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接地气 方能入人心
2021-09-13冯培文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2期
冯培文
加强党员教育,上好党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一些党课之所以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话题离党员远,讲课形式呆板。好党课要让党员愿意听、听得懂、接地气。
讲好党课是一门艺术。贺龙曾经讲过一堂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党课。他讲课时没有讲稿,只在桌子上放了三样东西:一碗小米、一双布鞋和一个盛着小鱼的水碗。小米,代表百姓辛勤养育;布鞋,代表民众无私奉献;鱼水,代表军民深厚情谊。贺龙的做法启示我们,提高讲课的感染力、吸引力,首先就要学会“讲话”,多讲接地气的话,注重创新内容形式,让党课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大餐”。
信息化时代,党课只进行灌输式授课,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需求。党课教育要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必须紧贴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让课堂活起来、实起来、新起来,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可以多运用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在内容的新颖、生动、活泼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要善用身边的“活教材”,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中找素材、找亮点,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
我们常说,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情就是带着香甜味的糖衣。情和理对于党员教育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教育者要做到融理于情、情理结合,通过与之契合的表达方式,让道理富有真情实感、易于接受、暖人心田。党课滋味足,何愁不吃香。只有贴近时代、贴近党员、贴近实践,从平等的角度讲接地气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達出来,才能使党课如好茶,喝起来满口留香,回味起来甘甜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