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象”北,大爱无疆

2021-09-13刘健陈然马志豪

对外传播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中国故事

刘健 陈然 马志豪

【内容提要】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真实的中国。中国媒体讲述的云南亚洲象群北迁故事,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让全世界人民看见一个美丽和谐的中国。中国媒体基于世界人民对自然界动物的爱,通过共情叙事,让全世界人民持续看下去并看懂中国故事,最终引发了各种正面的传播与讨论,做到了既能看懂又能用,产生了广泛且良好的影响。此次中国媒体讲述的大象迁移故事塑造出了可信、可爱、可敬、美丽、和谐的中国形象,也为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中国故事 生物多样性 共情叙事 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最近,中国云南一群亚洲象的故事“火出国门”,中国媒体通过共情叙事不仅讲述了一群大象北迁的故事,也讲述了故事背后的和谐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美好的中国形象。这群大象走出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一路向北来到了500多公里外的昆明市郊区,行进途中不仅“圈粉”了无数中国观众,也引得世界瞩目: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日本东京放送(TBS)、《朝日新闻》等世界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日本记者还全程跟踪报道。值得关注的是,比起过去外国媒体带着质疑曲解的目光看待中国讲出的故事,这一次的中国故事画风轻松活泼、内容客观真实,外形憨态可掬、行为活泼的亚洲象获得了广泛善意。与此同时,受众除了关注亚洲象迁移细节,还出现了许多感叹中国疆域之广、野生动物保护有力、人民友善的好评。本是来自大自然的突发事件,却成功唤起了世界人民充分的共情互动,是一次优秀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

一、彩云之“南”:展现美好中国

亚洲象群的北迁从2020年3月开始,至今已经历时一年有余,象群从西双版纳的勐养保护区启程,一路北上,经过包括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昆明在内的云南五地。在媒体关注之后,短短几日内无数次登上微博热搜,被各大官方网络媒体的“大V”关注,让全球众多知名媒体十分罕见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西南——美丽的彩云之南云南省,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之美。

(一)辽阔大地之美

截至2021年6月12日,亞洲象群从西双版纳一路北行,走了451天、近600公里,却还是停留在云南省境内。一经报道,日本网友发出惊叹,他们惊呼,500多公里,是从东京到大阪的距离,但是在中国,甚至还没有跨越一个云南省。这次一路“象”北,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国。在之前的报道中,大部分的外国媒体都只关注到了北上广等城市,对于彩云之南,这样一个拥有中国最多少数民族、最丰富动植物资源的省份给予的关注太少。通过这次有趣的事件,成功地为云南省进行了一波宣传,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拥有辽阔的大地和包容的文化,除了有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建设,也有云南这样宁静平和、尽显山川之美的省份,随着大象的脚步,让世界人民纵览红土大地的景观。

(二)生物多样之美

象群一路北上之际,也恰逢2021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暨CBD COP15)将于10月11日到24日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许多网民表示大象这是来提前参加生物多样性大会。虽是笑谈,这次的象群北迁却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之美。生物多样性大会之所以选择云南,离不开其重要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拥有除海洋、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截至2020年,云南省境内累计发现3718种新种。这群突然出走的亚洲象好像移动的生物多样性“代言人”,为生物多样性大会之所以选在云南昆明争取到了有力的国际话语权,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上。最难得的是,中国一向十分重视亚洲象保护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在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中国亚洲象数量逐渐增加。据统计,在云南境内活动的亚洲象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50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0头左右,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是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更是中国顺应时代可为之则有为的有力证明。

(三)国民形象之美

2021年6月2日、6月4日,BBC连发三篇关于中国大象的报道,提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不干扰大象行进的做法,在报道中我们看到迁移的象群会像“不速之客”一样跑进群众家里,一些大象跑到农户家喝了烤酒,偷吃了村民家里的200斤酒糟,甚至还喝醉了,大象边走边吃,踩踏庄稼,当地民众也没有驱赶伤害。大象迁徙时穿越城镇、公路如入无人之境,云南民众像看待孩子一般看着它们“淘气”。有日本媒体专门来到云南进行采访,在采访中,能够看到警察直接询问是否是来看大象的,也能够看到云南的老百姓面对镜头表现出的热情,友善地和记者说象群的位置。更有昆明市民打趣道,昆明人等待大象到来就像刚谈恋爱的少女在等待男朋友,怕他来,也怕他不来,更怕他乱来。美国的媒体介绍大象自由地从森林游荡到乡村,从乡村又逛到城市,介绍昆明比休斯敦大三倍,沿路农民、市民、警察都一路避让,没有驱赶,还向象群投掷菠萝等食物……野生亚洲象群一路向北迁徙近600公里,没有出现一起人伤象的事故,面对象群的到来,迎接它们的是善良的云南民众和负责任的政府,各大外媒客观记录的镜头中展现出了淳朴大方、充满爱心、保护动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国民形象。

二、一路“象”北:折射富强中国

在当前这个融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信息迭代迅速,而北迁的野象群之所以能迅速刷屏并占领各大媒体,一方面凸显出中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离不开的,是中国在经历了艰苦的脱贫攻坚战以后,拥有的坚实国家力量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科技强国:图像刷屏

