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9-13高珊珊
高珊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有其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高校大学生就是思想教育的研究对象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风险防范意识,加之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种类繁多、涉及群体广泛,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很容易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造成伤害及损失。因此,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下的大学生受电信网络诈骗现象,分析其受骗原因,探究网络风险防范能力提高的方法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思政;电信网络诈骗;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53
1 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分析
小涵网购被骗案。00后大一新生小涵是忠诚球鞋爱好者,总是喜欢在网上购买新球鞋,在大一刚开学还未军训的时候,小涵想买一双球鞋军训使用,于是就在某购物网站进行下单。随后小涵就接到了自称网站客服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小涵所购买球鞋的型号以及价钱,反馈说是小涵的球鞋在运输途中,快递出了问題,货运车翻在路上,球鞋破损,现在需要给小涵进行理赔,会给他发个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即可获取理赔款。随即小涵手机上收到了一个链接,小涵并未多想,按照链接指示操作,输入个人手机号及银行卡等相关隐私信息,刚一填完提交,小涵手机就收到银行卡扣款5000元的消息。
透过此案例可以分析出:由于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大学生在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中,并未将链接短信认为是不法分子获取利益的手段,单纯以为只是理赔或获奖短信,同时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该同学并未及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由此更能看出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和隐私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将个人银行卡号、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不小心泄露,进而导致上当受骗的事情发生。
2 大学生易受电信网络诈骗原因探析
我们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当今大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自身所需信息,在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过程中更容易接触到各类虚假信息,一直以来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不强,很容易轻信虚假信息。充斥各类信息的网络时代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受骗等风险。
2.1 高校大学生自我风险识别防范能力薄弱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出生成长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移动原生代,擅长使用虚拟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显示,高校大学生平均每天会在至少5个平台上观看68个视频,十分热衷于参与网络活动并在网上发表个人言论,在网络上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但由于这一群体并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在面对虚幻的网络环境时,总是没有任何筛选的对信息全盘吸收,就暴露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例如,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与预防上当受骗的能力,也是因为高校在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风险问题方面仍未形成有效的预防机制,这就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现象时常发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高校辅导员注重现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充分利用起来,这就要求辅导员掌握网上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教育水平。所以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防范能力是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2.2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大学生思想还未成熟、三观尚在建立,大多数人还处于感性大于理性阶段,遇到问题想不开很容易冲动行事。高校安全教育中虽有反复提醒,但教育的实效仍有待提高。高校教育者只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群发信息等方式提示网络电信诈骗风险,显然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学校虽然已意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主阵地仍是现实日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划分并不像现实生活中那么明显,往往更多展示的是双方的平等互动性,对于老师所发布的内容学生并不总是特别关注,即使在关注与阅读之后也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原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和素材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部分高校教育者没有能够将素材和实际内容加以整合和优化,更别提很好的分析案例中细节。所以学校以及老师发表的内容并未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相关警示案例教育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2.3 高校对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有待改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人都要实践的必选项,这看似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实际上互联网环境下老师与同学间的距离并没有变得更近,反而出现了微信朋友圈、QQ空间设置对其不可见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的思想动态让老师无法详细精准掌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只展示给老师他们想展示的内容,有选择性的让老师关注其朋友圈也就是发朋友圈的时候选择分组,部分内容可见部分人员可见。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后基于自己的羞耻心,不想让别人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愿意将自己被骗的经历分享给同学与老师,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最后有可能想不开而发生悲剧。还存在一部分同学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想要解决问题却找不到途径,在问题发生后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以至于时机延误损失被扩大化。所以高校在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并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面对大学生亟须加强的网络风险防范问题,显然高校在这一方面准备并不充足。
3 高校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方法
网络欺诈是指犯罪分子对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络媒介平台对其实施欺诈并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长期生活在温室环境下的大学生面对其赖以生存的网络,往往其行为只凭自己的一时兴趣和冲动,无法辨别网络风险,使其诈骗很容易进入校园,所以高校提前制定一些预防措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