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动机视角下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的规范措施

2021-09-13伍晴晖顾孜孜

西部学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青少年

伍晴晖 顾孜孜

摘要:网络语言的良莠不齐,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语言环境熏陶下,青少年的语言交际逐渐网络化,且呈现不良发展趋势。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需多方配合、共同协作。首先,社会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输出,培养青少年的价值习惯;其次,学校要加强语言教育,规范青少年的语言使用行为,培养青少年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最后,丰富青少年娱乐项目,扩大青少年娱乐选择范围,分散青少年的网络注意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行为动机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6-0036-03

一、引言

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超9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庞大的网民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用户基础的同时,也凸显了诸多网络问题,其中就包括网民的网络语言行为问题。

网络语言行为即使用网络语言所说的话语,而网络语言则是指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中的一种语言。社会事件、大众媒体报道以及主流官方用语等皆是网络语言的来源[1]。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语言,彼时仅是为了诙谐、逗乐之趣,也因此形式较为单一。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几经换代更迭,从单一的文字演变成集文字、图片、表情包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语言体系。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所具备的电子化、全球化、互动化[2],决定了它必将占据人们的日常话语表达体系。从2008年的“雷”到2020年的“害”,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创新丰富,使用网络语言阐述话语、表达意义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当网络语言逐渐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语言创造能力被不断激发,在生动、形象、简洁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的同时,粗鄙、低俗的不文明网络语言也在野蛮生长。在这些不文明网络语言的影响下,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被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10岁至19岁的网民占比19.3%。网络信息的爆炸式传播,让这些还未养成系统判断力的青少年们显得局促不安。在网络暴力、淫秽语言以及互联网上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逐渐走向偏激。如果任由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不加规范地恣意野蛮生长,不仅冲击和污染汉语言的应用交流,导致汉语危机,而且会严重破坏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3]。因此,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是维系青少年形成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二、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概况

为深入了解分析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本研究共抽取了348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6份。调查采用五度积分法,分别为:非常不了解(1分)、比较不了解(2分)、了解(3分)、比较了解(4分)、非常了解(5分),调查结果比例为5∶72∶114∶131∶14。结果显示,77%的受访者较为了解网络语言的含义,证实网络语言对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影响。那么青少年是从什么渠道接触到网络语言的呢?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是怎样的呢?他们对不文明网络语言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调查结果如下:

(一)青少年网络语言获取渠道

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6.15%的受访者主要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网络语言,其次是直播、短视频等快餐式影像内容和微博、贴吧等网络社区平台,分别占比59.2%和55.17%。而广受争议的网络游戏,在此次研究调查结果中仅占34.2%,青少年从中获取的网络语言甚至少于与他人的日常生活交流(占比46.55%)。

(二)青少年的媒介接触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的青少年常使用QQ和微信,其次是抖音、微博和哔哩哔哩(B站),分别占比55.75%、50.86%和42.24%。除了基本的社交外,青少年使用这些App主要是為了获得他们感兴趣的资讯,如电视剧、电影、娱乐新闻、综艺节目、二次元、小说、动漫、纪录片,等等。在对青少年的兴趣领域与他们对不文明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进行交叉表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关注电影、电视剧的青少年对不文明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远高于关注游戏资讯、短视频、纪录片的青少年,甚至比关注娱乐领域的青少年还要高。

(三)青少年对不文明网络语言的认同情况

为深入挖掘青少年对不文明网络语言的认同情况,本研究一共设置了六道题,根据不同的题目形式,分别采用了五度积分法、三度积分法、四度积分法、多选、单选等多种方式,以加强问卷信度。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多数青少年处在比较不了解不文明网络语言和了解不文明网络语言之间。其中,有58.33%的受访者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而仅有22.7%的人很少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

那么青少年对不文明网络语言的接受程度如何?不文明网络语言是否对他们的上网体验有所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9.94%的青少年表示可以接受非恶意的不文明网络语言,而仅有1.72%的青少年对不文明网络语言照盘全收。在他们看来,不文明网络语言对自身的上网体验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有33.05%的青少年认为应视具体情况来判断不文明网络语言对自身上网体验的影响。

三、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动机测评

青少年为什么要使用网络语言?他们是出于自我价值观的取舍还是害怕不跟随潮流而被孤立?是为了更为有效地表达自我的情绪?还是仅仅出于娱乐心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产生网络语言行为呢?这就是行为的动机问题,也是行为研究的首要问题[4]。

(一)网络语言行为的一般模式

心理学上用动机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对人的行为有始发、指向和强化功能[4]。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也是由动机引起的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这种目的决定了青少年是否使用网络语言、使用何种网络语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后获得了何种满足。一般来说,人们的网络语言行为可能受到外在压力(主要指网络大环境趋势以及害怕被孤立)、内在动力(主要指个人对于新鲜语言的追求)、个人品质(特立独行的品质)以及目标吸引力(主要指网络语言自带的新颖、幽默、风趣等对人们的吸引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以独立运作也可协同运作,当它们协同运作时,就会形成强烈而积极的网络语言行为。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新一轮网络语言行为结束后,行为结果将会影响人们对外在压力的感知力,内在动力的驱使力,个人品质的判断力以及目标吸引力的接受度,进而对新一轮的网络语言行为产生影响。具体见图1。

