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层次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2021-09-13刘伟李思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伟 李思

摘   要: 近年来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较广泛,将心理学的个人需求层次论用于分析国际社会的需求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在心理学的需求层次论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效夯实国际社会的经济基础,满足国际社会的生存需求;为国际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机制保障,满足国际社会的安全需求;调和单一国家个体理性与国际社会集体理性的张力,满足国际社会交往与尊重需求。

关键词: 个人需求   国际社会需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

运用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分析个人需求与国际社会需求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加之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探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对需求层次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发展与实践丰富具有重大意义,对增强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具有重大作用,有利于世界人民同中国人民共同致力于构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协调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需求层次论及其应用于处理国际关系的可行性

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人为中心,研究总结出了人的各种需求及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该理论在近年来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互鉴中运用得尤其广泛。利用需求层次论研究国际社会需求,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对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的学科丰富、研究手段拓展等很有意义。国家需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国统治阶级的需求,即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人民的需求,因此从个人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什么是国际社会需求,是探析如何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前提。

(一)个人需求层次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首次提出个人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后来成为心理学经典理论之一。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一共有五种需求: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层层递进,追求下一层次的需求以上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为基础,首先是基础性需求,其次是高层次需求。人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各自占据支配地位的需求,在矛盾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务发展的性质,这个主要方面即一段时期内的最高需求,人总是不断寻找满足这些需求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以满足需求的动机支配行为,实现发展。

(二)国际社会需求层次

1.生存需求层次

生存需求是人们最原始的需求,如空气、喝水等,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满足生存需求,首先是要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需要。同理国际社会由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国家等要素构成。国际社会的生存依赖于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只有在基础性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国际社会和人类世界才能继续向前发展、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因此生存需求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需求。

2.安全需求层次

当生存需求不再是国际社会运转的主要内驱力时,安全需求开始向高一级阶段发展。安全因素是国际社会的支撑性因素,在危机时刻,国家关心的是可持续性的安全发展而非谋求物质利益或大国权力。当有事关全人类生死存亡的灾难性事故出现时,为了满足国际社会的安全需求,国家间的权力较量将让位于团结合作,联合将超越争端。

3.交往需求层次

国家是国民的共同体,国家与个人一样不能孤立存在。其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避免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此时获得国际社会认可便成为此阶段最紧迫的需求。帝国主义时期胜者独霸的丛林法则被淘汰,封闭排外的政治生态走向湮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高涨并期待获得认同,满足在国际社会中的交往需求。

4.尊重需求层次

国际社会的尊重需求,指的是高于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的复合需求。尊重需求,具有国际环境安全、世界经济话语权强、价值观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等特点。这与霸权主义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别,霸权主义强调权力斗争,尊重需求强调在国际社会中能使各单一国家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二、需求层次论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西方帝国主义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而是中国为谋求自身尊重和促进国际社会在发展中稳中求进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主导话语和基础平台,对满足国际社会的各层次需求具有深刻寓意。

(一)满足国际社会的生存需求

满足生存需求的物质资源,即满足国际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力量,要求全世界团结起来,而不是某个国家单打独斗。当今世界已日益发展成一个命运相连的地球村。人类社会从史前期渐次进入现代社会,现代化社会往往是多元的社会。马克思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资本犹如疾风使原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坍塌,国家主体性被扬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被强行卷入世界市场的腥风血雨中,国际社会践行的是资本的逻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谈到资本造成的世界性变革,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带来的却是一个异化的世界。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有其根深蒂固且无法彻底解决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愈演愈烈、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的制约、人的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环境愈加狭窄,国际社会的公共生存需求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造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冲突和对抗,局部地区动用武力争取生存的经济空间。在重重斗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设置贸易壁垒,加征关税,拉开新一轮贸易战。此时人类该走向何方?国际社会该如何继续生存?基于此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联合体,是对抗资本逻辑的成果,它旨在建构以公共逻辑为主导、以对话协商为特征、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性新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主体地域性、特殊性,不再以单一资本逻辑的逐利性和扩张性为立场,而是站在道义的高度擘画国际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可变成物质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与资本主义的旧全球治理理念抗争的结果,还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瓦解着以霸权主义为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是其最好的例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余年,经济迅猛发展,跃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保持在30%以上。2019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却将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了0.1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其他各国经济下行压力普遍比较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性发展贡献突出。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有7.4亿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4.4%,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七成,并且积极参与全球性减贫工作,支持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消除贫困,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世界人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改革开放之路,是满足中国发展的繁荣之路、满足世界生存的进步之路。

