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21-09-13朱炳生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测评

朱炳生

摘   要: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测评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并探讨了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综合评价结果较好。从各个维度来看,高职学生“行为投入”评价结果较好,“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表现一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籍、父母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学业基础、学习兴趣、年级、身份及院校类型和支持力度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高职院校应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实习实训教学,加强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

关键词: 学习投入度   测评   行为投入   认知投入   情感投入

一、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投入度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库恩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投入度”概念,不少学者构建了学生学习投入度的三维研究架构,即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Shaun Harper,2009)[1](1-15),并开发了学生学习投入度相关测量工具(Jennifer Fredricks,2012)[2](764-781)。关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也有相关研究,Robyn Gobiss和Dr Jenny  poskitt(2010)指出学生学习投入取决于机构内和机构外很多因素[3];Wilson TD(2006)提出了学习行为的三个影响因素:个人特质、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4](658-670)。国内学者汪雅霜(2012)也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进行了研究[5](32-36)。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进行测评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研究相对欠缺。本文构建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测评,从学生个体和院校特征两个方面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因素。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调查

本文从“行为投入度”“认知投入度”和“情感投入度”这三个维度编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行为投入度主要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认知投入度主要测量学生的深层认知策略;情感投入度主要测量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5点量表法。此外,还调查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体和院校特征两方面。学生个体变量包括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2019年3月至5月对江西南昌、宜春、新余5所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63份,收回有效问卷578份。

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评价

1.测算指标权重

(1)因子数量的确定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调查数据适合因子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因子个数,由于前3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大于60%,且特征值都在1以上,故原来的12个指标可用上述3个因子替代。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2)计算因子得分

我们通过因子旋转计算因子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3)指标权重与综合值计算

各个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设综合指标值为Z,则:

其中为各个指标的权重,y为相对应的指标值。

根据表3可知,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12个二级指标中,“我努力学习是因为我爱学习”的权重最大,为0.108090;“我会提前预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的权重最小,为0.06097。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评价得分均值为3.33710分,最大值为4.763555分,最小值为1.291128,得分在1.0—2.0的占0.692%、2.0—2.5的占5.1903%,2.5—3.0的占20.2422%,3.0—3.5的占35.2941%、3.5—4.0的占29.4118%、4.0—4.5的占8.3045%、4.4.5—5.0的占0.8651%。

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度。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首先对这3个维度进行评价,然后将该层次的评价结果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总体评价的模糊关系矩阵,计算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综合评价结果。本文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表现定义为:V={完全不符合,不符合,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评语的分布概率确定该指标对相应层次评语的隶属度。

高职学生“行为投入”维度评价矩阵为:

=0.23810.19590.17130.19980.19490.0052   0.0744   0.2716   0.4602   0.18860.0156   0.0709   0.2388   0.4810   0.19380.0069   0.1246   0.2595   0.4394   0.16960.0208   0.0675   0.2405   0.4758   0.19550.0311   0.1453   0.2924   0.3893   0.1419

=(0.0157   0.0948   0.2609   0.4500   0.1786)

高职学生“行为投入”维度对评语的隶属度分别为0.0157、0.0948、0.2609、0.4500、0.1786,综合得分为3.681。其中最大的隶属度为0.4500,与之对应的评语为“比较符合”,从“行为投入”维度来看,高职学生学习投入表现“较好”。

同理,我们计算高职学生“认知投入”维度、“情感投入”维度及学习投入度综合指标对评语的隶属度和评价得分见表5:

高职学生“认知投入”维度对评语的隶属度分别为0.0935、0.1747、0.3276、0.3132、0.0910,综合得分为3.1335。其中最大的隶属度为0.3276,与之对应的评语为“符合”,从“认知投入”维度来看,高职学生学习投入表现“一般”。

高职学生“情感投入”维度对评语的隶属度分别为0.1014、0.2095、0.3039、0.1959、0.1892,综合得分为3.1617。其中最大的隶属度为0.3039,与之对应的评语为“符合”,从“情感投入”维度来看,高职学生学习投入表现“一般”。

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总体指标对评语的隶属度分别为0.0683、0.1569、0.2966、0.3259、0.1523,综合得分为3.337。其中最大的隶属度为0.3259,与之对应的评语为“比较符合”,从总体指标来看,高职学生学习投入表现“较好”。

四、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因素分析

从学生个体和院校特征两个方面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因素。因变量为学习投入度,自变量包括学生个体和院校特征两方面。学生个体变量包括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其中,先赋性因素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受教育程度、户籍。自致性因素包括学生学业基础、年级、专业、学生身份、学业规划、学习观和学习兴趣。院校特征变量包括院校类型和院校支持力度,院校支持力度分个等级(包括教师教学支持、人际互动、实习实训支持三个方面)。变量赋值及描述性统计见下表:

从回归结果来看,在学生个体先赋性因素中,性别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女生比男生学习投入度更高。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户籍都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学习投入度更高,父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比未接高等教育的学生学习投入度高,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学习投入度高。

在学生个体自致性因素中,学业基础、年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学业基础越好,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学生身份是影响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学习投入度高。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学习兴趣对学习投入度有顯著的影响,学习兴趣越浓的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院校类型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示范性院校学生比非示范性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高。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院校支持力度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院校支持力度越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综合评价得分为3.337,总体表现较好,但从各个维度来看,高职学生“行为投入”评价结果较好,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表现一般。

在学生个体先赋性因素中,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户籍都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女生比男生学习投入度高,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学习投入度高,父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比未接高等教育的学生学习投入度高,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学习投入度高。

在学生个体自致性因素中,学业基础、年级、学生身份、学习兴趣都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学业基础越好的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度高,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学习投入度高,学习兴趣越浓的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

院校类型、院校支持力度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因素,示范性院校学生比非示范性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高,院校支持力度越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

2.研究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兴趣与院校支持力度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积极显著因子。当前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创建ARCS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将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加大教师教学支持力度,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升级换代,实现教学客体与主体的翻转、教与学方式的翻转、浅层学习与深层学习的翻转。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训支持力度,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采用全过程、无缝式教育实践模式。

此外研究结论表明,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度高,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学习投入度高。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习上的带头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Shaun Harper. Student Eng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2009.

[2]Jennifer Fredricks. The Measurement of Student Engagem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Methods and Student Self-report Instruments.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 Engagement[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2012.

[3]Robyn Gibbs &  Dr Jenny Poskitt. Student Engagement in the Middle Years of Schooling(Years 7-10):A Literature Review[R].2010.

[4]Wilson T D.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6,2(6).

[5]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8YB383)。

猜你喜欢

测评
分层异步 同步达标
体育教师的成长更需要“工匠精神”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多维剖析测评数据,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