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 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
2021-09-13刘静
摘要:国安才能国治。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安全形势,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国家安全、怎样保证国家安全等重大现实问题。当前形势下,深刻理解并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抵御风险
中图分类号:D63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4.005
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基石。当前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也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014年1月24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任主席。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将国家安全上升到“头等大事”的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概括。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形势下,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走好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条对国家安全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持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1]具体来说,国家安全内涵十分广泛,总体分为两大领域: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包括军事、政治、外交、国土等方面的安全,非传统安全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主要包括信息、文化、生态、资源、经济、生物等方面的安全。非传统安全具有明显的跨国家性特征,不仅对某个国家造成安全危害,而且对别的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
●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人民安全”堪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灵魂,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国家安全为人民,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也凸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保障国家安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人民的安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稳定的生产工作环境。同时,国家安全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国家安全,才能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当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遭受严重威胁时,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紧急采取应对措施,千方百计救治病患,这真正体现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观。
●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政治安全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国际思潮日益多元化,外部势力对中国的渗透和“和平演变”从未停息,影响维护政治安全的外部因素复杂多变。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各领域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稍有不慎就会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核心在于,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主权不受外来侵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各种政治风险的预防、处置,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主要由贸易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内容组成。2019年北京大学发布经济安全研究报告《2018-2019:變动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分析》显示,目前中国经济有六大风险点:第一,中美贸易摩擦是对中国汇率及货币造成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二,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存在房价持续下跌和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较小时,政策转向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加剧的风险;第三,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一大隐患;第四,诸多现实因素也导致就业不断承压,失业率存在较大幅度上升的风险;第五,市场需求的下降、企业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边际投资回报率的逐步下降导致国有企业债务偿还能力下降,债务偿还压力和债务风险水平进一步加大;第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发展带来诸多挑战。[3]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军事、文化和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军事安全是指国家安全不受武力威胁和破坏、国家军事力量具有持续保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军事力量自身处于安全状态。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军事安全既是保卫国家安全特别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又是国家安全各领域中需要重点维护的对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这个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港独、台独、疆独等敌对势力活动不断,战争的风险从未完全消除。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的最后防线。
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传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被侵蚀、破坏和颠覆的状态。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最基本且最持久的力量。目前我国文化安全仍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比如颜色革命的威胁、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西方价值观的渗透等等。对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安全包括防范、消除、控制直接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暴力恐怖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等。社会安全工作涉及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保证人民安全的基本前提。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比如社会保障还不完善,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等。社会安全建设要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消解社会风险,将人的安全、人的诉求摆在首位,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服务于民,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国际安全为依托
国际安全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外部支撑力量。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各国一起维护共同安全,共创繁荣美好的和谐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息息相关。但目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国际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相互离不开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倡导亚洲新安全观,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安全。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健全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4]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举措。中央国家安全委员的职责,正是从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方方面面的国家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国家安全政策,实施国家安全重大战略。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5]但是,由于当前国家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内外挑战,必须通过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统一领导,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做好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一是在进一步完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体制的同时,各地区要落实国家安全工作党委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国家安全系统党的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忠诚、意志坚定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安全与发展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辩证统一。
首先,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保障,发展难以持续。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利益。任何安全隐患,都可能损害群众利益。没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条件,更没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因此要把安全貫穿各领域发展全过程,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其次,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物质保障,为国家安全能力提升提供物质支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人民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其他安全力量的增强提供强大经济保障。当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充分发展,才能为更高水平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进入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倒逼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目前我国已陆续出台《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网络安全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19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但国家安全法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某些重点领域立法还有空白,例如生物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等等。二是国家安全立法位阶不高。有些国家安全领域,还主要依靠政策、文件来管理应对。三是国家安全立法体系化程度不高,例如还未建立国家安全风险预警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等。四是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实现机制不健全,例如国家安全部门协调联动、国家安全检查责任追究等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体系研究工作,为加强国家安全领域法治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不同领域的重大安全风险。意识形态领域,要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做好舆论引导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颜色革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经济领域重点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安全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百姓根本利益,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金融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领域的风险影响越来越广泛,全面渗透到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国家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优势,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完善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社会领域的安全是民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深入分析研判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基层矛盾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
●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6]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国家安全才有坚实的基础。一是国家安全机关和负有国家安全直接职责的部门严格依照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和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党中央有关国家安全治理的决策部署,落实领导责任,依法行使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三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政治上忠诚可靠,积极主动,恪尽职守,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水平,切实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各项工作。四是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根据宪法和法律,每个公民要认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EB/OL].http://hhba.hljcou
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483.2020-04-15.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 04-16.
[3]刘伟,苏剑.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18-2019:变动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51.
[4]习近平.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02-18.
[5]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EB/OL]. http://www.scio.gov.cn/31773/31774/317
83/Document/1627865/16278
65.htm.2018-04-17.
作者简介
刘静,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
责任编辑 张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