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助力中班幼儿形成文化自信的方法研究
2021-09-13张建华
摘 要:幼儿教育关乎幼儿思想、品质、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成长。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下,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及要求,有利于幼儿从小树立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做传承民族文化的继承人。由于幼儿所处的区域位置的不同,其有关幼儿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文章从区域的地方文化出发,设计及组织一些特色的地方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于区域乡土文化认知,让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的文化自信也在热爱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地方文化;文化自信;幼儿教育;区域活动;方法
一、 引言
借助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是幼儿教育的创新举措,地方文化的利用让幼儿教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的一日活动,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体验的环境,拓展和丰富了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唤醒幼儿对社会、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当地的乡土文化,让不同区域的幼儿都能获得充足的文化教育资源。但就当下的幼儿教育而言,具体的应用地方文化的策略还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为了能够在其中贯穿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文章将先从幼儿教育地方文化利用的现状进行阐述。
二、 幼儿教育中地方文化利用的现状
(一)地方文化利用的不恰当,流于形式
每一个区域都有着本土的地理、文化等优势,如民间艺术、名胜古迹等,这些也都代表着一个区域的底蕴。借助这些地方文化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方式,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幼儿教育者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合理地利用地方文化,忽略幼儿学习、体验。部分幼儿教育者在借助地方文化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利用地方文化”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缺乏重视,造成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并不佳,幼儿没有从地方文化导入的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可能也只有一知半解,不愿意深度的了解,甚至在活动之后便遗忘掉。合理地利用地方文化,要求幼儿教育者本身需要对该区域的地方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乡土的资源,为幼儿创设合适学习环境。
(二)地方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度不足
幼儿教育中渗透本土文化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新要求,是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但就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利用地方文化实施教学的情况而言,本土文化的教育部分体现的较少,幼儿在活动中缺乏一定的主观意识,对本土的文化内容了解不足。借助地方文化实施教育活动不等同纯粹的户外幼儿活动,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教育目标,引导幼儿真实地体验本土的文化。但不少教育者将两者混淆,设计的活动总是缺乏文化内涵,缺少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不能有效地将本土的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起来,造成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只是参加了一次活动,但缺少情感态度的培养,降低了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的机会和意识,无法完成新时期下的文化意识培养的教育要求。
(三)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并不强烈
在利用地方文化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活动的流程同样重要。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参与幼儿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探索的本能和兴趣的引导,但就当前幼儿园教学中,部分教育者担心让幼儿直接参与乡土的文化,如泥塑、本土戏剧体验等,可能会让部分家长担心卫生等问题。为了避免一些可能的负面评价,教育者在选择地方文化时受限较多,甚至在活动中过度管理幼儿自由实践的时间,如担心路程上的安全问题,并未带幼儿到当地文化展览馆、民间艺术中心等参观。幼儿一直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逐渐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导致幼儿自身的参与感不强,以至于后期的同类活动中,幼儿自主意识也不强烈,不能积极融入活动中,无法发挥地方文化的优势,无法提升幼兒的综合素养,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不佳。
三、 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加深幼儿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
曾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外来的文化冲击着中国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如韩流文化、欧美文化等,中国部分人群有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而受到这样大环境及周围人的影响,幼儿对于外来文化的好奇心更重,文化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偏差,逐渐对本土主流文化失去了解的兴趣。而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则是从根源上帮助幼儿了解本土的文化,引导幼儿发现本土文化的魅力,加深幼儿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幼儿年龄小,在一个充满着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对本土区域文化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幼儿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幼儿保持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心态,促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二)促使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幼儿教育中,要积极地探索地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的基础认知,帮助幼儿树立文化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过程。培养幼儿文化自信,让幼儿从本土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乡土风俗中汲取文化力量,发掘文化特色与地方特色,充实幼儿的学习生活,帮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促使幼儿能够在之后的生活中应用自己地方文化,表达本土文化。幼儿在对外展示本土的文化知识时,便在无形之中表达自身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促使幼儿发现文化之美,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幼儿家国情怀,促进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三)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幼儿文化自信是德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属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快速吸收知识、善于模仿学习,对外界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一定的好奇心,这同样也意味着幼儿对外界缺少判断的意识,不能准确地判断是非,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在幼儿阶段,借助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可以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学习到一些文化礼仪知识等,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经验,扩充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模仿学习中逐渐能够判断好坏,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必然会采取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地方文化构建多样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遵守一定的规则,并且需要全身心的参与,甚至大多数活动中,都需要幼儿之间相互配合完成,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例如,本土的民间艺术表演体验中,幼儿适当的表演考验了幼儿的表达能力,需要幼儿之间多个角色的配合,幼儿在合作中个人的实践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四、 利用地方文化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途径探索
