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09-13赵胜男

学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赵胜男

摘 要:艺术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在规范化、资源化的教育下,可令儿童实现全面化发展。基于此,特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概述,指出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9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学前教育逐渐向艺术类教育层面转变,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是单一以说教式教育为主,而是通过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导入,形成一个基于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氛圍,进而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但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其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满足预期教学目标,此类教育环节上的脱节现象,可能令儿童本身产生知识束缚问题,不利于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从问题本质出发建构多形式化教学体系,保证学前教育工作的开设可满足儿童发展特点,以此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开设艺术层面的教育,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文化素养层面的培养,保证儿童对艺术的感观具有一定的认知,令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儿童自身对事物的审美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从教育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工作的开设可有效为儿童提供一个艺术环境,通过艺术层面的教育,引导儿童逐步对自身的主观思维进行价值彰显,通过主观意识对世界形成一种感知力,进而提高儿童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创造能力。此外,儿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对外部的感知与理解,可有效增强自身的智力发育,特别是对于部分抽象事物进行解读时,儿童可通过主观思维的判断对事物进行多方面探讨,以此来提升儿童对事物是非的辨别能力。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工作本身属于社会文化与教育体系之间的过渡载体,通过文化与教学的融合,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文化氛围产生主观接受的态势,并且其主观意识将随着儿童不断成长而变得更为深厚,这就为后续艺术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导入提供了基础保障,进而为综合型、素养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中的“强加性”问题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体系的建构,主要是通过教职人员对儿童现阶段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结合儿童学习需求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界定出教育本身的功能价值。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儿童艺术教育所呈现出的强加性特点较为严重,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身主观思想作为指导,强加在儿童的思维意识形态内。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设定大多数是以教师自身所接受的行为为基础,未能以儿童本身为出发点,对各类教学内容进行确定,这就造成艺术教育无法为儿童现阶段学习需求提供技术保障,甚至将成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精神阻碍。如在对艺术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整个教学体系的建构脱离儿童现阶段的知识范畴以及实际生活,这就造成在知识渗透过程中,儿童无法对整个知识内容进行全方位理解,进而实现以某种灌输为主体的教学导向,无法真正发挥出艺术教育的本位价值。

(二)课程教学中的“框架性”问题

框架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艺术教育方面,在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仍旧以传统教育结构为基础,并未以艺术本身的文化价值以及素养价值为出发点。进而造成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仍旧以原有的成绩评价基准为主,即并未能针对整个艺术过程,实现针对化的教导,而是通过对艺术教育所具备的成果进行评价,来界定出儿童在当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从我国现有的课堂教育形式来看,多数问题的产生都具备固定性的答案,当对某一类艺术教育内容呈现出不同看法时,就是并未能针对此类问题的产生设定出相应论点探讨的形式,这就造成儿童无法发挥出教学主体的地位,不利于儿童在学前阶段主观评判思维的养成。

(三)课程教学中的“功利性”问题

学前儿童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儿童的文化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等,通过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激发出儿童自身对学习的一种激情,然而,从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程度来讲,整个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这就造成儿童艺术教育本身的资源化逐渐向庸俗层面转变,即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并不是单纯以文化素养为出发点,而是以文化学科的成绩或者是特长来作为升学的重要标志,无法发挥出艺术教育的价值。甚至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本身具有较大的期望,将自身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造成大量艺术教育资源全部压在儿童身上,令儿童无法在孩童时期得到应有的放松,长此以往必然加大儿童的逆反心理。

(四)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问题

局限性问题的产生受传统教育文化、观念文化的影响较大。父母与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其自身行为对孩子自身主观思维影响程度较大,导致教师或者是家长在儿童的思维体系中呈现出一定的权威性,进而认为一个孩子听话即为优秀的认识,殊不知此类强加式的教导将对孩子自身的思维进行局限,令孩子在活动中无法形成独立的思考意识,进而降低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应对策略

(一)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提高儿童的教育地位

艺术教育通过知识资源的导入,为儿童提供一个教学导向,保证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出自身思维中所存在的创造意识。为有效提高艺术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中开展的实效性,必须将儿童作为教学中心,通过对儿童在现阶段的学习行为以及自身发展特性进行解析,将艺术教育资源立足于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彰显载体之上,以提高儿童与实际教学工作之间的契合度。教师在课堂上则应摒弃原有的权威性角色,通过与儿童群体进行交互实现真正艺术层面上的交流,通过自身情感的代入对整个艺术教学知识点进行解析,并逐步引导儿童养成独立思考思维,令教育与儿童自身发展特点形成精准对接,进而提高儿童自身的艺术素养。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