(二)网络语言行为动机的确定

在归纳总结出网络语言行为的一般模式之后,紧接着就是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的动机测评问题。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是由什么激发的?是什么决定了青少年的网络语言选择?为更好地把握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认知,需编制出一份良好有效的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动机问卷。

在搜索关键词如“网络语言行为”“青少年”等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动机的特点,罗列出各种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动机的具体内容,编制成网络语言行为动机问卷题库。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将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行为分成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所谓有意识,即在明确知道网络语言含义后,依旧做出对应的网络语言行为。所谓无意识,即由于周围环境的熏陶,自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网络语言,如情绪较为激动时。基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角度入手,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总结归纳出六个选项,即选项一:由于集体中很多人使用网络语言,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便也开始使用;选项二:网络语言非常流行,不使用网络语言会显得自己很落后;选项三:在无意识、不自觉情况下接受并使用网络语言;选项四:网络语言可以体现自我语言的创造力;选项五:网络语言非常搞笑、减压、掩饰隐私,能够有效地表达自我情绪;选项六:纯粹喜欢网络语言而已。

网络语言行为动机选项确定后,相应的网络语言行为动机初试问卷便已编撰完成。在正式的问卷调查中,336名被试者使用网络语言的动机分布情况(多选)比例为:55∶67∶231∶28∶167∶2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少年会在无意识、不自觉的情况下开始接受并使用网络语言,而他们持续使用网络语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网络语言可以有效地表達自我的情绪。

四、青少年网络语言行为规范措施

语言是个人价值观的外在表现[5]。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语言规制难度大,导致网络语言环境混杂,不良语言充斥其中。随着网络的普及率不断增加,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加入网络大部队,成为网络主力军,他们不仅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更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在不良网络语言侵蚀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不良影响。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是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直观表现,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为此,引导并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刻不容缓。

使用动机是行为的源头,从动机入手,对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进行规制,促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是可行的。综合调查数据结果,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制。

(一)社会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输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价值习惯

价值习惯指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作出的下意识行为选择。价值习惯受到日常价值观输入的影响。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是环境熏陶下的结果。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存在不良影响。由于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网民仅考虑语言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价值性,导致尚在个人价值观养成阶段、未有准确判断力的青少年受不良网络语言的影响,不分场合地使用网络语言,甚至于在无意识情况下形成校园言语暴力或参与网络语言暴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的危害程度并不低于肢体暴力。青少年群体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社会有必要承担提供健康语言环境的义务,让其远离网络暴力。为此,在有青少年群体的场合,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成年人都应严格要求自我,树立榜样,加强正确价值观的输出,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价值习惯。

(二)学校要加强语言教育,规范青少年语言使用行为

作为最易“出圈”“爆火”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最明显的影响,即导致青少年的语言日益网络化。不难发现,在互联网盛起的这些年,诸如“MM”“GG”“23333”“BT”“爷青结”①等网络语言也频繁地出现在学生日记、周记、作文中。一般而言,语言可分为书面语与口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手段,其本身更偏向于口语一方,只是由于网络对距离的不限制,使口语活跃于网络平台,以书面语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导致口语书面化。然而,此书面语非彼书面语。它既不严谨,也不规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不仅是人类沟通的符号或媒介,更是人类思想、生命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情感认同的表征。如果任由青少年语言日益网络化,必将严重损害中华文明。作为青少年语言使用行为的教育方,学校应培养青少年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使青少年更深入、真实地感受中华传统语言的魅力,而不是局限于网络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浅显趣味性。

(三)丰富青少年娱乐项目,扩大娱乐选择范围

熟练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长时间接触网络环境。从行为动机的角度上看,青少年使用网络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玩。通过一个“玩”字,便可发现许多问题。一是青少年能够参与的娱乐项目较少,家庭、学校、社会更多关注的是青少年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其对于快乐、兴趣的追求。二是缺少针对青少年的网站,而现有的青少年网站趣味性不足,对青少年的心理把握不准确。爱玩是人的天性。在充分关注青少年学习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遏制他们的快乐,家庭、学校应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习惯,并积极地带领青少年接触更多其他的娱乐项目,让青少年在娱乐探索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使青少年的眼界不单单局限于网络。同时,政府也应在各地开展免费娱乐项目,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有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

注释:

①“MM”、“GG”、“23333”、“BT”、“爷青结”:MM的意思是妹妹或美眉。GG的意思是哥哥。23333,网络用语,大致意思就是啊哈哈,非常好笑的意思。BT,并非变态之意,意思为活跃思维有创造性。爷青结,一般指爷的青春结束了。爷的青春结束了,简称“爷青结”,网络流行语,大多数是表示一件自己喜爱的或关注的事情或事物,结束了没有了,这类人也被称为青结工。

参考文献:

[1] 王佳鹏.从政治嘲讽到生活调侃——从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看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9(2).

[2] CHEN XIN,SIU KIN WAI MICHAEL.Exploring user behavior of emoticon use among Chinese youth[J].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7(6).

[3] 安永丽.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

[4] 胡瑜,郭仁露,巩彦平.青少年公益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5] 陈琳.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使用影响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5(2).

作者简介:伍晴晖(1997—),女,汉族,湖南平江人,单位为湖南理工学院,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与实务。

顾孜孜(1997—),女,汉族,湖南平江人,单位为湖南理工学院,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实务。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