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启发思维

2021-09-13马丹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中数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堂设问和提问所具备的价值与意义,不断掌握良好的设问、提问技巧,进而实现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适时引导和补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和问题的迁移与应用.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策略;启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37-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马丹(1991.9-),女,宁夏石嘴山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体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教师的提问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害怕被教师点名提问,所以上课时更加精神,也有些学生愿意主动发言,课堂表现活跃,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其次,通过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随机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思考范围更加开阔,进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在新课改背景下,愈发多的教师注重于课堂设问和提问的应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1.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数学价值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设计契合实际生活的问题,还要掌握提问的“度”,通过设计具备一定开放度、广度、深度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积极活跃思维的同时,接受意志的锻炼和考验.基于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时,应致力于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并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函数概念》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备受瞩目的“嫦娥五号”探月卫星将于近期发射,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其飞行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要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此项运动变化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激励其进行不断思考,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还应考虑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是不是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基于此,教师要尽量减少提出判斷类问题,要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和变化发展,致力于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教师在设问时,还要采取正确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围绕知识自身矛盾和所学知识、经验间的矛盾来设计问题,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理解“为什么”、“是什么”,促使学生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锻炼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然而不同问题与策略却会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精心准备的问题与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同时也能够起到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1.创设情境,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

教师的作用不单纯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促使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完善和形成自身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思维性、逻辑性都很强,想要学好这门知识,更加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

例如,在进行《充分条件》的教学时,虽然很多学生可以一讲就通,但是有些学生对于若B则A,即A是B的必要条件难以接受,会认为若B发生则A发生,由B可推出A,那么A如何成为B的必要条件呢?面对这一情况时,教师可借助实际例子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一个人坚持努力学习,不一定可以成功,但成功离不开努力学习,那么努力学习就是成功的条件.此时,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必要条件,并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又如在不等式证明中,如果让学生直接证明a+mb+m>ab(其中0<a<b,0<m),学生会感到数学枯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创设情境:现在有a克冰糖,将其倒入水中,融化后得到冰糖水b克,那么,所得冰糖水的浓度是多少?如果在此冰糖溶液中再加入m克冰糖,所得冰糖水的浓度又是多少?根据生活经验,加入m克冰糖后,原冰糖水会变甜还是变淡?学生很容易得出会变甜,则a+mb+m>ab的结论就出来了.

2.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

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置完问题情境之后,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学习中,进而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实现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据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探究学习的时候,可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两种方式开展知识探究活动,进而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导数函数》教学中,教师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已知函数f(x)=exaxa,若f(x)0,对任意x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结合这一问题,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引导小组成员仅仅围绕这一数学问题展开探究学习.在具体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组成员通过探究本质,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而完成这一问题的探究学习.原函数的导数为f ′(x)=exa,这是一个减法式子,学生很容易得出无论x取何值,都有ex>0.这就需要讨论f ′(x)正负零的情况,学生在合作中可依据减法的特征对参数a进行初步讨论,即a>0,a<0,a=0.当a<0时,ex减去一个负数,就会有f ′(x)>0;当a=0时,ex减去0,也会有f ′(x)>0;当a>0时,ex减去一个正数,则f ′(x)的正负值就不太确定了的.然后,利用根与定义域进行分析,因为x∈[0,+  ),所以如果根x=lna有意义,那么还要进一步对根x=lna>0,x=lna<0,x=lna=0进行讨论,便可得参数0<a<1,a=1,a>1.所以参数a的讨论为:a<0,a=0,0<a<1,a=1,a>1.如此一来,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下,不仅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也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设置问题串,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尤其是新问题的提出,是不能离开教师适当点拨的,基于此,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后准确把控点拨的“度”,把难度较大更为复杂的问题划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串”或类比式问题,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准确的问题节点得到适当点拨和启发,展开顺利的思考.此外,教师还要快速找到学生的思维节点和阻碍因素,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在醍醐灌顶的同时取得理想学习效果.

例如,对数列求和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通过PPT呈现数列An=2n+1-2,并提出问题:求取数列An前n项和Bn.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个什么数列,如等比数列、等差数列,这样学生就能更直接的通过等比或等差的求和公式进行解决.然后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A2-A1与A3-A2不相等,表示非等差数列;而通过A2/A1与A3/A2不相等,表示非等比数列.通过前期引导学习,学生就能清楚的了解到其并非等比又非等差,此时,教师可提问:怎样求取其前n项和?此时,学生可通过Bn=A1+A2+A3+…+An=(22-2)+(23-2)+…+(2n+1-2),之后发现出括号中前半部分为首项是22,公比是2的一个等比数列,而后半部分则是各项均是-2的常数列,对其实施分组求和,前半部分可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而后半部分则直接进行计算即可.数学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通常能实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问题串的创设,不仅复习了等比、等差数列的定义,而且还能通过正确思路的指导,对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列求和,从而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和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科学、合理的设问和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从而取得学习成就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張俊喜.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40.

[2]徐俊峰.关于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提问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33):58-59.

[3]李凤悦.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12):68.

[4]林碧烟.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10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高中数学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