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与教育游戏有效融合的对策探讨

2021-09-13裴蓓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融合对策教育游戏小学数学

裴蓓

摘 要:對于不少小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既枯燥又抽象,学习困难度较高,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有些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简直是一种折磨,让他们感到分外的痛苦和难过。许多教师对此既无奈又着急,因此,探索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尤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融合对策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以教育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数学与教育游戏融合的特点

(一)具有较强规则性

教师在设置教育游戏的时候,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严格的规则,以此保证教育游戏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从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小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掌握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律,规则性较强的教育游戏可充分激发其挑战和竞争心理,以此提高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富有挑战意义。

(二)具有较强竞争意识

教育游戏多以挑战和竞争形式的展现,随着小学生不断地参与其中,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挑战心理越发旺盛,逐渐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这不但能够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激发其数学学习的潜在能力,增强整体学习效果。

二、将数学教学与教育游戏融合的有效对策

(一)巧用益智类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

教师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年龄小和熟悉启蒙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益智游戏中,促使其更加迅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游戏的形式应以简单明了和循序渐进为主,教师设计游戏时应根据本班小学生的应用水平分层,由浅至深,让其通过阶梯式的数学学习,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中,可以运用益智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们快速理解基础加减法的原理。首先,教师在设计益智游戏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好玩、好奇和好吃等年龄特征,由简至难地设置游戏,分别设立三关。第一关为抢答模式,教师首先提出“丰收的果园”的背景设定,并以果园的水果分配为引子提出相关问题。第一关的问题应简单明了,例如“小明采了6个苹果,他自己吃掉2个,还剩几个?”这样的简单问题。第一关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抢答的形式引发他们的竞争心理,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关的问题则稍稍提升难度,例如“小明采了4筐苹果,他分给小刚一筐,分给小红一筐,分给小王一筐,那么还剩几筐?”。这道题相较于第一关的题目,并未有太大难度提升,但是计算的对象由简单的一个要素变为多个要素,主要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第三关则继续提升难度,例如“小明采了4筐苹果,送给小刚2筐,小王又送给他1筐,那么小明现在有几筐苹果?”,通过重复的加减问题进一步锻炼小学生的个人思维逻辑能力,并以竞争抢答的方式激发其竞争心理,加强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游戏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升问题难度,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运用模拟类游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制定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学习力强和模仿力强等年龄特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模仿和学习家中大人或超市商铺的营业员们的举止动作。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角色扮演是常见的教育游戏之一,通过让小学生模拟扮演各类角色,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定的情景,使其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在虚拟类游戏中下达预定的学习任务,让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重点数学知识。角色扮演游戏也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形式之一,通过设立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将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环境氛围,以此增强他们的思想共鸣和理解感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可帮助小学生们迅速掌握钱币间的兑换关系和价值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商店”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通过抽签的形式分别扮演商店老板、顾客,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商品的名称或价格,由教师本人设计货币单位。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商店购物情景,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该如何使用钱币,让学生明确钱币与商品之间的兑换关系,借此训练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利用操作类游戏,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师应充分正视数学教学的特征和属性,合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和好玩的天性,通过操作类游戏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不但能够减轻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还能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的方式,提升其动手动脑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感悟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知》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拼七巧板游戏来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概念。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可准备一些七巧板,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拼出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七巧板游戏不但能够直观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概念,还可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诸多裨益。

(四)利用生活情境类游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

不少小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不学习数学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吗?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游戏时,应密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与数学问题,刺激学生旺盛的探索心理,引导他们持续探究、钻研和发现数学问题,这样不但可有效提高其对数学的认知程度,还能够提升其思维逻辑能力、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完“乘法”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出一道“出租车运费”的情境问题,交由小学生们解答:“假如你要坐出租车去博物馆,博物馆距离你家的距离是6公里,而出租车司机先生告诉你本次起步价为10块钱,后续每一公里为5块钱,妈妈一共给了你30块,那么你的钱够吗?”这道生活情景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都稍有难度,教师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应详细解释起步价就是出租车要走的第一公里的价格,也就是说第一公里单独收费10块钱,之后每公里才按5块来算,10+5×5=35,也就是需要35块,因此你的钱不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还能够考验其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加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提升其思维灵活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较高,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数学又存在单调、枯燥和抽象等特征,难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数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天性,采取教育游戏和数学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逻辑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宋欣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设计与运用[J].现代交际,2021(04):176-178.

猜你喜欢

融合对策教育游戏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中职德育的融合策略
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对策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