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1-09-13杨帆段俊红
杨帆 段俊红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畜牧兽医行业的大发展及畜牧兽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畜牧兽医行业的特殊性往往更加需要培养以德为先且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学》为例,从课程内容选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解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融入过程。经过教学实际运行检验,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课程思政;畜牧兽医;《动物解剖生理学》课程;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6-0044-0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畜牧兽医行业的大发展,使得畜牧兽医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数量的需求,更是对人才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但畜牧兽医类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生产性质、规模、现代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地理位置偏僻,生活环境较差。不管是在学校教育的顶岗实习阶段还是学生入职后,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与薪资待遇均不成正比,这一系列问题均影响了学生顶岗实习甚至就业入职的积极性[1]。而做为专业教师,不能把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都归咎为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培养专业人才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动物解剖生理学》为例,从课程内容选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解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融入过程。
1 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分析选取
《动物解剖生理学》是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正常畜禽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为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服务的,不仅是专业课的先导,还能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本次教学内容选自课程项目二“运动系统”中任务一——运动系统的认识。运动系统属于动物有机整体十个系统中最早接触的系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种组织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重点掌握骨、骨连结及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及特性。教学难点是准确识别、定位骨胳、关节在骨胳全身标本上的位置及实践生产中临床应用较多的骨骼肌准确定位等。最终培养具有一定团结协作能力且自信自爱的能适应新时代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要求的畜牧兽医人才。
2 畜牧獸医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缺点:自我约束力差、自控能力欠佳、不擅长探究钻研理论知识。其优点有:思维较活跃、好奇心极强、信息化运用水平高、非常愿意动手同时也善于动手。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从小在家里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较为落后,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培育过程,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环境的影响而自发形成。当前社会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各种价值观充斥各类网络平台,导致部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就业价值观偏差,专业认同度低,表现为部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农不爱农、社会责任感差、求职就业功利性较强等问题。
3 根据教学内容的选取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确定后,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及职业标准,确定本次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表1)。
4 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相应教学方法,组织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4.1 教学方法的采取
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思政内容讲解给学生;同时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如:以“运动系统中各组织形态功能各异,最终形成运动系统完成其各项运动机能”引导学生认识在工作岗位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运用问题讨论法,如:以“运动系统中各组织形态功能各异,它们共同组成运动系统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各项运动机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已的特长,自信自爱,最终成长为符合现代畜牧兽医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运用小组任务驱动法,通过发布“在牛骨胳全身标本上识别骨胳、关节及其的精准定位”的小组任务,驱动小组内团结协作共同准确定位骨胳及关节在标本上的位置,不仅加强了小组内学员的团结协作能力,还促进了本次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4.2 教学组织过程
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过程。课前通过“学习通”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通过自学认识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种组织的大体概况,形成课程知识初步构架。课中首先进行课前认知学习状况检查,进行知识小测试,然后测试答案解析,引入课程;启发学生认识运动系统中各种组织器官在系统中所占的位置,认清各组织的特性;同时运用牛全身骨胳标本、动物模型,边讲授边提问,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精准定位骨胳、骨连结及生产中需要掌握的骨骼肌位置;最后下发课后小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牛骨胳标本上识别骨胳、关节,同时能够准确定位。课后小组按照下发的小组任务进行组内督促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牛骨胳全身标本中骨胳、关节的识别定位”任务,为下次课中小组测试做准备。
5 教学思政教学点的挖掘与教学融入过程介绍
在“运动系统认识”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总结思政相关的内容主要有:团结协作精神、自信自爱、心理健康养成等。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相关内容有效地结合在“运动系统认识”教学当中。
5.1 “团结协作”精神思政元素课程融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胳、骨连结及骨胳肌3种组织器官组成,它们形态各异、功能不同,但通过相互协作共同组成运动系统,完成运动系统的各项机能。运动系统是由坚硬而有韧性的骨胳、或严密对接或小巧灵动的骨连接、有一定抗张力且能伸能屈的骨骼肌组成。了解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则是运动的动力,其三方缺一不可共同组成运动系统,最终保证动物机体的各项运动任务的准确实施。这时将思政教学内容“团结协作”能力引入课堂,以传统讲授法引入,对畜牧兽医从业者来说,团结协作能力是任何实际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畜牧生产的顺利开展就像运动系统的运作,需要坚硬的骨胳支撑,需要小巧灵动的关节做为枢纽,还需要能伸能屈的骨胳肌做为动力。
5.2 “自信自爱”思政元素课程融入
学习完本次教学内容后,学生会掌握运动系统的组织及大致形态、位置及功能。这时让学生展开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运动系统中各组织成分相比,自己是属于运动系统中坚硬的骨胳?是运动系统中小巧灵动的骨连接?还是运动系统中能伸能屈的骨胳肌?以问题讨论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个体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要根据自己能力特点的不同,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我,成长为生产中不过或缺的“骨胳、骨连结或是骨骼肌”,最终成长为自信自爱的独立个体,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5.3 心理健康思政元素课程融入
在讲授骨骼的成分时,学生认识了骨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无机物钙盐和有机物骨胶原,无机物决定了骨的硬度,有机物决定了骨的韧性,而成年动物的骨之所以坚硬而有一定韧性,是由于有机物占骨重的1/3,而无机物占骨重的2/3。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一定韧性且坚硬的骨胳主要是由骨胳的组成成分恰到好处的比例决定的;而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既要不断地通过后天学习各项知识及技能来丰富个人的外在能力,同时又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内心,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个体。强调学生除加强各项能力培养外,还需要着重心理健康的培养,最后才能成长为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畜牧人。
6 目标达成及反思
通过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畜牧兽医专业及动物医学专业(208人)教学实施后,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经常在课后主动进入实训室进行骨胳的识别定位练习。后续课程的小组任务检查,各组随机抽取组员进行骨胳、关节识别定位,学生识别度高。运动系统是生命机体十大系统中第一个学习的系统,通過使用牛全身骨胳标本,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系统相关知识,同时为后续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相关组织器官的准确定位。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为成长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且坚韧的畜牧兽医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思政的教育过程不仅是思政教师、班主班的事情,也应该是职业教育中每个专业教师的事情。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思政教学点,将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教书育人始终做为我们的初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姜明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