(一)搜集乡土材料设立乡土文化教学情景,激发幼儿文化意识
合理地利用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地方文化“带入幼儿园内”;一种是借助地方文化“走出幼儿园”,感受乡土文化。而搜集乡土材料是将地方文化带入幼儿园内的教学方法,将乡土材料和素材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进行展示,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个良好的本土文化学习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文化意识。具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深入调查当地可利用的地方文化,选择有文化特色、教育意义的材料,在幼儿活动区域进行实物展示,让地方文化在幼儿园内发挥其文化教育的价值。而另一种则是幼儿园教师相互合作,将本土文化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动画、图片等进行展示,在幼儿园各个角落中都配有本土文化故事的图文,丰富幼儿的每日活动。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提升幼儿的文化认知,让幼儿成为懂文化、爱文化、爱家乡的人。
例如,在幼儿园内,各个班级的教师相互合作,通过社区、幼儿家庭、网络等途径搜集有关乡土文化的信息,然后进行逐个筛选,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幼儿文化认知的素材,如有关乡土文化的历史由来、风俗习惯等,并将这类信息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幼儿园的各个区域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幼儿五大领域,利用多媒体导入适当的文化故事,设置本土的文化故事情景,引导幼儿学习本土文化,了解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的形成原因,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意义。之后教师结合调查的有用的地方文化信息,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材料,如一些本土文化艺术品、本土饮食文化、本土服饰等,将实物在区域活动教育中进行展示,让幼儿与本土文化零接触,亲自感受本土文化,增强幼儿的文化学习意识。将本土文化素材和材料导入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幼儿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教师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在搜集地方文化信息时,教师也在深度了解区域地理资源、文化资源特色,为幼儿创设更多的特色学习课程做准备,落实文化教育的目标。
(二)借助地方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课程,让幼儿深入感受本土文化魅力
地方文化具有地域性,每一个区域都有着浓厚的本土文化色彩。根据《指南》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区域的教育环境中汲取地方文化,挖掘地方文化的本土特色,开设特色的文化活动课程,引导幼儿深入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结合本土的民间手工艺,专门开设有关民间手工艺的活动课程,邀请民间的手工艺术家到幼儿园亲自教授幼儿传统的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方法。或者教师根据当地的特色戏剧文化、服饰文化、音乐文化、传统活动等,开设特色的表演课程,引导幼儿身穿本土的戏剧服饰进行角色扮演等表演活动……无论是怎样的特色课程都体现了本土的文化性质,幼儿也在实践中感悟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幼儿从小在优秀的本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让幼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成长特点。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文化节日活动中,区域之间也存在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如端午节粽子文化有咸甜之分,清明节的团子饮食等差异。教师便可以在节日活动前,挖掘地方文化,结合本土的地理特色,设置特色文化活动,为幼儿提供当地特色的馅料,带领幼儿一起包粽子、团团子。相应地,每逢节日,本土会有一些特色的庆祝活动,教师要善于从乡土的庆祝活动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在幼儿园举办相应的文化特色活动,让幼儿穿戴着本土庆祝活动的服装表演,促使幼儿感触到本土文化的丰富性和强大的魅力,让幼儿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同时,民间还存在一些手工艺术,如纸鸢画、花灯、剪纸、扎染画、泥雕等,教师可以根据本土的特色及幼儿学习能力,定期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到幼儿园为幼儿进行定期授课,幼儿在实践当中,逐渐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的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感受文化在指尖的萦绕,树立幼儿的文化自信。
(三)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本土的文化活动,培养幼儿的文化自豪感
除了利用地方文化,开展一系列的园内活动之外,幼儿也需要深入到实际的乡土环境中感受真正的乡土风貌、乡土文化。组织幼儿参与户外的本土文化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文化自豪感,让幼儿充满表达的欲望。幼儿由于受到年龄和閱历的限制,生活经验和认知有所欠缺,而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本土文化的活动,无疑是拓展了幼儿的生活体验,幼儿在户外参与文化活动中,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交际关系,发现本土文化的美好,激发幼儿的倾诉心理,促使幼儿在参加户外本土文化活动之后乐于和家人讲述活动的过程,锻炼幼儿的社会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而成为本土文化的宣扬者和继承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外的本土文化活动中,教师要保证每位幼儿的安全问题,必要时,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前往。
例如,幼儿园教师筛选地方文化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户外乡土活动场所,如古镇、古村落等,带领幼儿一起前往参观感受乡土文化。教师可以要求专业的讲解员向幼儿讲述古村的文化历史以及流传至今的一些传统文化。幼儿在参观这类古村落时,视觉感受被放大,更为容易沉浸在乡土文化的底蕴之中,感悟到本土文化的特色。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参观之后的感受,帮助幼儿解答疑惑,更进一步体验本土文化的静态之美。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参加乡土的文艺活动,如兰州市红古区的花儿文化、广场舞蹈等,在载歌载舞之中感受文化的动态之美,动静相宜,扩大幼儿的文化感受,促使幼儿内心充满热情、激情,提升幼儿的文化自豪感,让幼儿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向其他人展示本土的文化,敢于表达。
(四)注重日常素材收集,设计特色活动
地方文化在教师的常规教学中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有的可能都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或者不符合幼儿生理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的收集,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将社会化的地方文化活动改进为适合幼儿的特色活动,一方面使幼儿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一方面又使幼儿乐在其中。例如,兰州市红古区的窑街“福”字灯,教师可以设计成走迷宫的形式,并在其中插入一些有关“福”字灯的知识,学生在游戏时就会乐在其中,既感受了游戏的乐趣,又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
五、 结语
地方文化助力中班幼儿形成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本土的文化活动,培养幼儿的文化自豪感,搜集乡土材料设立乡土文化教学情景,增强幼儿文化意识,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国娟.借助地方文化培育儿童审美素养:以《家乡的桥》为例[J].福建教育,2020(27).
[2]王玉琴,秦燚.《地方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10):63-64.
[3]邓璇.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村地方文化开展幼儿园教育[J].读与写,2019,16(24):238.
[4]伏书琦.地方文化在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调查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建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