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微知著 探骊得珠

2021-09-13李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杜甫李白意象

李平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单一背诵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解题技巧,对诗歌中表现出的意境之美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只是浅尝辄止。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应该挖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背景,解读意象,从而更细致透彻地对诗歌进行品读,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要抒发的情感。

一、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题

诗歌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歌常常是诗人经历的外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往往要先从诗人的生平经历着手,把握诗歌的创作风格,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即“知人论世”。如解读杜甫的《登高》,首先得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写此诗时的时代特点。杜甫写这首诗时已有五十六岁,当时的他被贬谪到夔州,经历着极其困窘的情况。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各方势力乘势略地侵城,国家混乱不堪。身体的疼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种种愁事如濃云一样压倒在杜甫的心头,使他备受摧残,重阳节之时他独自登高远眺,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感物伤怀的七言律诗。在诗中,他乡作客的飘零之感,年已暮齿的惆怅,独自登高的孤寂以及身患疾病的可悲都在诗人笔下娓娓道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通过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解读,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生长在盛唐“开元盛世”的李白,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及人文环境培养了李白“飘逸”“浪漫”的创作风格。李白年少出蜀至荆门时曾作《渡荆门送别》一诗赠别家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将故乡的水赋予人的情感,通过写故乡的水有情,不远千里,依依难舍我离乡别土,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依恋难舍的感情。

二、解读意象,领会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阅读诗歌时,要深入理解其中的语言,结合意象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内容。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就是用来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一个客观物象可以组成旨趣迥然不同的诸多意象,由于融入的作者主观情感不同,每一个意象所蕴含的含义也就大不相同,“孤云独无依”中“孤云”带有贫士幽人的清高;“暖云慵堕柳垂条”中的“暖云”则蕴含春天温暖的气息。

解读意象,往往触及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如杜甫的《登高》,先写景后抒情,那么作者的“情”从何而来?从“急风”“高天”“哀猿”“飞鸟”“落木”“长江”等意象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整首诗歌萧瑟荒凉的情感基调。秋日萧瑟,秋风凛冽,树叶萧萧而下。江水滚滚,奔流不息,几只鸟在低空盘旋,让人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苦悲凉之感。此时年老孤独的作者“独登台”,更有一种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之感。

总而言之,诗歌是一种语言精练、词约义丰、感情丰富的文学体裁。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意象进行重点分析,加以适当的想象,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猜你喜欢

杜甫李白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登高
来自林间的风
诗仙李白的归宿
绝句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