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美育素养

2021-09-13林丽琼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林丽琼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提高大学生美育素养,具有特别意义。笔者以厦门工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美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寻求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美育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美育素养

大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意、情、体、美等素质为目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美育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网络信息化,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认识到美育在大学生心灵塑造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美育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1]。

一、大学生美育素养的内涵及美育的重要意义

美育能够借助人们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比如美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操,促进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旨在促进人们在道德、智慧和体格上的全面和谐发展。美育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德育蕴涵于美育中,美育促进德育的形成和发展,美育有助于道德增强教育效果。总而言之,在高校中提高美育素养是使大学生在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明辨美丑、振奋精神,乐于接受道德教育,热爱生活中平凡的点滴。

1.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是美育的主旨。首先,在接受美育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美育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深处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大脑中容易出现审美意象,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即人们通常说的灵感。其次,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美育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提高学生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

2.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

美育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和德育紧密相连,在审美活动或者美育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从而完善道德人格。其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实施美育,可以使大学生置身于审美情境之中,形成审美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审美心胸,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可以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大学生在美育实践中能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陶冶审美情操,产生感性与理性相交织的审美感[2]。

二、新时代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新时代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课题组对厦门工学院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调查对象涉厦门工学院五个院系中的8个专业(工程造价、会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自动化、国际贸易、机电)。其中文史类100份,理工类84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包括各个年级的在校生,其中男生80人,女生104人,男女比例为1:1.3。

调查主要分为: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课题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比较准确地得出新时代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

2.调查结果。

(1)新时代文化多元,大学生出现审美能力弱化、以丑为美的现象。进入新时代,文化发展趋于多元,文化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多样和丰富。与此同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大学生的美育过程中,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出来的是审美能力弱化、以丑为美的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价值的消解。当今大学生个性独立,思想多样,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使得这种思想多样性更加充分。文化的多元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释放五光十色的感性的同时,有可能使大学生失去辨别和审美的能力。这些由于文化多元而产生的审美能力弱化和以丑为美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新时代网络信息化,对高校来说美育是一把“双刃剑”。依据问卷调查我们得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互联网。40%的学生每天上网1小时左右,31%的学生每天上网2小时左右,1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只有4%的学生平时较少上网。也就是说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一方面,新时代网络信息化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美的感知和感受,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产生更多美的体验和灵感。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化给大学生美育工作带来挑战。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消极的、不良的信息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成形成、心智还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非常困难,有时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新媒体中丰富的信息很可能干扰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给大学生美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比如网络信息具有无屏蔽性,大学生被置于各种信息的包围之中,形成了选择观的多元性。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引导,大学生受到负面信息的干扰,对信息缺乏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就很可能在自我选择上出现问题。

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美育素养的路径

1.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启迪大学生心灵美。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重要平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是高校教育的题中之义。当今,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勢,以科学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又是为社会培育拥有健康价值观的建设者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能够承担引导重任的科学价值观[3]。此外,新时代面对价值观多样及信息多元,我们要善于甄别各种思想,精炼出那些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应大学生学情并且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致的,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各种文化中的精华。因此,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美育中,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之美。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立协调互助的校园人际关系。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和校园美育的目的相似,在高校开展美育工作,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传播美育理念,展示当今大学生多彩多样的美。通过多彩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之间可加深交流和认知,发现其他人身上的美。比如,有的大学生在文学创作上有独特的灵感,有的学生在艺术表演上展现灵气,有的学生在组织管理方面有领袖气质的领导才能等。高校可以通过文艺晚会、诗歌朗诵、学生志愿者活动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情感、自然、社会等全方位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引导,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此外,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助于形成协调互助的校园人际关系,助力校园文化美育体系的构建。

3.发挥新媒体力量,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随着网络、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力量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给高校美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比如利用校园公众号、高校微博传播励志人物先进事迹、倡导向善向美校园风气。高校应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校新媒体人才,将美的、真的、善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学生的心灵[3]。另外要强调的是大学生美育工作,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家庭、政府、社会也要助力高校美育氛围的形成。比如新闻媒体应多报道和传播积极、有能量的正向新闻,借助全方位的舆论引导,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只有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利用好、掌握好舆论导向,才能使大学生美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4.重视美育课堂设计,引导大学生追求向善向美人生。

美育课堂设计是高校美育的关键落脚点。大学美育要注重理论教学,高校应合理开设美育理论相关课程,讲授艺术、美学等课程,陶冶学生情操。

合理设置美育课堂是当代高校美育的关键任务。笔者认为,在当前高校美育课堂的设置中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育课堂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育理论必修课如“大学美育”“艺术修养”等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适当设计美育实践课程,如“摄影”“书法”“中外影视剧赏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感知美。二是美育课堂应注重与社会时政热点结合。如美育与当前抗疫主题教育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美育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理解在疫情防控下中國人的责任和担当,读懂我们的家国情怀,达到良好的美育育人效果[4]。

5.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充分发挥辅导员对高校美育的促进作用。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密切,他们是大学生高校生活中的服务者、心理疏导的咨询者、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高校生活的服务员,加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美育教育。新时代网络信息发达,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消极的、不良的信息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大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非常困难,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用丰富的人生经验、真诚的态度、魅力的人格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宝贵的指导。高校辅导员须借助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沟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坚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以审美性原则塑造美好形象,形成较强的个人魅力,为大学生树立榜样。除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外,还可以围绕大学生人际交往、思想素养提升、审美修养等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指导学生用美的情感和心灵处理人际、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惑[5]。

参考文献:

[1]李人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美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

[2]冉祥华.美育的当代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3]徐小洲.高等教育理念与现实[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4]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涛.论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社科类)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美育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JAS19440)。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