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如何成为拨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琴弦”
2021-09-13杨章华
杨章华
摘 要:当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教师机械的教和学生被动地学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师也从单向思维输出者变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合作化学习理论也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自主探究性与学生主动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几点利用合作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见解和策略,希望能为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合作化;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初中阶段是小学和高中的跳板,对于学生来说是进入高中前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数学这门对思维逻辑和知识连贯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关乎学生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研究生活的数学能力。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不够生动,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概念一笔带过而不去重视学生探究和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教师要逐渐学会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单一的教学知识的灌输者,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轻松且高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
合作化学习是指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小组自行探索、形成结果总结评价的过程,达到掌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提高数学综合思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当中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一方面,“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很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团结合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之间相处和在集体中生活的能力。
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索的主体,以学习小组为形式,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因素的互动,以团队成绩为指标,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这一模式改变了我国中小学课堂中长期存在的,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师生之间思维单向传播的弊端。通过“任务导向”型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小组成员完成主动的学习,发挥群体中相互督促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探索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谓的小组合作仅有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在数学课堂上,当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时,部分较为外向的学生很早就融入学习氛围,而较为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就扮演幕后者的角色,没有实际的参与感,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参与集体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合作学习不是完成表面上的任务,形式上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表面上的讨论与合作,看似热火朝天,实则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体验和感悟。要让学生的讨论与合作由浅入深,触及最核心的数学,才能把握数学命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相较于其他文化课程而言逻辑性较强,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与复杂。大多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会产生畏惧感和恐惧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通过合作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这门课的内涵。
三、 “小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方法。当学生作为个体进行学习时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和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而当学生进入小组之后,个人的努力事关集体荣誉,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发探索的欲望。同时,将教师传统的单方面教授模式转变为小组自学后的成果展示交流,师生之间能够达到互补的状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够有效互动和交流。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方法,要求大家在自愿的前提下分组,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进步,都有收获,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无可避免的。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分组的基本准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原则即在小组之间尽量做到组员之间性格、爱好、能力等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但是在组和组之间要保持一致性,缩小差距,才能更好、更公平地竞争合作。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男女混合四人小组为搭配的小组效率和参与感更高。五人以上的小组可能会出现有些人没机会发言的情况,而三个人的小组又会很少有多样化的发言。同时在责任分工上不要给学生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让学生自主选择责任和身份,合理分配角色,激发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化小组内的交流,提升交流的质量。
以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学为例,针对“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这一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果将夹角换成角,这一定理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原因又是什么。这样的组内讨论和组间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对定理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
通过合作交流的模式,学生能够在交流中达到思维碰撞的目的,在合作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交往和集体学习的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而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胜出,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人才。
(二)合作探究,提出问题
在具体进行合作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内容,选择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知识点,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探究问题的设计。这些内容要能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一定的社会、道德价值,才能够作为学生探究的项目。以“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选取课本中适合探究的题目进行实际探究,在实际生活中统计要比概率探究直接和方便得多,那么就选择统计进行探究的具体层面,举例来说就可以进行“探究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为主题的项目探究。将周围同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为“基本完成”“不能完成”“较好完成”进行简单的调查,随后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得到最后的结论。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统计和调查,一方面,加深了对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使用,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在社会中的集体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