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育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

2021-09-13孙爱平

学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创造能力数学素养

孙爱平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教育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行,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被提上日程,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新课改的发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创新教育方式,积极组织各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先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际问题;创造能力;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25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科特色,不仅要讲授数学知识和运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如今,数学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初中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完备的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初中数学课堂,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数学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本身不注意自身能力的提高,使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着重探讨初中数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

尽管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是有些初中数学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选择的教学案例陈旧,缺乏实际教育意义,而且也不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管理并不严格,造成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数学教师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认为教师必须要把控课堂,如果让学生自由发挥,课堂将会难以管理,使师生关系恶化。还有些数学教师总是拿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成绩差的学生逐渐被教师所抛弃,数学课堂死气沉沉。

(二)学生兴趣缺失

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而言,更加抽象和复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往往推行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在习题运算时,发现有很多数学题都是重复的,或者只是变换了数字而已,这样就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散,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有些数学教师讲课水平很高,将数学知识讲解得十分透彻,但是没有联系实际,使得学生不会运用,每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都会遇到困难,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数学教师遵循新课改的精神,不仅会讲授数学知识和技能,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使得素质培养陷入困境。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还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忽略不讲了,以为学生都能够掌握,然而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又不敢举手提问,害怕影响教师授课。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初中数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

(一)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发展数学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大多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没对书本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的能力发展。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合理设计教学问题,让问题的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利用网络寻找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一些熟悉的案例或事件,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数学課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学生喜欢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和形象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更多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创编数学题,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进行测试,这样的方式十分灵活,便于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学生用心去解决数学问题时,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引导解决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区别对待: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计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目标,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逐步提升自我;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设计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学习注入动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实施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启发学生的灵感,改善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欲望,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分层,从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客观合理地进行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不断超越自我,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理论基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学习时少走弯路,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元素。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创造能力数学素养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