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的地理环境对阮籍诗风的影响

2021-09-13孙澳敏仲李雯朱琳曹美琪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阮籍意象诗人

孙澳敏 仲李雯 朱琳 曹美琪

摘   要: 阮籍所处的中原地区交通发达,为他青年时游历山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对他创作《咏怀》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咏怀》诗中可以看到多个行吟关键词,如“徘徊”“登高”,同时夹杂了许多如“西山”“三河”等地名,更凸显了行吟特质。阮籍的行吟诗与他四方游历的经历、陈留的环境、魏晋时代整体的政治环境、思想倾向等脱离不了关系。主要探讨中原地理环境对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关键词: 阮籍   行吟诗风   《咏怀》   地理环境

刘勰的《文心雕龙》①提过:“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句话强调文学的变化与世俗环境、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咏怀》八十二首,不仅是一组感怀诗,通常也被当作一组政治隐喻诗。阮籍生于魏晋这个政权交替的动乱年代,当时,司马氏实行残酷的统治,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血腥屠戮不断发生。自汉末起政治动乱,各政治集团互相攻讦掀起战争,天下生灵涂炭。与阮籍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因深恶痛绝当时黑暗的官场,强烈拒绝出仕。《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他抒发个人志向、不与山涛之流为伍的作品,正因此他遭到了朝廷的迫害。从这个角度考虑,阮籍这时既然要避祸全身,就不得不委身于朝廷,心里的极不情愿与身体上的身不由己的冲突,需要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愤懑,以诗歌的形式曲折隐晦地表达心情。如《咏怀》其十七②: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诗中“独坐”“旷野”“孤鸟”等意象,无不透露着作者茫然又孤独的心情,作者登上九州,望着茫茫的旷野,没有人同他一起,出门之后甚至路上连车马行人也看不见,孤鸟和离兽各自去往别地,作者的内心是何等孤独才写出这样的诗篇。此外,阮籍曾向往过隐逸闲居的生活,但是他身不由己。当下的政治让他无法实现“浊酒一杯、弹琴一曲”的隐居生活。阮籍认为这个社会既不安全又毫无快乐可言,人民生活更谈不上幸福,因此,庄子的一些神人飘逸的形象便屡屡在他的诗中出现。如《咏怀》其二十三②: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沐浴丹渊中,照耀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吟咏的仙人都是来去自由之人,都是可以逍遥于天地之间的人,他们可以尽情享受着日月的照耀。象征着作者想要超越现实的羁绊,以寻求自己理想的社会的愿望。

我们进一步阅读阮籍的诗歌会发现,阮籍除了写一些关于政治的诗歌以排解心中的愤懑外,还表达出了深刻的理想思考和尖锐的社会悲哀。独特的时代背景,为士人在生命意识方面体会到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保障。在当时的社会,生命价值颠覆以后,诗人发出了对生命短暂及其脆弱的微妙复杂的认识。其中有集中表现了忧生之蹉跎感叹:“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其三十三)在阮籍眼中人的生命受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时间总会逝去,容颜总会衰老,精神也大不如前。也有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留恋:“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其五)这句诗虽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早上还是青年,到了暮晚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更能让读者体会出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作者曾想过去追求长生不老以摆脱短暂无常的生命,最终发现那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可实现的。作者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民苦不堪言、朋友惨遭迫害,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无奈与忧伤,在他的诗中处处都体现着悲愤的心情,挥之不去。

除了上述阮籍对政治的感叹及对生命意识的思考外,最能反映地域对其诗歌影响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咏怀》。诗中运用切换、对举、弱化等多重手段并且使用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意象,使地理空间渐渐在诗中铺展开来。无论是作者生存的地方还是游历之处,其地的政治与文化、习俗等都会对其诗歌产生影响。下面就阮籍诗的行吟特质作具体阐述。

一、阮籍的漫游之处及环境对其诗歌意象的影响

中原位于中国中间部位,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政治等,并且与燕赵、荆楚、西晋等地相连。阮籍是陈留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河南在战国到隋唐时期成为全国的交通中心。此外,流经中原的河流非常多,为来往船只提供了便利,为诗人游历各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期的阮籍就崇尚漫游。虽然阮籍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博览群书,写出了众多优秀的篇章,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当地的环境仍然提供给了阮籍很多写作的题材和意境。地域的风俗习惯也会影响诗人诗歌的创作,从历代史书记载及他的文章特点可以肯定的是,阮籍是一个非常喜欢游历的诗人。

