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打造全球 海洋中心城市的策略研究

2021-09-13马需

管理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青岛一带一路

马需

[摘 要]作为“一带一路”双定位城市,青岛不但具有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层层叠加的国家战略和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面向亚太的地缘区位优势,还拥有雄厚的海洋人才基础、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以及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这些优势为青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交通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以及海洋产业竞争力不强等短板也制约着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只有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给予青岛的重要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壮大“一带一路”海洋新兴产业,才能推动青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5-0005-03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地处海、陆双向辐射的重要枢纽节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起点。“一带一路”倡议给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底蕴深厚的青岛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青岛正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的桥头堡。2021年4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对于主打海洋经济发展的青岛来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1]。在青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因此,本文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与短板,并给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

(一)国家战略优势

青岛是国家第一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将青岛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是全国同时涉及“一带”和“一路”的少数城市之一。同时,青岛被赋予建设西海岸新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等多项国家重任。其中,西海岸新区是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的职责;上合示范区承担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经济合作的作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重定位职能。多项国家战略在青岛叠加,极大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发展能级,为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拓展了战略空间。

围绕实施国家战略,青岛同时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的发展改革试点以及示范任务,如:国家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商业利用外资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等。通过推进这些试点以及示范,青岛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地缘区位优势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的地缘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在国内方位上,青岛地处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都市圈之间的核心地带,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口岸和亚欧大陆桥东部的重要节点;在国际大方位上,青岛与日本、韩国两国隔海相望,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交界处,是中国通向世界五大洲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因此,青岛具有辐射内陆、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面向亚太的重要区位优势。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交通枢纽,青岛港是青岛地缘优势与对外开放优势的综合体现和关键平台。它不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和北方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同时也是世界第七大综合大港,连接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是“一带一路”建设在青岛枢纽链接的重要支撑所在。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服务中心,在2014年12月海关总署批准在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成立沿海地区首个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后,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就成为了青岛港的虚拟前沿,为进出港的货物开辟了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与贸易大通道。随着2021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启用,青岛将发展成为“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枢纽门户。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青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辐射陆海双向的重要交通枢纽[2]。

(三)海洋科技及经济优势

顶尖的海洋人才队伍和强大且可持续的的海洋创新能力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拥有的最大优势。作为一座海洋科研城,青岛已经汇聚了大量海洋高端技术人才及国内顶尖的海洋科研机构、海洋专业高等院校。目前,驻青全职工作的涉海专家院士、部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以及与海洋相关的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包含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和青岛蓝谷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级涉海创新平台)这三个重要指标均在全国排名第一。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高端人才云集,必然会帶来强大且可持续的海洋创新能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试评估报告2019-2020》显示,青岛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海洋创新两个重要领域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3]。

青岛海洋经济成效显著并拥有比较齐全的海洋产业链条,这无疑是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另一个重大优势所在。“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规模增速达到13.3%,总量已经超过深圳,初步具备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础和能力。在海洋产业方面,青岛在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0个行业都有规划布局,尤其是在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青岛的海洋制造业、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都有着快速且持续的发展,正在不断成为青岛强化和壮大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在动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短板

(一)交通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首先,青岛港作为青岛与境外贸易合作的主要运输通道,还不具备作为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条件。青岛港在国际中转能力上有较大劣势,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通常国际集装箱中转箱量占集装箱总吞吐量的比例都在30%以上。2019年,青岛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2100多万箱,但是其中的国际集装箱中转箱量仅占集装箱吞吐量的19%左右,远远没有达到国际一流强港的标准。此外,现在的青岛港在发展模式上仍然是以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的业务为主要业态,商贸物流、供应链及现代航运服务等高端新业态发展明显不足,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短板[4]。

其次,青岛航空枢纽地位不高,国际航空港的发展相对滞后。青岛流亭机场硬件条件制约严重,加上机场的地理位置不好,难以满足青岛出入境旅游人次、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更难以承担国际航空枢纽的重任。随着胶东国际机场的转场,青岛将从区域航空枢纽向国际航空枢纽慢慢转变。但由于其超前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意识较弱,即使2021年启用,国际贸易和物流大通道、交通枢纽等一系列配套项目的建设和完善仍旧需要时间,依托空港的国际航空集疏运体系还未正式形成,空港新城尚需新的规划与打造。

(二)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低

青岛海洋科研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前,在海洋基础研究和海洋经济总量这两方面,青岛和上海、深圳等国内沿海城市相比具有一些相对优势。但青岛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尤其在应用研究、产业开发方面,青岛与上海、深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因为青岛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核心的科研体制,缺乏科研成果市场化与商业化的基本导向,成果转化的产业应用理念认识不足,企业很难将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落地和转化;另一方面青岛海洋科研院所及高校从事应用研究、产业开发的人才数量相对偏少,缺乏像深圳那样的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导致许多科研成果并不能真正地走向市场。因此,青岛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很低,其成果转化率甚至不到5%,与青岛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远不相符[5]。

此外,青岛的海洋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只占海洋经济比重十分之一左右,总体规模和产业链水平较低;海洋高端服务业份额占比偏低,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术船舶和高端海洋装备设计能力不足,自主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研发能力相对有限,上下游产业链不够完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一)建设“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战略能级