在野生亚洲象群北迁的故事当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一组大象围着睡觉的航拍视频,网图十分“出圈”,迅速在各大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看似不经意的抓拍背后,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力量:据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负责人王捷介绍,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调集总队机关、昆明支队、大理支队精锐力量共5车20名指战员,携带8架无人机、5台红外夜视仪和公网集群、超短波数字集群等无线通信装备器材,北斗、天通卫星电话、高通量卫星便携站等卫星通信装备器材,编成5个搜寻监测小组,主要担负亚洲象群行进路线图标绘,利用无人机红外功能不间断地对象群实施勘察、跟踪,及时向联合指挥部汇报象群最新活动线索,为联合指挥部提供亚洲象群行进的实时画面,即使远在天边,也能围观实时生动的大象“直播”,为对外传播画面提供了硬件支持。除此以外,近一两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的预警系统也不断升级,短时间内就可监测到大象踪迹并快速实现信号传递。即使地处西南边陲,云南地区的科技水平也不容小觑,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

(二)知识强国:有备而来

野生象群北迁,本身就是一次突发公共事件。面对象群大规模迁移,地方政府有条不紊,调动各级力量,采取地面人员和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象群活动轨迹,提前研判象群动向,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提前进行交通管制,同时在工作中采取了物理隔离、动态鸣警、投放食物等方式对象群活动进行干预,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村镇、大型城市、人口密集区。近期,又尝试利用降雨降温的有利条件,通过科学的、适量的投食引诱及疏堵结合的方法,助北迁亚洲象返回西双版纳。秩序井然的背后,是大量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云南省一直持续开展关于亚洲象的研究:2003年,云南省建立了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与救护中心,组建了亚洲象野外救护技术支持团队,先后参与18次野生亚洲象的野外营救,并成功救助13头野生亚洲象。2018年,云南省完成《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目前已全面掌握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和活动轨迹,常见种群能够实现个体识别。正是这些努力,让亚洲象群体得以安全持续前行,也为可能到来的风险做好提前的预估判断,做到有备无患。

(三)经济强国:全程护航

野生象群边走边吃,一个多月时间,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谁来“买单”的问题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一方面,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农作物损失及其它财产损失,应由当地政府给予赔偿;另一方面,早在1993年,为有效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问题,云南在中国率先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2010年云南率先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并于2014年实现省域全覆盖。云南省一直在稳步实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2014年至2020年,累计赔付亚洲象肇事损失1.73亿元。所以民众可以理性地看待大象破坏,一路投喂,一路护送,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脱贫攻坚的成果为国民增添了底气。

三、乐在其“中”:彰显和谐中国

一名国外网友的评论,能充分概括世界舆论在象群北迁一事上对中国表现出的善意——“大象也知道中国是一个好国家”。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作为野生动物的大象也因为生在中国而快乐。也正是这样的“大爱”精神,成功打破了偏见与疆域,唤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共振。由此,把握和谐中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传达出共情,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因素。

(一)和谐自然滋养天地万物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问题是全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次应对亚洲象群北迁事件也是中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野生亚洲象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北迁的背后,能看到的是人与野生动物共存出现了新变化。此次对北迁象群的管理,中国做到了尊重自然、尊重野生動物与保护环境,体现出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形象,是一场人与野生动物的友好对话,也为世界探索解决生态建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和谐社会化解人象冲突

截至目前,象群平安,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云南省通过持续监测、及时研判、提前防范,在此次突发公共事件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一切源于云南省在法律法规保障、亚洲象生境保护、种群保护、缓解人象冲突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包括实施退耕还林恢复更多适宜生境,建成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开展收容救护,种植喜食植物建立大象“食堂”,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公众保护和防范意识,健全肇事理赔机制,积极开展中老两国跨境联合保护等。这些举措体现出云南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努力改善亚洲象生存环境,维护人象和谐的优良观念。镜头下的中国国民友好善良,对待动物尚且如此,构建人人和谐社会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

(三)和谐文化塑造大国形象

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迁受到外媒喜欢,能够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很重要的一点源于媒体的报道唤起了世界人民的共情,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情境,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信息交流活动中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共鸣和延展,并且对信息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有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互动现象。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共情有助于个体产生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而群体共情有助于减少群际攻击性行为和群际冲突,改善群际关系。此次象群北迁事件,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包容、乐观、自信等情感通过共情极大地传递给了世界各国人民。中国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及一眼就能捕捉到大量信息的航拍图,巧妙地在世界上塑造出了一个负责、友好、积极的大国形象。

有学者认为,未来传播内容服务的四个关键是:使用户能够“看见”(信息触达)、使用户能够“看下去”(文化共振)、使用户能够“看懂”(减少信息解码中的偏差与“文化折扣”的产生)、使用户“既能看懂又能用”(认同基础上的行为发生)。此次亚洲象群北迁事件,首先是通过报道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让全世界人民“看见”,基于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爱,产生共情,让全世界人民“看下去”,同时因为大爱无疆,全世界人民都能“看懂”大象的故事,并最终引发了各种传播与讨论,做到了“既能看懂又能用”,产生了广泛且良好的影响。

云南省的这场较为少见的野象远距离迁移活动,是人象和谐相处的缩影,更是一次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友好对话。最难得的,是讲好了、讲活了中国自己的故事,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感受中国力量,传达出了世界一致认同的大爱精神,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主要着力方向,就是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有力传达中国声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刘健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陈然、马志豪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李倩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中国故事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讲好奥运里的中国故事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