首先,陈留的地理环境对阮籍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都有影响。陈留及其附近地区多山冈并且多沼泽和林地。《陈留志》曰:“有陵树乡,北有泽,泽有天子苑囿,有秦乐厩,汉诸帝以驯养猛兽。”③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陈留这个地方不仅山水优美,还有天子经常在这里打猎,因此肯定不会缺一些飞禽走兽。从阮籍诗歌的意象中我们发现此地的环境对阮籍诗歌的影响。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用到植物与动物的意象颇多。如:“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②(其九)桃李和佳树这些植物意象都是极易凋零的,表现了繁荣的无法持久,一定意义上暗含了生命的凋零。诗人还用了秋叶、秋草等意象。如:“秋风吹飞霍,零落从此始。”(其三)诗人用这些凋残、肃杀的植物意象,使诗歌在表现层面更加丰富,意象更符合他的处境。也有松柏、景山松之类的意象:“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嬉。”(其六十四)它们都是品格坚韧、意志顽强之类的植物,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不屈精神和理想世界的寄托。再如:“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其十三)其诗中“树林”“原野”“水泽”“飞鸟”意象的出现频率远高于此前或同時期其他的作家。阮籍诗歌境界深受陈留地区的自然环境影响,诗歌中动物和植物类意象颇多。

其次,陈留地区任情不羁和崇尚文艺的士风对阮籍影响极大,主要有:远离政治,崇尚隐逸的思想。游仙和隐居主题在阮籍的《咏怀诗》里很常见,他推崇巢由、夷齐等隐士,并在诗歌中赞扬他们,表现出对仙界的向往。如《咏怀》其七十四,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想要过安贫乐道的日子,表达了对道的精神的赞美,认为“清洁存精神”。还对巢由的高节志气加以赞美。总之,对于阮籍来说,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处世之道,都可以从故乡陈留中找到渊源。

阮籍的漫游,通过系统整理可以发现,主要围绕陈留附近的风土展开,漫游的距离不是特别远。如广武、亢父、东平等地,这些地方也并不是大地方,但是对阮籍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阮籍的漫游实质上和屈原相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自我的流放,他们借漫游去散心或者抒发心中之感,都是“伤心之游”。这种方式主要是诗人入世之前的消解方式。入仕以后,政权的纷争及与司马氏各种周旋,让诗人心中充满了不满与愤恨,但是又不能直接表露出来,这个时候他解忧的方式就由漫游变为饮酒,酒有助于文人倾吐情感。阮籍很多表达对政治和现实不满的诗歌,都是在喝酒以后所作的。但是在这个环境下,他无法直接表达悲愤哀怨,便借酒书愤。即使是酒后发泄心中的不平与愤懑,也不敢直白陈明,只能含蓄隐晦地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这种含蓄隐晦的诗风对后人影响深远。后人将醉酒认为是阮籍与司马氏斗争的智慧缩影。阮籍虽然如此喜爱酒,但是诗中却看不到酒的影子。阮籍是想在饮酒中忘记痛苦,忘记现实的悲伤,但是酒醒后忧生之蹉跎感叹又占据诗人内心,但此时酒的麻痹作用已然无效,因此,在诗中又何必提起那已经失去作用的酒呢?饮酒既是阮籍抒发内心愤懑的方式,又是他躲避祸患的重要途径。

二、《咏怀》诗的行吟特质在意象上的具体表现

(一)“徘徊”类意象

其中“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的总纲。在《咏怀》诗中,实际上“徘徊”出现了很多次,如:“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其七)“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其六十四)在阮籍的《咏怀》其一中写道: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②。

我们可以想象:深夜漫漫,诗人因为忧思繁乱不能入睡,只好将情感倾入琴声以自我排遣。他看见薄帷上的月光感到寂寞哀伤,甚至感到凄清的夜风吹透了他的胸膛。他眼见的是如此孤寒的月光,胸中所感受的是如此凄冷的晚风,耳中听到的不仅是野外孤鸿的悲鸣,还有寒鸟在北方树枝枝头的哀叫。诗人徘徊着,发现那明月、清风、孤鸿、翔鸟都不是他所期待、喜爱的,它们是幻灭,是孤寂,是哀伤,除此之外诗人什么也找不到了,诗人只有独自一人排遣这忧愁的情思。可见作者往往在感觉困惑或者痛苦时独自徘徊。虽说作者徘徊空堂,像是徘徊在家园之内,但是作者的思绪或者情感,往往已经徘徊出了狭小的地理空间限制。徘徊于蓬池之上,更突破了以往地理范围的限制,作者一人独步漫游在寂静安谧的蓬池边,没有嘈杂声,也没有扰乱作者思绪的事物,他可以尽情地打开心扉,吟诵心之所想。如《咏怀》其十六②: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着斯章。