第一,打造青岛港作为国际枢纽海港。对青岛港而言,补齐发展短板、转变发展模式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青岛应加快推动青岛港基础设施及综合服务职能向深水化、绿色化、智慧化、陆港网络化四个方向不断提升,加强喂给港支线网络的基础建设;构建港口国际合作机制和物流信息共享、标准互通机制,吸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同时,大力拓展黄河流域省外货源,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争取启运港退税的离境港政策,推动港口向樞纽港、贸易港转型升级,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集聚配置的能力[6]。

第二,提升胶东国际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在新的城市定位下,青岛要充分发挥面向日韩、“一带一路”的节点、支点优势,以胶东国际机场转场为契机,进一步健全集疏运体系,新开或加密开发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客货中转站;争取落实国际航空客运相关政策,为主要客源国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联程中转、过境免签和落地签等多项客运服务;引进多家基地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航空物流公司进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把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国际航空邮件集疏分拨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国际快递中转站。

第三,建设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青岛需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运输走廊,进一步畅通东西互济陆海通道,放大亚欧大陆腹地国家面向亚太市场“出海口”功能和日韩两国商品进入亚欧大陆内部市场的枢纽功能,将青岛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全球市场买货的重要上岸点。培育海空港口、国家物流枢纽和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开放平台集聚发展综合优势,创建国家多式联运战略节点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与中国西安、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集结中心实现互联互通,提升“一带一路”通道运输效率。此外,青岛应坚持深化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制度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海陆空运和贸易全部链条,构建泛亚泛欧多式联运大通关机制。

(二)打造“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第一,高起点谋划上合示范区建设。青岛在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按照“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运作管理模式,搭建一个主要面向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贸易、投资、商旅文化和海洋合作的平台,构建地方发展双边、多边合作联动机制。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链接上合组织国家与东北亚经济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多式联运组织管理中心,拓展国际物流业务;依托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平台,支持青岛优势企业建设自己的货物集散基地和“海外仓”;同时,进一步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现有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产业对接、信息共享、人员交流、园区管理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境内外经贸园区之间的双向流动。

第二,高标准推进青岛自贸片区建设。青岛自贸片区要努力加强“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招引,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要素集聚,推进青岛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合一”;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这五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动能转型升级,以产业优势促进项目和企业加速集聚,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平台”持续蓬勃发展。此外,青岛自贸片区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服务项目建设为抓手,落实信息通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措施,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和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更方便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茁壮成长。

第三,进一步放大“国际客厅”溢出带动效应。青岛应稳步推进和日、韩、德、以、上合组织国家等“国际客厅”以及上合“一带一路”央企、人工智能等特色“国际客厅”建设,加强面向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发达国家以及上合组织国家等有较大合作潜力的“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项目推介,汇聚优势资源,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本、技术、人才、经贸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同时,还要拓展国际客厅嵌入资源的广度,充分发挥“数字客厅”“云客厅”等线上的平台优势,开展网上及产业链招商,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此外,青岛还应继续搭建各类商事服务、产能融合、文化交流等多边合作展示互动平台,持续拓展经贸伙伴关系,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文商旅的深度融合与和谐共生,加快青岛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步伐。

(三)壮大“一带一路”海洋新兴产业,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能力

第一,搭建国际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青岛要着眼海洋共拓,依托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建设,大力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国际航线,引导涉海企业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青岛海洋产业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依托驻青海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已设立的国际海洋机构建设国际海洋合作中心,支持海洋相关国际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落户青岛或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在蓝色经济、海洋科教文化、海洋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时,青岛还需要整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涉海论坛会展活动,纳入世界海洋发展大会的框架,积极承办国际性的海洋研讨会,提升青岛在海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

第二,构筑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青岛要继续推广普及海洋基础教育,做实做精海洋职业教育,做优做强海洋高等教育,推进“海洋+”融合发展。支持涉海高等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海洋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和实习见习基地、联合开展海洋专业人才定向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打造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依托院士智谷、国际院士港、国际海洋人才港等海洋人才集聚交流平台,加强海洋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基础研究以及成果转化,增强代表国家在海洋行业中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和竞争的能力。此外,青岛还要围绕海洋重点领域实施顶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为青岛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智力支持以及人才支撑。

第三,鼓励涉海企业自主创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地。首先,青岛市政府不但要建设海洋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支持和鼓励中小微海洋企业发展,还要积极引进各类国内外知名海洋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壮大海洋产业合作发展联盟。其次,政府要鼓励涉海企业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呼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企业与涉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促进海洋新兴产业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后,青岛市政府还需要制定激励海洋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施行减少赋税、奖励创新人才及团队、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独特的激励机制,从而减小海洋新兴产业企业创新中面对的风险,提高青岛现代海洋产业的整体生产力。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青岛的发展空间,开启了青岛新的“机遇之窗”。青岛要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赋予青岛的重要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合作新模式,以建设海陆双向桥头堡、国际经贸合作枢纽、海洋高新产业集聚高地为重点,发挥优势与补足短板齐头并进,推动青岛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青岛政务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http://www.qingdao.gov.cn/zwgk/xxgk/bgt/gkml/gwfg/202103/t20210301_2991102.shtml.

[2]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EB/OL].http://ocean.qingdao.gov.cn/n12479801/n12480082/210426170144012330.html

[3]丁黎黎,刘梦溪,宋维玲,等.“一带一路”建设下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海洋经济,2018,8(02):41-46.

[4]于晓黎.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助力青岛高水平对外开放[J].中国集体经济,2021(09):15-16.

[5]荆晓燕.创新构建青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格局[N].青岛日报,2020-09-11(006).

[6]石建国,曹静文.“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11-16.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青岛一带一路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