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2021-09-13陈旭艳
陈旭艳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眉山本土文化充满传奇色彩,孕育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坡区很多非遗得名为“东坡”,都与苏东坡有密切渊源。本文以“东坡非遗”渗入语文教学,巧妙开发利用为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教育的价值和方法。
一、“东坡非遗”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价值
1.学习东坡书法,提高书写能力
苏轼是著名书法家,代表作为《寒食帖》。眉山市级非遗苏裔苏体书法源于苏东坡,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价值、文学艺术价值。语文教学渗透非遗,让学生欣赏东坡书法,练习书法,陶冶情操,提高书写能力。
2.阅读东坡传说,提高阅读能力
苏东坡是个极富光彩的人物,在他生前,民间已流传着众多关于他的传说,有的在宋元时即被记入典籍,明清时生发繁衍,不断丰满,一直绵延至今。东坡传说既有极富研究价值的古文记载,又有民间的口口相传。提供了难得的教育资源。
3.探寻文化根源,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东坡非遗”在当地民众特定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宴席上的“东坡肘子”,晚会上的“东坡川剧”,街边的“转糖影儿”等。这些民俗贴近生活,充满趣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探寻文化根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了解传承危机,进行语文情感价值观教育
在现代文化冲击下,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传统民俗。如眉山市非遗“东坡川剧”,老一代传承人不断减少,而年轻人少有对川剧有浓厚兴趣的,东坡川剧面临传承困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东坡川剧的独特魅力和令人担忧的传承现状,既能增加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又能激发学生对传承优秀非遗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东坡非遗”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方法
1.在写字与阅读教学中渗透
东坡区苏祠初中在课后服务中设置非遗书法社团,邀请书法传承人进行讲座和教学,师生书法获奖颇丰。语文教师趁此东风鼓励学生认真写字、爱好书法,氛围浓,效果好。
语文教材编入苏东坡多篇诗文,教师可有机结合东坡传说进行比较阅读、群文阅读,推荐阅读《东坡非遗 苏祠薪火》(苏祠中学东坡非遗教育读本)、《苏祠邻里》(苏祠中学校本教育读本)、《品味东坡》(眉山市东坡区乡土文化教材)等。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增大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东坡精神,获得有益启示。
2.在口语交际中渗透
师生通过视频、图片、实物或PPT展示及讲解讨论,直观感受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还可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分析东坡川剧、龙眼酥和麻糖等非遗的历史和发展。老师把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表达兴趣并适时引导、点评。学生可讲解对东坡非遗的个性化解读。
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作文是语文教学难点。学生习作“假、大、空”问题突出,要走出困境,需引入“活水”,才能使内容丰富而有感染力。非遗便是源头活水。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拜访传承人等了解“东坡非遗”及其发展历程。如东坡川剧文化、变脸面具、服饰动作及其传承保护等。可去东坡泡菜博览园、三苏祠等研学游、亲子游,感受先辈们生产、生活的智慧。对非遗技艺感兴趣的同学,还可学习制作。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文学、绘画、手工、书法、雕塑等丰富的教育元素,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眉山市东坡区的中学语文教学巧妙开发利用“源头活水”东坡非遗,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本土非遗和教学有机融合,将迎来优秀文化传承和教育高品质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