诗人忧伤地徘徊在蓬池边,多次回首眷恋地看着魏国的都城大梁(暗喻曹魏都城洛阳)。他看见人世间像蓬池的水一样波涛汹涌,像旷野的杂草一样丛生。看见旷野上野兽四处纵横,飞鸟一一跟随着飞向远处。就在九月十月相交,日月完全相对的时候,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北风让天气更加严寒,阴冷的天气让天上降下了寒霜。作者却像一个久居外地的旅客一样没有朋友知己,他的苦闷哀伤跃然纸上。作者还指出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小人计较他的功业,君子遵循做人的道理。即使可能会被怪罪,也不会顾惜自己的安危,将自己的感受写成诗记录下来。正是因为作者徘徊在蓬池邊上,才使他彻底敞开心扉,此时的作者知道他也许会被怪罪,但是仍毫无顾忌地抒发心中所想。

(二)“出门”类意象

阮籍诗歌中有大量与“出门”有关的描写,甚至很多时候直接指明“出门”一词,表现阮籍诗歌的行吟特质。还有一部分的徘徊也已经暗含了作者的出门。如:“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其九)“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其十七)这两首都是直接表达了作者步行出门或者驾车出门。作者也许未言明“出门”出向何处或者为什么出门,但是我们根据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境不难推测出作者出行的意图。阮籍的《咏怀》其三十②:

驱车出门去,意欲远征行。征行安所如?背弃夸与名。夸名不在己,但愿适中情。单帷蔽皎日,高榭隔微声。谗邪使交疏,浮云令昼冥。嬿婉同衣裳,一顾倾人城。从容在一时,繁华不再荣。晨朝奄复暮,不见所欢形。黄鸟东南飞,寄言谢友生。

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作者驱车出门,本来是打算远征,但是去往哪里?远征又是什么样子呢?不过是背离名声与夸耀。天上的浮云将白天变得昏暗,似乎暗示着当时朝廷奸佞之小人颇多,民不聊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驾车出游目的是疏散内心的不满与愤懑,正是因为内心愁苦,才会有要出门的动机。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阮籍《咏怀》诗中大量对地名的使用。因为阮籍崇尚漫游,所到之处有时候会直接以地名的形式展现出来。如:“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其五)“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其五)“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其十六)但是,多数诗篇诗人并没有直接指出地名,而是掩藏地理空间的具体背景,使诗歌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共性。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其一)外野是哪儿的外野?北林又是哪儿的北林?并没有确切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也不是外野和北林,而是通过这两个地方渲染环境的偏僻、幽静与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寂与凄凉。

阮籍的《咏怀》组诗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情寄托,但价值远不止反映诗人的感情,可视为一组行吟诗,行吟是这组诗的重要构成要素。其中包含大量行吟关键词,如“徘徊”“出门”“驱车”“登高”“驱马”“步游”等,描写真实的漫游场景,且多集中于前半部分的诗歌。阮籍因政治失意,往往需要漫游者抒发内心的愤懑,他所行到之处的地理与风俗等对他的诗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阮籍的这种行吟的特质,使其思想意蕴和美学特质在诗歌史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阮籍生于魏晋动乱时代,政治的不得意使他的诗歌常常带有苦闷、彷徨的忧伤色彩。阮籍“因忧而游”,阮籍所生活的陈留及游历之处都对他的诗歌意境或者意象产生了影响。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来,阮籍诗歌的行吟特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些作者游历之处的风景,更反映出了作者心态的波澜起伏。他的《咏怀》诗理应在行吟诗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总之,阮籍的《咏怀》诗有很大的审美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和探索。

注释:

①《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年—502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②羅仲鼎,编著.阮籍咏怀诗译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③王先谦.郡国志[M]//后汉书集解(影印):卷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

参考文献:

[1]韩姝婷.玄学对魏晋时代阮籍诗歌创作影响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05):57-60.

[2]王京州.论阮籍《咏怀》诗的行吟特质与地理空间[J].中国文学研究,2018(03):64-69.

[3]朱立新.试论竹林七贤对陶渊明、谢灵运诗词的影响[J].邢台学院学报,2010,25(01):102-103.

[4]许倩.多角度看阮籍《咏怀》诗中的生命意识[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1):62-64.

[5]于德信.魏晋玄学与阮籍的游仙诗[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袁亚铮.论陈留的区域环境和士风对阮籍及其创作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5):124-130.

[7]戴道谦.魏晋士风、士人心态与魏晋诗歌的情感、风格[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8]韩姝婷.魏晋玄学对阮籍文学创作风格影响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3):88-89+93.

[9]苏雯.竹林七贤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0]孙彩萍.试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意识[J].雪莲,2015(35):19-20.

[11]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02):35-43.

[12]卢洋.阮籍诗歌意象中的意象与创新[J].名作欣赏,2019.4.

[13]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343,322.

猜你喜欢

阮籍意象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人与花
“玉人”意象蠡测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阮籍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