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木病虫害科学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2021-09-13王扬

新农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林木生态环境病虫害

王扬

摘要:我国林木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取得了快速发展,林业市场的不断拓展也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有效改善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但与此同时,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有所上升,对林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与控制,从而降低林木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本文通过探讨当前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以及林木病虫害科学防治措施,促进保护林木资源和生态环境。仅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科学防治;生态环境

林木病虫害问题是林业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自然生物灾害,在严重破坏林木资源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就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坚持有效预防和综合防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林木的培育以管理提高树木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促进林业发展,进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  当前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重视

近些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修复和保护林业资源。但是部分地区或部分人员仍然过度重视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无法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缓慢、长期性的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经济效益。因此林业相关部门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投入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运用,影响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尽管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却未能发现明显效果,林业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未能降低。

1.2  缺乏完善的林木病虫害预防机制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更加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还属于初級阶段,受到不同地区地势地形以及经济发展形态的影响,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林木病虫害预防机制,导致某一地区如果发生林木病虫害,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而是需要逐级汇报,严重错过了林木病虫害最佳治理时期,导致林木病虫害发生扩散,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1.3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

首先,由于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充分认识,导致在发生林木病虫害问题时率先采用的方法就是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滥用现象,尽管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林木病虫害问题,但是同时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其次,通过使用农药来保证林木病虫害的短期防治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农药残留问题,污染土壤环境,导致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长此以往,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危害。第三,通常而言,林木病虫害发生后,害虫的天敌数量也有所增加,通过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一定的害虫天敌,从而增加了病虫害的数量。最后,通过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物法治病虫害,会使林木病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则需要增加农药的用量和改变农药的品种,以此恶性循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2  林木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

2.1  加强苗木检疫

植物检疫是有效预防林木病虫害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苗木的检疫,可以有效避免具有危害性的病虫害及其他有害生物通过远距离传播而污染某一区域的林业生态系统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实现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2  增强树木幼苗的抗病性

通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加强对具有抗性疫苗的研发,在进行树木幼苗培育时选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的树木幼苗进行集中培养,从而获取具有更强抗逆性和生命力的树木幼苗,这样可以提高树木幼苗的抗病性,从而减小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几率。

2.3  科学种植与管理

不同树木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对土壤的酸碱度,风力、日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的要求不同。在进行林木树木种植规划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而进行,不可盲目跟风,这样不仅严重影响林业造林效果,同时也增加发生林木病虫害的风险。所以,在种植树木时,需要结合树木生长特点和环境因素,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种植,形成混交林,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另外,也要加强对林木的生长管理,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并且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加强对树木生长过程的监测,发生病虫害问题及时处理并清除林中杂草,破坏病虫害的发生环境。

2.4  加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当发生病虫害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害虫天敌进行控制,但注意引入数量,避免造成另一种虫害。也可以利用生物农药,就是通过特殊手段对某些生物产生的分泌物进行加工形成药剂,用来防治林木病虫害,效果良好且副作用较小。

2.5  加强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诱杀法,热处理法以及利用性诱剂或不育剂等方式。诱杀法主要是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对其进行诱导,使其聚集,从而达到捕杀防治的目的。热处理法主要通过改变害虫的生活温度,从而降低其繁殖率;利用性诱剂和不育剂其主要目的也是降低害虫的繁殖力,从而实现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

2.6  污染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是最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要选择毒性较低、低残留的药剂,选择科学的使用方式和适宜的施药时间与用药量,在保证农药使用效果的同时,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避免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

参考文献

[1] 王顺妮.试论林木病虫害的科学控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142.

猜你喜欢

林木生态环境病虫害
什么是碳中和?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析林木育种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