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2021-09-13钱春莉
钱春莉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现如今,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是众多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基于趣味故事、通过具体游戏、借助实验操作、营造悬念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对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
一、 引言
情境教学法已经被广大教师灵活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它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因此受到教师的广泛应用。但是部分教师发现,比创设情境还要重要的事,就是提高情境的有效性,否则学生依旧无法快速融入学习氛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鉴于这些现实因素,教师应该站到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学生喜欢哪种类型的问题情境,并且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进行创设,充分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二、 有效问题情境概述
有效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判断问题情境是否有效时,教师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第一个维度是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从旧知识拓展到新知识。如果只是一味地使学生复习旧知识,却不能成功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上,那么学生依旧无法依靠问题情境发散自身思维能力,这就说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性有待提高。第二个维度是教师应该分析自己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没有成功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说,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节奏,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说明问题情境是无效的。第三个维度是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身数学综合水平。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大部分教师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学习没有准确的认知,因此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主动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完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是教师可以通過创设问题情境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整体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使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实施,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单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考虑到只有将数学知识完全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学生才会充分发散自身思维能力,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并且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并不抽象,反而与自己联系甚密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二课《打扫卫生》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利用该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提出问题:“假如咱们教室需要购买新扫帚,买了6把扫帚花了18.9元,那么如何计算出一把扫帚的价格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列出除法计算式进行解答:18.9÷6,然而学生还没有掌握解答该计算公式的方法,因此无法进行计算。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18.9的0.9去掉,也就是18÷6,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快速算出答案是3元,教师继续引导:“刚才我们把0.9去掉了,也就说明每一把扫帚已经超过3元了,想要算出具体超过了多少元,该如何计算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意识到每一把扫帚的价格是18÷6+0.9÷6,计算0.9÷6时,可以直接乘10,变成9÷60,也就是0.15,所以每把扫帚的价格是3+0.15=3.15元。
不难看出,正因为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才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学习新知识。
(二)基于具体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对游戏充满兴趣,甚至会出现痴迷的情况,虽然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但是教师利用这一点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完成课堂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来说,里面涉及很多能够融入游戏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最合适的游戏情境,并且在学生融入其中的时候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在游戏中发散思维,最终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效果。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用的游戏不能只停留在趣味层面,应该通过游戏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否则将失去应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第二课《摸球游戏》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用分数形容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游戏道具,比如不透明的盒子、三个黑色玩具球、三个白色玩具球等。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讲解具体的游戏规则:“同学们,现在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能够知道的是我们一共有六个玩具球,其中黑色三个,白色三个,接下来需要摸球的同学不仅需要让其他同学看到你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球,同时需要说出盒子里可能还剩下什么颜色的玩具球。”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游戏氛围。假设学生一摸出一个黑色球,学生能够快速分析出盒子里可能还有两个黑色球、三个白色球;学生二将在五个球中进行摸球,假设学生二摸出一个白色球,学生能够意识到盒子里可能还有两个黑色球、两个白色球。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教师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进程,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消化有关可能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