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护理差错中的预防作用
2021-09-13高庆
高庆
【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护理差错中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麻醉恢复室86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3例,對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与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各干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 <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发生次数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更少,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平均交接时间,降低护理差错及并发症发生率,缓解麻醉恢复期焦虑状态,值得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麻醉恢复室;护理差错;并发症
麻醉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但受麻醉用药类型、给药剂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患者术后依然存在麻醉作用,从而引发恶心呕吐、苏醒延迟、心率异常等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1]。麻醉恢复室是手术患者术后苏醒的重要场所,护理中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预防麻醉并发症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风险[2],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麻醉恢复室86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6岁~70岁,平均年龄(48.55±3.68)岁;手术部位:胸腹部14例,脊柱9例,四肢13例,颅脑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4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年龄(48.31±3.43)岁;手术部位:胸腹部15例,脊柱8例,四肢14例,颅脑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遵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包括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保暖等。研究组患者接受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为:(1)成立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小组:由麻醉医生、麻醉护士及护师组成。(2)优化工作流程:麻醉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3)预估麻醉恢复时间:根据麻醉医生意见、患者表现等预估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4)预防并发症:根据以往麻醉恢复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5)心理护理:麻醉恢复过程中采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发生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出室时的焦虑状态[3],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研究组患者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各干预指标
研究组患者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发生次数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更少,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P<0.05),见表3。
3 讨论
麻醉恢复室是监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重要场所,术后患者进行麻醉恢复期后常因麻醉及未完全代谢,加之手术与麻醉的双重刺激常会影响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稳定,并发症及护理风险较高,一旦出现护理差错则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越长,产生心理问题及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越大。
综上所述,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平均交接时间,降低护理差错及并发症发生率,缓解麻醉恢复期焦虑状态,值得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珺璐,郭珺玲.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9(344):45-46.
[2] 王红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162-163.
[3] 张进.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