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窑洞大学”育英才

2021-09-13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窑洞教员

全国抗战爆发后,各抗日根据地包括陕甘宁边区最缺乏的是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才,但是,现在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才。

随着大批革命青年、爱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来到延安,改变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原来的干部和人才结构,为党大量培养干部提供了条件。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先后开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女子大学等学校,对干部进行培训。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培养高级军政干部的最高军事学府。抗大在陕北的3年多时间,共培养学员1.5万余人,连同各分校共培养了10万多名军政干部。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学习马列主义的大学校,也是培育革命干部的大摇篮。干部学校的教员,分专职和兼职两种。由于教员缺乏,许多中央领导人与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学校的兼职教员。“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院校,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然而,正是這一座座“窑洞大学”,正是如此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磨砺了热血青年的意志,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日力量。一位外国朋友称赞说:“共产党真了不起,吃小米饭,啃《资本论》。”

进步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大多数人逐步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其中许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抗大第二期共吸收外来青年知识分子609人,毕业时有427人加入了党组织。陕北公学从1937年至1939年6月间共培养学员6000余人,其中约有3000人加入了党组织。

广大学员在延安的“窑洞大学”中,迅速成长为英勇的抗日战士。学业期满后,他们高唱《毕业歌》,告别延安,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

(本版稿件综合《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一书 李颖/著)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窑洞教员
晚上好, 教员先生
校长问题
陕北窑洞民居
晚安,教员先生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晚安,教员先生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大西北的窑洞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