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古文经典 提核心素养

2021-09-13黄琪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古诗词

黄琪娟

为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聚焦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我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以统编版初中语文里的古诗文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整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

一、吟咏诵读,提高语感力

吟咏诵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统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语文教师要充满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吟咏诵读中享受到经典诗文的美,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

如教学曹操《观沧海》,引导学生全情投入地诵读几遍,感受诗歌的慷慨悲凉、沉郁雄健、豪迈纵横。要使学生通过吟咏诵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切身体验,提高感悟力

经典诗文的作者多以自身的成长背景和对社会、对身边事物的感触去表达一定时期的某种情感,或通过想象、联想去表达对人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去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和体会作者当时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美。

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是否有过不如意的事,是如何对待的。这样,学生通过回想经历、畅谈感受,理解作者豁达、积极乐观的情怀,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道理,从而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

三、读思批判,提升思维力

诗文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寄寓了作者一定的志趣和情操。在閱读诗文之时,既需要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也需要对其加以理性审视。需要用批判精神去审视作者思想,既不能被动地全盘吸收,也不能盲目地一味否认。我们一方面要知人论世,设身处地理解作者生发情志的主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要对其思想观念作出理性评判。

比如在教学李商隐《锦瑟》一诗时,我向学生提出这首诗的主旨究竟是伤唐室之残破还是悼亡之作,抑或是自伤身世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此进行了独立思考,并要求提供确凿的证据,做出自己的合理推论。一场对《锦瑟》主旨的解读争论之中会加深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理解。

四、以文化人,增强传承力。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除了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之外,还要将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充分地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更能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积淀更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比如在教学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时,提问:“垂髫是什么意思啊?”学生齐答:“儿童。”我进一步明确:“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指9岁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老年人的头发由白转黄,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因此后来常用黄发代指老人……”然后我又趁热打铁,向学生补充了“总角”“冠”“及笄”“束发”“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古稀”“耄耋”和“期颐”等古代年龄文化常识。

综上所述,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整合起来,使初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素养,扎扎实实地在课堂教学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