面影响形成管理阻力,难以制定完备管理条例。
(二)公共卫生事件潜在威胁
地摊经济经营时小范围人口聚集,特定时段如用餐高峰期可能会吸引学生聚集等待消费,部分高校布局无法实际控制人员流动,难以保证卫生措施到位。同时摊贩经济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强等特征使其存在追责难题。露天场地尘土污染、摊贩及其器具未经健康检测等卫生问题,难以保证食品安全。长此以往,卫生和责任意识进一步降低,造成大范围卫生安全乱象。
(三)造成环境污染
经营过程中乱扔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使用扩音器招揽顾客、排放油烟异味等行为会造成固体废物、噪音、大气等污染。
(四)学生主体参与管理困难
受制于传统官本位思想,公民自身参与意识不足且无法有效参与管理。高校学生因欠缺相关参与及保护意识,几乎难以有效参与区域内环境管理与监督。
四、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当今经济形势下,缓解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地摊经济管理矛盾,促使其发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灵活就业等优势,维护社会稳定。
(一)变流动摊贩为半固定摊贩
可划定特殊区域摊贩专用,协调管理效率与摊贩经营便利性。但该区域需遵从两个条件:位置合理与整体呈口袋状或半包围状。限制摊贩出入,以便建立摊贩审查登记管理制度。摊贩提出申请后,高校审查并登记相应摊贩信息,并通过发放凭证允许他们在相应区域内半自由流动,设置安全卫生检查岗,实行区域实时监控。将摊贩置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下利于增加过错成本事后追责,迫使摊贩安全卫生责任意识提升,减少经营过程中环境污染,从而预防卫生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
半固定摊位利于克服实体摊位完全固定的弊端,给予登记管理后一定自由流动的权利。高校合理范围内适度收取费用,应制定具体计划并公示。该模式利于加强管理也安抚摊贩情绪,较合理的流动自由促进摊贩经营持续管理与发展。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应拓宽维权渠道、开展教育宣传,强化学生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管理、学会合理维权。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三)加强人才技术培训、法制教育,提升职业竞争力
受到安土重迁文化影响,大多中国人向往稳定的职业,因缺乏职业竞争力,部分成员被迫成为摊贩维持生计。加强无业群体就业培训,提升职业竞争力,高性价比营造良好宣传环境,推进法制教育,提升摊贩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能够提高摊贩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观念,并在高昂的违法犯罪成本的威慑下,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四)根据当前特殊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和规章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规划地摊经济区域,要健全管执法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执法督察、法制把关、案件会审等制度,及时发现、有效纠正可能存在的执法违法现象;积极应对案件,认真参加复议、应诉,在案件审理中宣传法律,在案件审理中发现问题。
完善治理细则,仔细分配任务,落实到人。“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同时划定合理的贩卖区域,尝试实行摊贩实名制管理,尽量平衡治理矛盾,发挥摊贩经济自身积极特性。推动摊贩经济管理立法、形成行政规章,切实确立总体指导方案。高校在政策、行政条例指导下,具体制定摊贩管理具体规章,及时公开。
另外,在进货、制作和销售各个监督过程都要详细制定政策加以落实。高校可指定具体责任人,做到及时核查、按时巡查、随时抽查,安排值班人員应对突发情况,预防暴力冲突或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
坚持共治共享的社会理念,积极促进公众参与监督。促使公众充分认识自身权利义务,让公众真正地参与进共治共享的民主政治中来。设定举报监督奖励机制,吸引公众积极响应,真正地促进地摊经济合理、正常、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摊贩经济作为强有力手段将在未来一定时段内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辐射周边区域内特殊地域,其治理既借鉴治理共性又为今后的治理模式提供参考,具体区域更便于实际管理。政府部门与高校应当携手共担治理责任,切实解决摊贩管理问题,推动区域管理多方面进步,巩固社会和谐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蒙昱竹,姚旻.“地摊经济”的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01):45-52.
[2]黄磊.城管改革的法治轨道[J].人民政坛,2013,4(09):9-10.
[3]崔占峰,吴浩宇.“摊”经济70年:城市治理中的“嵌入性”弹性治理逻辑[J].经济问题,2019,4(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