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深度阅读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2021-09-13蔡海恋
【摘要】“读思达”教学法作为新提出的英语教学方法,对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读促思,由思及达。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索“读思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深度阅读中的实践运用,从“读”“思”“达”三个教学环节设计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以此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深度阅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蔡海恋,晋江市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2020 年度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深度阅读中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KCZ202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文化品格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这四个能力所培养的关键能力就是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英语课堂上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有效的阅读教学。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即使新题型读后续写,也是以读为先,可见阅读的份量。近几年英语教育界广泛推崇深度阅读,如何推进英语课堂的深度阅读教學也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读思达”教学法的指导下,对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进行深层阅读、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四个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
二、“读思达”教学法知识
以往的教学法就只是教学的方法,而“读思达”教学法既是方法和手段,又是目的和结果。教师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时,既要在课堂上设计学生“读”的环节,也必须思考最后“读”的效果以及所达到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上的“思”考环节和表“达”环节,也得同时促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既是过程,又是结果,这就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特别之处,也是区别于旧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
“读思达”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阅读文本为依托,语言学习者经历“输入→内化→输出”三个阶段:学习者以视觉听觉获得语言信息,对阅读文本的显性知识进行加工内化,转化为隐性知识,最后以说或写两种语言表达技能进行输出,表达个人的思想。整个学习过程是通过阅读带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表达,从而达到内化和输出,达到阅读、思考、表达真正融合,三位一体,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践行“读思达”教学法?学生如何进行深度阅读?如何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输出表达?本文笔者将结合北师大版模块八U22Lesson1 Global Warming的教学来探讨“读思达”教学法对深度阅读的指导和实践。
三、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阅读教学实践
1. 课例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模块八U22的第一课,以“全球变暖”为主题,讲述What——Why——How,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文体的文章。文章话题贴近生活,学生较为熟悉。但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词汇较难,需要在阅读文本时加以引导,使其学会根据文本上下文推敲词义,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在授课时根据语境反复复现词汇,帮助学生克服生词障碍。
2.“读思达”教学法的运用。
(1)读——巧读文本解篇章。阅读理解其实是个心理过程,信息以文字符号或者图像为载体,通过教材文本传递,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头脑经过对文字符号的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进行比较真实的还原,这就是阅读理解过程。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本环节阅读活动设计主要结合快速阅读和细节理解等阅读策略,辅之以多模态英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体验。作为“读”的环节,重点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因此主要设计文本相关问题带动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并最后以问题的解答检测阅读效果。
①细读文本,深层理解。
活动设计:问题链的设计
Read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is to blame for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What is global warming?
What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Are greenhouse gases necessary? Why?
What is to blame for this global warming?
What will global warming bring?
How can we stop these disasters from happening?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设计,不管是以任务的形式还是活动的形式呈现,其背后的实质是问题的设计(葛炳芳,2013)。阅读课需要利用问题链来激发学生思维,也需要学生思维来处理文本语言和内容。因此,本设计通过对每一段的问题设置,从细节问题到推断题,逐层深入地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找读策略,快速锁定目标信息,培养学生快速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利用推断题训练学生字里行间推断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文本解读中,注意通过语境多次复现文本生词,促进学生的理解。
②多模态活动,激发情感。
活动设计:首先,在导入环节,以有趣的温室效应图片引入话题,激活学生已知知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其次,在读中活动中,分别加入温室效应原因,影响以及行动的小视频,有趣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读后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海报,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把环保意识付诸行动。最后,以歌曲Love Song to the Earth结束本节课,学生情感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情感的输入和内容的理解应该是有机统一,而不是割裂的。一节课的讲授应该把主题相关的情感贯穿始终,不断渗透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黄远振教授提到“beginning with the end in mind”的逆向教学设计,就是要思考这节课最后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做到什么,因此利用多模态活动的设计,既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保持学生的兴趣,也能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强化课堂主题,深入学生内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思——精设问题启思维。深度阅读具有层次性。对语言的处理和信息的获取属于文本的表层理解,而深度理解需要读者推断作者写作意图、观点态度,分析文本脉络、结构和特点、谋篇布局,鉴赏语言文化等。在“思”的环节,侧重的是学生的思考,学生既能够基于文本内容,又能跳出文本去思考,更深入地对文本进行延伸拓展,推断总结,因此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活动设计: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文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e passage?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use a mind map if possible)
What does “take”mean in the subtitle “Can we take the heat?”
[设计意图]: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语言学习基于具体的语境,在语境中感受语言的使用,同时,加深理解和欣赏语言,这就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同时学生基于这个结构和形式,进一步理解、评价作者的态度,以及语篇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因此,本环节作为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归纳说明文文体特点,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文章结构,并回到一开始上课所提问题---文章副标题中take的词义,升华文章主题,判断作者态度,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始终带着问题思考,要从文章整体角度阅读,而不是断章取义,思考文章存在的价值以及文章所要体现的主题。
(3)达——内化语言促表达。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便是迁移创新,即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的生活情境中,用于解决真实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条件。因此,在“达”的环节主要设计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海报设计活动,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表达。
活动设计1:Poster Designing
You are going to play your part by designing a poster with a slogan, which can help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slogan can include a headline, a slogan and the body part to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海报设计要求:有标题及口号,主体部分可包括全球变暖产生原因,结果及措施)
活动设计2:Students conclude the lesson with the teacher sticking a picture of the earth on the blackboard,“If Everyone Act and Respond Together, we will bring hope to the ‘Earth'”!
[设计意图]:利用海报的设计可以增加写作的趣味性。既可以体现学生的听课效果,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能发挥学生的创意,启发创造性思维。课堂上为学生做足输入,搭建好写作的脚手架,学生在输出阶段就有话可说,乐意说,愿意说,也就达到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授课最后利用地球图片,以单词everyone, act, respond, together 和hope为地球贴上眼睛和嘴巴,首字母构成earth,同时告诉同学“If Everyone Act and Respond Together, we will bring hope to the ‘Earth”升华文章的主题——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再以歌曲Love Song to the Earth调动学生积极情感,进一步加强环境意识。
3.课例教学反思。“读思达”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备课,思考和反思。本课例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教学环节分为“读”“思”“达”三步,虽然简约了教学步骤,但教学内容一样丰富,思考仍有深度。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能力需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学科素养以及对文本的处理,决定着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和高度。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教授语法知识的层次上,应不断地学习,更新理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方向。
(2)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需要提高。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课堂活动的组织可以有效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有赖于活动的多样性。“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乃至最后能力的达成,也取决于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
四、结语
“读思达”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方法,引领着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如何从浅层阅读进入到深层阅读,对文本的解读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在读完文本之后又该进行何种思考,达到何種思维,最后又要达到怎样的输出表达。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思达”教学法,在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上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读思达”教学法的指引下,实现巧妙阅读,深层思考,最后内化表达,真正达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周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RISE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0):17-22.
[3]姚旭辉,周萍,陈缨,沈琴芳,万顷.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