(二)满足国际社会的安全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世界经济体系得到改善,对体制、秩序、保护者实力的需求逐渐凸显。旧全球治理体系以治理之名而行统治之实,全球治理失灵的境况屡见不鲜,南北关系恶化、难民问题愈演愈烈。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的大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再次展现大国风范,提出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3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致法国总统的慰问电中,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表示愿同法方共同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中国仅用5个月就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是控制疫情最快最有效的国家,在中国最重视的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减少交往集会、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全国人民上下一致抵抗病毒、全国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在病毒防护和感染救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经验。在防控好本国疫情的基础上,中国积极与国际社会卫生组织、国际医学专家交流经验,派出国际医疗队奔赴疫情严重的国家,为他国提供抗疫经验、分享抗疫成果、无偿提供医疗物资。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参与国,中国致力于构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满足国际社会的安全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威胁。

(三)满足国际社会的交往与尊重需求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认为与他人建立联系是人克服孤独的重要手段。在满足国际社会生存和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往空间,在合作与交往中获得尊重与自我满足感。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国际社会交往主体的等级差、地位差,扩大了国家及地区间的交往赤字,弱化了国际社会交往与合作的基础,导致南北合作的整体性行动受挫。加之全球治理的单边主义论调、民族主义的扩散,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等逆全球化问题凸显,都体现着区域性合作的艰难、全球治理失灵。逆全球化倾向尤其表现在:特朗普政府大力提倡美国优先原则,开启了频繁的单边“退群”“退约”,先后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众多多边国际组织和《中导条约》等双边规范机制。当今国际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共同利益在观念和实践上,面临多重挑战。但全球性的挑战并非产生于全球化趋势,而是来自全球治理体系的弊端,来自管理全球化的方式方法。国际社会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除阻碍国际社会交往与合作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其制度体系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潮流,秉承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为满足国际社会的交往和尊重需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其一,顺应全球化,探索出了一条协调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张力的合作共赢之路,既避免了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理性在国际交往中的狭隘性弊端,又弘扬了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集体理性。其二,旨归合作共赢,深入构建“一带一路”。目前中国“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经济总量逐年递增,占据世界经济总量30%以上,涉及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参与者日益成为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平等交往的理念,打造一个和平发展的交往平台,无论大国小国、弱国强国,皆坚持平等协商、共谋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为推动国际对话协商、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共同繁荣展现了中国力量。其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区域发展推动国家繁荣、以国家力量推动国际发展。中国的区域治理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经济特区当中,习近平同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欢迎世界各国更多地参与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国际社会交往空间将越来越大,协商合作的道路将越来越宽,将有效满足国际社会交往与尊重的需求。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应当从哪里开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变局时期的必然选择,是对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是满足国际社会生存、安全、交往和尊重需求的理论基点和实践选择,给国际社会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全球治理、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和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正逐步认知中国智慧,感知中国力量,听懂中国声音,从中国方案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2]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肯尼斯.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胡少华,王红缨,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4]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5]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让全球化造福全球[M].雷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课题项目: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与效果研究(HNJG-2020-0056)阶段性成果;中南大学2020年教改项目(普通教育类)——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与效果研究(2020jy108)阶段性成果;2021年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2021zzts0415)。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