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2021-09-13宋宁

管理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公立医院改革

宋宁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医院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其中医学技术人才成为角逐的重点。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职称制度是关键点,有利于医院获取丰富的人才资源,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对此,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医院职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提出公立医院职称改革的重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公立医院;职称评定;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5-0064-03

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门,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1]。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人才是制胜的法宝,是人力资源的核心,特别是教学类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身兼医疗、科研与教学多重职责[2]。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是医院培养与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方法,不仅可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与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医院发展战略的实现[3]。对此,各地区及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改革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相关职称制度,以确保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研究背景

职称,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及理论掌握程度的制度,能够为人才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但实行了30年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逐步显现出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进行改革[4]。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都着重提到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完善策略,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要求。2017年,自治区就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实施意见和工作安排意见,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就进一步推进卫生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具体标准,这充分表明了该地区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全面拉开。

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职称制度改革现状

(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47年,历经70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全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职工4716人,在编职工2174人,自行聘用职工2542人,开放床位3000张,63个临床、医技科室;1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国家级基地和机构、9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和基地,6个院级中心,17个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全国卫生系统医学工程重点学科,11个内蒙古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和16个重点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79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35名,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233名,初级专业技术人才1594名。

(二)公立医院职称制度

在自治区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文件印发后,医院按照自治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围绕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诸多特性,认真梳理政策,选派工作人员赴北京、大连、哈尔滨等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台了医院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为改革提供制度支撑。聚焦职称评审关键环节,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主动研究,精心组织,探索实施了一些改革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开展评审活动

领导高度重视,医院高度重视职称自主评审工作,成立了由第一负责人任组长的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领导小组,并组成了职称评审委员会,坚持公平、公正、民主、择优的原则,按照规定的评审范围、程序,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高级岗位空岗数开展评审。

2.抓好建章立制,规范评审程序

根据自治区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基于医院发展、学科建设现状及人才所需,加强调研,对各方建议与意见进行全面归纳总结,反复商讨、多次修改,制定出台了医院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管理办法,为改革提供制度支撑。

3.细化评审指标,克服“三唯”倾向

以解决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问题作为突破口,依据自治区职称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充分借鉴其他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反复斟酌,修订细化评价标准。将参评人的专业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病历、专题报告、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医德医风、医疗事故、出勤、行政处分、年度考核等全面纳入职称评审指标,突出品德、能力的业绩评价。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唯一限制性条件,只将其作为参考性条件。

4.推行量化评审,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以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作为切入点,在采取同行专家评审的业内评价机制基础上,根据卫生专业特点和医院实际,推行量化评审,有效提升了职称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实施量化评审的最大难点在于评分标准的设定上。为了将其设置的科学、合理,符合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实际,充分利用了一线工作法,广泛征求了相关临床、医技专家意见,多次开会讨论,经过数次修改、调整,制定了《内蒙古自治人民医院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标准》,评分標准对专业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代表作、病历、专题报告、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评审指标逐一进行了量化,分别赋予合理的分值及权重。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按照规定的评审权限、范围,由医院自主评审主任医(护、技)师、副主任医(护、技)师专业技术资格(中蒙医、药学专业除外),职称自主评审工作采取面试答辩与量化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试答辩得分权重占比40%,量化评审得分权重占比60%。

(三)实施效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职称自主评审工作政策宣传到位,领导保障有力,制度文件完善,组织规范严密,切实按照人才发展的规律,克服了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量化评价标准和业绩权重,创新评价方式,率先在自治区卫生系统内探索实行面试答辩与量化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专业技术人才予以公正的评定,连续三年评审结果无异议,有效发挥了职称评审职能,让工作中称职的人脱颖而出,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問题

职称制度不只是一项单纯、独立的制度,而是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其不仅能够对人才的培养效果进行全面检验,还能够为科学选人与用人提供可靠信息。评聘相结合贯彻落实了因事择人、人岗匹配的理念,然而因岗位人数及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符合条件的人员却无法评上相对应的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人才使用将会面临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精尖少等问题,容易造成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断档的现象。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动力,简单地按空岗数推荐申报并不是最佳方案。如何合理确定评价与聘用的衔接关系,切实发挥职称制度的导向作用,真正做到“评以适用、以用促评”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难题。

