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

2021-09-13王燕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

王燕

摘   要: 将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现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建设法治校园、实现校园和谐的前提,也是国家层面对高校基础性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法治教育内容和目标,随后提出了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路径,以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 法治教育  高校思政课   融合路径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将法治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相结合。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对于社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并且提供具体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逐渐成为普及法治教育的第一阵地,思政课堂更是承担了完善和加强法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使命。因此,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法治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依靠法治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1](175-176)。法治教育主要包括对公民法治思想、法治原则、法治制度、法治执行过程等多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们对法的精神、法的原则及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认同,将这种治国的方略应用于生活与工作之中。法治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方式,将法治相关概念、知识理论和内容传播给大众,让人们形成正确的法治认知、情感及态度。通过法治教育内涵可以看出,法治教育在宣传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对法律内容和条例的宣传,应当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条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解读,重点在于培养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方式。

(二)法治教育的目标

法治社会的建立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单独存在,与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相关联。法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推动法治社會的建立,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和社会建设者的重要责任使命[2](89-93)。因此,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应当立足由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治信条等多个内容所构成的多维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以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捍卫者为目的。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不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心,帮助大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并且维护国家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积极主动地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事实上,法律素养的形成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可以为大学生形成法律素养提供途径和平台。思想政治课及相关选修课在高校的开展十分普遍,主要起传播正确思想政治内容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等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视[3](73-74)。党中央及国务院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针,目前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学教师可以通过将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方式,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法治思想和法治观念。

(一)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客观需要

虽然我国各高等院校逐渐重视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法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一些大学生仍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找到影响法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具体原因[4](90-93)。首先,思想上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知,是影响大学法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具体原因之一。高校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一部分大学生拥有较健全的法治认知体系,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大学生仅仅了解一些相关法律知识,远远称不上法治知识,因此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其次,法治课程教育仍存在局限,学时没有得到充分保证。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主要体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开展,然而在其他思政课堂上没有较多地体现法治教育相关内容。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师资缺乏,一些法律内容相关的选修课开设得较有限,难以满足广大高校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一个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能否得到大众认可,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甚至这个国家能否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法治宣传逐渐走上正确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庞大、人口数量较多,难以将法治宣传深入各个地区,因此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是较高的,较容易理解法律内容的根本内涵,大学生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是尤为重要的,甚至直接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及民族的希望[5](40)。习近平同志在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高校要通过法治教育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让广大大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素养且能够自觉践行法治价值观。

(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国提倡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础是需要具有法治品质的公民。近些年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6](160-163)。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即我国公民的法治品质难以适应法治化进程的要求。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具体来说,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高等院校需要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培养目标。大学毕业生拥有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公民最基本的能力是协调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法律涉及的主要范畴之一。因此,培育大学生健全的公民意识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核心素养都需要不断提高。需要让学生在法治的认知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有体系有规划地了解法律形成,将对法律的理解逐渐从法律条文发展到法律信仰之上,并且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从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顺利建成依赖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社会民众对法律心理上的认同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世界知名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所提出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7](74-77)。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将影响终身发展。通过对学生开展有体系的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其在日后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理性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暴力处理问题现象。这样一来,他们的子女在引领之下会变得更遵纪守法,我国法治社会逐渐形成。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国家法治化建设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落实情况。

三、法治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当前各个高校应当不断加深法治教育认知,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形成。由于受到一些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还存在法治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时长较短、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改进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是尤为重要的。

(一)提高思政教师的法律素养

事实上,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宣讲及示范对于学生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只有以身作则、遵守法律规范及信仰法律权威才能够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知法懂法[8](58-61)。教师在讲授法治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然而我国存在思政教师毕业于教育哲学专业的情况,没有经过系统的、规范的法律教育,因此对于法律教育的开展和把握并不十分精准,影響学生对法治内容的学习。各个高校需要尤为注重这一方面问题,加大力度引进法律专业人士。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法治教育培训力度,鼓励思政教师不断学习法治相关知识。通过研究探讨的方式,提高思政教师的法律素养,与此同时,可以采取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的方式,带给学生更实用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

(二)全面融入思政课教育体系

目前,普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课程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基础的。这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其他思政课中,较少涉及法治相关内容,致使我国法治教育难以系统性、连贯性地开展。各科思政课应当从学科立场出发,将法治教育有机地融入。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中,可以有规律地解读法律的产生本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意识形态的法律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适当融入法制史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介绍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此外,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法治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需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能够单单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还需要与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以设置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专题讲座,或者开展“中国之治”主题教育。总体来说,思政课程应当积极发挥自身在不同领域的相关功能,融入法治教育,形成密切联系、相互衔接又相得益彰的法治教育方式。

四、结语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生力量,需要更深刻地了解法治内容,熟悉法治文化,强化法治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当肩负起宣传法律知识的重要使命。除此之外,我国各个高校应当充分重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将大学生塑造成为同时具有法治意识和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梁聪.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4).

[2]何国萍,张艳.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5(006).

[3]张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与价值探究——以茶文化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03(009).

[4]周新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8(002).

[5]周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路径探究[J].知识文库,2019,000(019).

[6]陈磊.高校思政课中实施完整人格教育的路径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05).

[7]徐洪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以绥化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5).

[8]沈群,戴娇娇,张春辉.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实践[J].中医教育,2020,39(6).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