三、公立医院职称制度改革思路

(一)分层分类评审

在医院职称改革制度中,开展量化评审的最大难点在于职称评审标准的设定上[5]。对此,建议基于公立医院等级、功能定位及工作特征实施分层分类评审。三级医院主要职责在于临床教学、实习、研究科研课题、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发病学术成果等教学类任务,在创新与发展医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职称评审时,应对科研及学术论文的要求予以保留。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其职责在于为社会大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不具有科研能力。针对这一类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可将学历及任职年限予以适当地放宽,不要求或淡化学术及科研论文的要求,应将门急诊工作量、完成病历数量、基层工作年限、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工作等量化及非量化指标纳入其中,注重考核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及实践经验[6];严格按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管理机制,针对拥有高级职称的基层医务人员,可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将其限定在基层就职,这一做法不只是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晋升路径,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基层医疗体系中。

(二)评审权限下放

在医院医务人员职称评定中,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注重职称评定工作事中、事后的监管,减少微观及事务性工作,简化审批事项,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为公立医院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在职称改革中,注重人才中心、行业协会及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专业社会组织可负责评审标准制定、人员资质审核、考试组织、资格证书发放等具体工作,且在专业设置、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组建等方面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职称评审中,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自主开展职评审工作,确保职称评价与管理社会化水平的提升。立足于改革层面,公立医院职称制度的改革必须立足于评审相关要求及标准,根据专业类别、专业技术等级及地区实际情况,积极设立科学合理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对于护理、内外科参与职称评选人数众多的专业,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针对满足相关要求的地市、县、三级医院设置相对应的高级或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也可允许具有评审能力的行业学会及协会等设立相关评审委员会,独立地进行职称评审;对于儿科、麻醉、康复等职称评选人数相对较少的专业,应在省级地区设置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也可在具有评审能力的地市、县、三级医院设立[7]。

(三)实行因需设岗

公立医院职称制度同其所提出的事业单位岗位与编制管理改革相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计划。赋予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基于实际工作所需,对岗位设置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在人员总量与岗位设置计划类自主聘任适用人员,真正做到“以事定职,因事设岗”,基于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规定,对专业技术治污岗位职数进行合理确定。例如,对于一个公立医院而言,其临床科室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科室总人数的18%,省重点专科高级所占比例可提高到25%。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及时解聘或辞退不合格者,聘任专业技能强、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设定相对应的待遇,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

(四)评审公开化和规范化

对于以往职称评审而言,职称泛滥是其最大的隐患。在职称评审中,若监管不到位,有的社会组织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职称评审,便随意地降低评审标准。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加强监督,公开职称评审工作,确保各社会组织能够互相公平竞争。在这样的公平竞争环境中,社会大众才能够对职称评审的权威性予以认可。在自由的社会评价中,政府应加强监管,行业应积极发挥自律作用,根据优胜劣汰的理念,对职称评审制度进行改革,确保其能够朝着正确、良性的方向发展。另外,要进一步优化与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立医院职称评审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

四、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中公立医院的改革趋势日益明显。其中,职称评审制度备受关注,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职称评审制度,通过评审权限下放、因需设岗、评审公开化和规范化等方法,改革医学技术人员薪酬制度,提高职称评审制度的科学性、社会性与规范化,以此来满足医院的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 周立婧,孙燕芳,王进.自主评审试点背景下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实践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12):1585-1587+1595.

[2] 任静,卫生人才规划监测评估课题组.调整基层技术职称结构比例 打破人才发展壁垒[J].中国卫生人才,2021(03):23-24.

[3] 傅琼琼,吴晓东,冯燕,等.基于信息化的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系统建设[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03):279-281.

[4] 殷红,麻新梅.量化评分模式在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运用与探讨[J].经济师,2018(04):239-240.

[5] 费芳.卫生管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体系现状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卫生软科学,2016,30(07):23-25.

[6] 罗海英.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工作中量化评分模式的应用——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03):29-31.

[7] 周立婧,叶树俊.关于大型公立医院职称聘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03):29-31.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高校管理人员职称评定优化研究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改革”就是涨价吗?
职称评定应正规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